贺龙在铜仁的革命征程

化学圈李先生 2024-03-22 01:27:05

作者|赵文长

贺龙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是颇具传奇色彩的开国元帅。1914年,年仅18岁的贺龙便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他“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至今仍家喻户晓。在1924年至1936年间,贺龙曾率部四抵铜仁开展革命活动,他待人热情诚恳、豁达大度,关心人民疾苦、密切联系群众,与铜仁各族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

入铜仁整军,救民水火

“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胜利的果实却被袁世凯所窃取。1916年,在做了83天的皇帝梦之后,袁世凯一命呜呼。中国从此四分五裂,陷入长期的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

青年时期的贺龙,对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十分敬仰,满腔热血追随其开展民主革命。1922年夏,贺龙响应孙中山号召,率部援川。1923年6月,孙中山任命熊克武为四川讨贼军总司令,贺龙归其指挥。经过几个月的激战,讨贼军先后击败军阀袁祖铭、杨森,夺回了四川的控制权。同年11月,孙中山任命贺龙为四川讨贼军第一混成旅旅长。1924年2月,重庆失守,贺龙率部撤离江北,辗转进入成都,后退出四川,向贵州转移。

8月7日,贺龙与汤子模部驻防铜仁,共约6000人。贺龙入城后,了解到当时的铜仁因军阀战乱,匪患四起,人民极度贫苦,经济十分萧条。早年曾在川湘黔边赶马贩盐的贺龙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下定决心为穷苦百姓谋利益。因此,驻铜仁期间,他革除弊政、整军经武,当地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贺龙做的第一件事是为民清除匪患,保地方安宁。他派出部队肃清各路土匪,活捉“保路队”杨毛崽、铲除大土匪蛮老师、打跑匪首李老九、除掉匪首汤和清等。铜仁城附近的土匪于是销声匿迹。

贺龙做的第二件事,是惩治邪恶,保护工商业。贺龙主动结交工商界的地方名流,如商会王诚斋、罗达成等,听取他们的建议,解决他们提出的困难和合理要求,惩治地方和军内贪赃枉法分子,给工商业者伸张正义,赢得了工商界朋友的信任和爱戴。

贺龙做的第三件事,是招贤纳士,练兵扩伍。作为军事统帅,贺龙爱才如命,他在铜仁结识了严仁珊、秦光远等人,对他们委以重任,部队如虎添翼。与此同时,贺龙抓住机会整军,尤其重视军队制式训练,以培养军人服从命令、遵守纪律、吃苦耐劳、英勇顽强的品格。

贺龙于1924年9月离开铜仁向湘西进军。当时,他密切关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认为从全国来看,在广州的南方政府是最有希望的革命力量,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深得人心。基于上述原因,贺龙曾派刘达五带着他给孙中山的亲笔信奔赴广州,表明拥护孙中山和革命政府的决心。刘达五到达广州后,因孙中山抱病,并未见到孙中山,只好在广州等待时机。不久,孙中山北上后在北京逝世。这段时间内,刘达五对广东进行了充分考察,他将共产党人在广东开展革命工作的情况报告给贺龙,让贺龙看到了中国新的希望。

思想上推动,誓师北伐

1924年12月,贺龙率部占领澧州。1925年2月,熊克武任贺龙为建国川军第一师中将师长。贺龙部队在湖南的发展,让一贯依附于北洋军阀的湖南省省长赵恒惕感受到了极大威胁,他将贺龙视为隐患,欲除之而后快。但鉴于贺龙雄踞澧州已既成事实,赵恒惕不得不同意贺龙留湘,并委任贺龙为澧州镇守使。1925年10月,赵恒惕召开秘密会议,策划讨伐贺龙。面对强敌,贺龙被迫撤离澧州,几经浴血奋战,最终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后退至铜仁。

1926年初,天气寒冷,部队筹粮不及,生活困难。贺龙邀请铜仁商界人士共商军政大事,不少工商业者伸出援助之手,纷纷捐款捐物。商会会长王诚斋主动捐献100多匹黄州土布和600多块银元,周逸群的岳父伍文彪也积极将几十挑存谷捐给部队。贺龙还派秦光远到松桃牛郎剿匪征粮,卓有成效。在各族人民的支援下,贺龙部顺利渡过了寒冬缺衣少粮的难关。

贺龙这次率部驻防铜仁,从历史的长镜头来观察,不论是对贺龙个人,还是对铜仁本地,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对贺龙个人而言,驻军期间,贺龙通过周逸群的亲友读到了《中国军人》《青年军人》等革命刊物,从中了解了一些马列主义和共产党人的主张,这对贺龙早期寻找革命真理产生了极大的启发。他在回忆这一情形时,曾深有感触地说:“这对于我是第二次思想上的推动。”对铜仁而言,贺龙驻军期间,铜仁各县及周边地方有志青年相继投奔贺龙部队。贺龙将这些部队整编为6个独立团,加上原有兵力,全军约2万人,实力大增。这支部队后来成为北伐和南昌起义的重要力量。

1926年5月,得知叶挺独立团等部作为北伐的先头部队已出兵湖南的消息后,贺龙率部在铜仁誓师北伐。县商会代表铜仁各界民众,将写有“勋高三楚,威震汉江”的锦旗赠送给贺龙部队,感谢他两次驻铜期间从严治军、理政为民、兴利除弊、保地方安宁之功绩。8月,贺龙在湖南常德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此时,周逸群奉命率北伐军左翼宣传队从长沙到达常德,具有相同革命理想的两人得以见面。在贺龙的挽留下,经组织同意后,周逸群出任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开始着手改造这支旧式军队,培养具有新思想、新文化的军政干部,开办师政治讲习所;建立部队各级政治机关,制定政治工作制度,配备政工人员;发展党、团员,建立党的组织。

