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颜勤礼碑》的内在气质
颜体这种气质具体表现为:
1、 庄严正气,这就是所谓的颜体气质。
2、伟岸饱满,颜体一反唐初书法劲瘦内敛为主的特点,写出丰腴厚重外拓来。字形有左右外胀的感觉。
3、元气充沛,表现在:
(1)用笔:颜体的笔划丰满浑厚,不能写轻飘,无论粗细里面务必要贯有气力。不仅是运笔中间,就是到末端出锋处也不可用手腕、手指轻轻扫出,要笔笔力送至末梢。
(2)结构:不但是笔划,就是空白之处,也要布白匀称并想象里面有大气充盈之感,写出空间场的感觉。而不使一处狭窄拘紧、这就是古人既要写黑(用笔)、也要写白(空白)的精髓。
二、《颜勤礼碑》的笔法
临摹毛笔可选狼毫、兼毫和羊毫,笔宜大不宜小。开始可用手工纸的元书纸、毛边纸,因其表面毛糙、有渗水性。格子可折8-12厘米大小为好。以后逐渐可混用宣纸,以训练适应宣纸的能力。
1、横
右尖横:斜切笔后,向右略斜慢慢提细到尖,不能过快,要求力送到尖。如“直”第一横、“日中间横。
左尖横:轻触纸后,向右渐行渐重,不可起笔就向右扫,这样以后写行草时会露尖,最后逆收,如“左”数横及“行”横。
长横:一种起笔如右尖横,中间腰部略细,后面又略粗,到结尾处不向下坠逆锋收笔。如:
另一种一直提细到最后再加重逆收:
2、竖
悬针竖:起笔斜切向下略加粗,到三分之二处时再逐渐提细至尖,尖处不可飘。
垂露竖:斜切笔后向下行,中间略向左涨,结尾处提向右下后再逆收。如“依”左竖,“馆”右 “官”左竖。
3、撇
短撇:斜切后向左下方慢慢提细运行,力送到尖。
长撇:斜切后慢慢向左下送至笔尖,由于笔划长,所以要求控制住。
柳叶撇:尖起后向左下行时,中间略粗,收笔再细。
竖撇:斜切竖行,有捺交叉时,交叉前均要直行,交叉后再向左下撇出,如“史”。
作勾的撇:将撇的写法写成勾。
4、捺
斜捺:起笔处有细起和粗起、直下和从下而上再转弯行笔两种;收笔处有缺口和无缺口两种。颜真卿当时用硬毫,所以用力按后弹起自然会出缺口,今天大都用软毫,就要按后再提笔向右平出。
起笔细后面有缺口。起笔从下而上再转弯后有缺口。
后端无缺口。
起笔粗。走之捺:起笔一般均上行后再向右行,走到三分之一处就开始加重,形成独特效果。走之捺基本都一波三折。
5、钩
颜字的钩是很有特点的,亦有缺口的和无缺口的两种,结尾处均要按后略提回锋钩出,亦要力到尖不可太快。
宝盖钩:
无缺口写法同短撇。
有缺口。
竖弯钩:
结尾处略提回锋向上钩出。
竖钩:右边略加粗,有外弧线,结尾处略提向左钩出,注意钩出时不要过分向上。
竖钩亦有弯度较大的,如“子”、“司”。
卧钩:钩时要略向左上方
斜钩:斜切后向右下行,中间可略细,下部可略粗,略提后回锋再向上钩出。
横折钩:钩法同前,只是在转折处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另起笔,竖高出横,形似耸肩;一是顺势向下,形似塌肩。
竖高于横。
顺势连写。
6、点
点分长短点,无论何种点,都要求写的饱满,最好一笔完成,不要修补。
短点:“小”的右点,“守”下面“寸”的点。
另“小”的左点要向左涨出,而“守”宝盖左点向右涨出。
长点:
写颜体时最好都能中锋,以肩肘带腕来书写,不用手指拨笔,以免造成出锋处虚飘。写字时不要屏住呼吸,全身要松弛,握笔也不要太紧,要感受笔尖对纸的摩擦。用笔和结构不可偏废,临习前后要仔细与帖对照,尽量写像,这样才能较快地学好颜体。
《颜勤礼碑》拓片(局部)
一、相
“相”字起笔短横浑圆饱满,为整字定下基调。第二笔长竖的向右倾斜和弧度与右边“目”字的相依之势,使该字左、右两部分离而不散、浑然一体。
特别巧妙的是该字的中宫——“目”的起笔一竖向右下行笔,激活了该字的内部结构,使得整字方整之中寓有灵动。
二、国
“国”字取纵势,外框的几处开口使该字透气而疏朗,左、右两竖的弧度形成外拓之势,充满张力。
右下角横的收笔与竖钩的穿插及轻重对比更是巧妙,最后一笔封口的短横,笔未到意已到。
三、苏
“苏”字虽点画繁多,但对空间的切割恰到好处,整字上紧下松、左紧右松。左下“鱼”的异体写法和右边的“禾”相映成趣,“禾”字起笔的短撇和下面的竖钩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最后一笔重捺,又将整字的重心居中。
整个“苏”字的书写过程便成了不断制造矛盾又逐一解决矛盾的过程。
四、颋
“颋”(tǐng)字取异体写法,左边的“廷”向右上取势仰视右边,“页”字微微左探支撑着左边,整字左右相依充满亲情。
五、举
“举”字,上部呈倒梯形,下面呈梯形紧紧相扣,中间贯穿一长横将“举”字撑开,整个字呈放射状,充分体现了《颜勤礼碑》内紧外松、中宫紧收、四周发散的结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上部中间的“与”字,将横变为短竖,既降低了结字难度又显挺拔之势,极为巧妙。
六、茂
“茂”字,因字赋形,中空而不散,关键一笔在于最后一撇,如果将该撇的两端顺势延伸,则形成了一个圆将该字包裹。
七、为
“为”字,虽没有一笔平正,但通过各个点画不同取势,最终使该字统一在了垂直的中轴线上。关键在于长撇和三个横折角的连线形成了一个角,而这个角的平分线恰巧成为了该字的重心线。
八、张
“张”字,本来是相背的结构,然而“弓”字旁的右倾和“长”字的左倾,让两部分的上部背而相靠,加之整字向左下、右上的对角取势,使已背离的两部分又趋于统一。
九、忠
“忠”字,最上边一横的上拱与“心”字底的卧钩,形成一个椭圆,使该字在纵向取势的基础上又有了横势,“心”字底最后一点提到高位使整个“忠”字向右上扬,起到了调和上面“敬”字和下面“剑”字向右下抑的作用。
十、剑
“剑”字,重心呈向左上、右下延伸之势,加之结构左高右低,最终左、右两部分的重心归于平齐,显示出了高超的造势能力。
十一、南
“南”字,当写完横折钩时,整个框架本来是向左倾斜的,紧接着两点左低右高予以调整,但如果唯此停滞调整的话,该字的中宫便显凌乱了,最为经典的便是将最后的竖拉成粗重的弧线,既调整了中宫又稳定了全字。
十二、节
“节”字,“竹”字头起手先是向右上扬,“即”字左部还是顺着“竹”字头向右上扬,但是到单耳旁时,将这一部分陡然下降,给上扬的前两部分加以配重,使全字趋于平稳。
“竹”字头下大片的空白自然形成了一个视觉中心,将计白当黑完美地体现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