此后,在黄金口、斗湖堤等战斗中,贺龙部骁勇善战,立下显赫战功。周逸群在贺龙部队中显示了出色的政治才能,在他的影响和推动下,贺龙及其部队更加倾向革命。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贺龙选择了坚定地跟共产党走。同年8月,在经受南昌起义的重大考验后,起义军南下至瑞金休整,贺龙在此经周逸群、谭平山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扭转了危局,创建苏区

贺龙第三次到铜仁是1934年,距他上次离开铜仁已经过去了7年。这7年,不仅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贺龙也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将领。

贺龙这次到铜仁,正是他率领的红三军处于危难之时。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干扰,在强大敌人的攻势之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失守,红三军被迫四处转战,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部队也锐减至3000多人,此时的红三军缺少物资,举步维艰。贺龙指出:“我们再也不能这样走了”“野鸡有个山头,白鹤有个滩头,一支红军没有根据地怎么行?!”

根据形势变化,红三军选择进入贵州。经过多次战斗,6月19日,红三军抵达沿河县之枫香溪。在贺龙的建议下,湘鄂西中央分局召开会议,讨论多次研究却未能实现的建立根据地的问题。会议通过了贺龙关于在黔东一带建立根据地的提议。会议之后,红三军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发展生产。1934年7月21日至22日,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沿河县召开,到会代表130余人,通过了《没收土地和分配土地条例》《关于工农武装问题决议》等6项决议。选举出以贺龙、关向应、夏曦、卢冬生、朱绍田、孙秀亮等80人组成的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贵州工农大众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政权。特别是土地革命的开展,让穷苦农民得到梦寐以求的土地,他们发自内心地说:“红军来了,穷人的骨头也重了几斤!”

作为红三军的将领,贺龙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仍然坚持节衣缩食,以模范行为给广大干部、战士作表率。他经常穿一身青土布对襟衣,一双草鞋,完全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打扮。群众甚至难以分清谁是军长,谁是战士。

对有困难的群众,贺龙想方设法予以救济。行军途经印江沙子坡一山寨时,得知几户百姓的房子被土匪烧掉,无栖身之处,贺龙率红军帮助其搭茅草棚,每户还发救济款20多块银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贺龙的身体力行,使根据地人民懂得只有共产党才能救穷人、跟着红军走才能得解放的道理。广大群众积极参加自卫队、游击队,为红三军补充了4000余名新战士,“枪多人少”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观。

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红三军对敌军事斗争不断取得胜利,革命政权更加巩固。1934年8月7日,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先遣队西征,跨越敌境5000多里转战到达贵州铜仁,于10月24日在印江木黄与红三军胜利会师,此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曾说:“如果没有这块根据地,六军团没有目标可找,也收不到部队,结果是不可想象的。”在历史的关键时期,红军因为有了这块不算大的根据地,才得以保存有生力量,在四川、湖北、贵州广大地区保持了红军的强大政治影响。红二、红六军团从此便团结在一起,成为红军一支重要的战略突击力量。

转战湘黔边,率部长征

木黄会师后,红二、红六军团立足红军长征战略全局,主动向湘西发起攻势,特别是占领桃源、进攻常德的军事行动,迫使在湘南同中央红军作战的湘军回援常、桃。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行动。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此时,全国的革命局势已经发生新的变化,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逐步升级,其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但是蒋介石依然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纠集100多个团的兵力对红二、红六军团所在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进行新的“围剿”。

11月4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联合在湖南省桑植县刘家坪召开会议,决定突围远征,争取在贵州建立新的根据地。为做好突围准备,红二、红六军团立即在全军进行深入的政治、军事动员,并从后方和领导机关中抽调了许多人员充实战斗部队。

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长征,直抵湘中、威逼长沙,打乱了敌人妄图“聚歼”红军于龙山、永顺、桑植的计划。蒋介石被迫重新调兵遣将,将原在湘黔、湘鄂防线上的守军撤离,派李觉纵队第十六师、第十九师、第六十三师“追剿”红二、红六军团。红二、红六军团决定主动退出湘中,按预定计划向贵州转移。

1936年1月7日,红六军团取得了田心坪战斗的重大胜利,为大部队挺进铜仁扫清了障碍。随后,红二、红六军团进入铜仁下辖的江口、石阡,他们在此进行了休整。红二、红六军团政治部整理了各部队的政治组织,加强了政治干部配备,成立了教导营,开展政治学习和练兵活动。同时迅速开展地方工作,分区域制订了扩红计划,从连队到司令部、军团直属机关单位都动起手来,积极向群众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对于自己的队伍,铜仁人民再次给予了无私的支持,他们为红军送军粮、修枪械、纳鞋底、做军衣,还有800多铜仁子弟报名参军。

这时,敌人已从四面向红二、红六军团逼近。针对敌人攻势,1月19日,两军团负责人在石阡县召开会议。会议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果断地放弃在石阡、镇远、黄平一带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决定立即撤离,到乌江以西、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活动,争取在贵州西部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1月20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人率部队离开石阡,开始抢渡乌江战役。1月23日,红二、红六军团全部撤离石阡县境,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总之,铜仁地区深受湖湘文化的浸润和影响,所衍生的精神气质是贺龙与铜仁人民结下不解之缘的情感纽带。历史潮流、浩浩汤汤。特殊的时代,共同的使命,把铜仁人民与贺龙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双方在革命道路上结为生死与共的革命战友,共同参与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以及土地革命斗争,共同经历万里长征、抗击日本侵略者、参与解放战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铜仁市委党史研究室)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