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彻大悟,究竟涅槃!他用尽一生,达到了佛家的终极境界

小胖文化 2024-03-20 02:35:20

导读

我曾在一本书中看到,有一位高人将人生划分出了三个境界。分别是物质层次,精神层次以及至高无上的灵魂层次。

他说人的一生就像是在走一条楼梯,有人停留在第一层,享受物质世界的繁华。也有人能够上到第二层,领略精神世界的风貌。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上到第三层,感受源自于灵魂深处的生命真谛。

那么在传说中的第三层楼上,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而一个人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后,又会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

今天我们要聊的主题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三层楼境界。李叔同可以说是民国四大高僧当中最受争议的一位。在他的身上,有着太多常人难以理解的谜团。

论家世他的家族曾经富可敌国,论才华他也曾经冠绝一个时代。论名气和地位,他也足以称得上是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层层光环笼罩的天之骄子,却在39岁那年,突然决定舍弃红尘中的一切,就此遁入空门,踏上了孤独的修行之路,并且最终抵达了至高无上的灵魂之境。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索关于他的修行历程。

历经红尘

1880年,李叔同出生在天津的一个名门望族之中。

而且就在他出生的同时,一只喜鹊口中叼着一根松枝,不偏不倚地落在了产房门外。在场众人都将此事当成是祥瑞之兆,认为此子将来必然不凡。

而小时候的李叔同也的确异常聪慧,据说六岁开始攻读四书五经,以及春秋左传。到了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出口成章,13岁时在书法造诣方面,也已小有名气,是当时天津一带出了名的神童。

然而在另一方面,这个世界也是公平的。一个人拥有了某些超乎常人的天赋,似乎就必然会要经受一些不同寻常的磨难。

而李叔同的磨难,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的身世。他的母亲王氏,是父亲李世珍在六十多岁时娶进门的一房小妾,两人成亲时,王氏刚刚20岁。

直到后来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他的母亲也才26岁。

而且随着父亲的离世,母亲王氏在家族中的地位,也瞬间一落千丈,只能小心翼翼的生活在这高墙大院之中。整个人的心态,也开始变得郁郁寡欢。

这样的生活,也让年幼的李叔同,感到了一种极其沉闷和压抑的气氛。而且随着年龄渐长,他开始逐渐接触到一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

也正是这个时候,他进一步意识到了,在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竟是如此的陈旧和腐朽。母亲的遭遇和自己的身世,都是这种腐朽社会之下的产物。这也让他的内心里,第一次萌生了想要改变这一切的想法。

而恰巧此时,戊戌变法爆发。本就对旧制度心怀不满的李叔同,仿佛看到了改变未来的希望。开始在天津城内四处奔走,积极响应维新派的活动。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变法,却只持续了短短百日的时间,就迅速宣告破灭。而他也因此受到牵连,带着母亲和妻儿前往上海法租界避祸。

不过虽然说是避祸,但由于家族在当地有几座钱庄,所以他在上海的日子其实并不艰难。

与此同时,或许是因为远离了家族的束缚,他自身的天赋也逐渐显现了出来。

这段期间他对文化、艺术、音乐、绘画等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先是加入了“城南文社”,之后又与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这几位青年才俊义结金兰,号称“天涯五友”。

可是这样的安逸生活,却依旧没能持续太久。在他26岁那年,一直体弱多病的母亲,终于再也坚持不住。

临终前,母亲拉着他的手说:我知道你一直过得都不快乐,从今往后,就去做你想做的事吧。

母亲的这一句话,彻底打破了他这些年来故作平淡的伪装,重新激发起了他想要改变这个时代的信念。于是在将母亲安葬之后,便孤身一人,踏上了前往日本的海外求学之路。

到达日本后,李叔同立刻脱去长衫剪掉辫子,开始努力吸收新时代的文化和思想,并考入了日本当时的最高学府。

而且在此期间,他还认识了一位名叫雪子的日本姑娘。对方在明知他已有家室的情况下,依然选择跟他走到一起,并在几年之后,两人一同回到中国。

回国后的李叔同,正好赶上了辛亥革命即将爆发的前夜,并在国民党元老柳亚子先生的引荐下,加入了隶属同盟会的文化组织南社。

并且还联合多位好友,提出了以美淑世,经世致用,教育救国,等一系列思想理念,希望能够迎来一个真正的新时代。

但是只可惜命运又一次破灭了他的希望,随着袁世凯复辟称帝,轰动大半个中国的辛亥革命,瞬间陷入低潮。

他的好友许幻园,也因此受到牵连,不得已远走他乡。两人临别之际,李叔同看着漫天大雪,含泪写下的那首流传千古的《送别》。

不过对他而言,这首词或许并不只是在送别自己的挚友,同时也是在送别自己曾经的过往。

遁入空门

当人生的追求又一次化作泡影,李叔同感觉自己的生命再度陷入了黑暗。长期的痛苦和焦虑,让他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甚至一度感觉自己命不久矣。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种名为断食疗法的理念。所谓断食,就类似于道家所说的辟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的身体状态。

于是他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来到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寺庙里,暂时住了下来。在那段时间里,他每天不吃五谷,平时只喝些山里的泉水,没事的时候就在寺庙的凉亭里打坐。

期间方丈曾经问他,为何用这种方式来对待自己的身体?

他回答说,是为了让自己远离烦恼和痛苦。然而方丈却告诉他,烦恼和痛苦的根源并不在于身体,而在于人的内心。

所谓的辟谷养生只能算是身斋,即便能除掉身体上的顽疾,但终归治不了心病。若要除去心病,就必须进行心斋。

而心斋的真谛,则在于能够从内心当中,彻底放下那些会让人感到痛苦和烦恼的事情。

听了这一番话,李叔同感觉自己就像是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亮,而这束光的来源,似乎连接着那遥远而又神秘的佛门净土。于是他生平第一次,产生了想要远离红尘,遁入空门的想法。

为了坚定自己的决心,他散尽所有家财,并将每一位前来劝说的故人拒之门外。哪怕他的日本妻子苦苦哀求,他也依旧无动于衷。

最终离别之际,妻子含泪问他,爱是什么?他答道,爱是慈悲。妻子又问,你对众生皆慈悲,但为何独独伤我?

面对这样的质问,李叔同似乎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作答,只能沉默良久,而后起身决然离去。

然而这件事情,却也成为了他修行路上的一道心劫。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一次又一次的想起曾经那些过,想起两人诀别时的画面。

他越是想要放下,那些记忆却反倒变得愈发清晰。尽管他已经选择了佛教所有宗门当中,对修行要求最为严苛的律宗,可是一条又一条的戒律清规,却依旧无法让他戒除内心当中的种种烦恼。

这样的修行,似乎已经变成了一场永无休止的煎熬。

大彻大悟

就在李叔同苦苦煎熬之际,一场让他突破困境的机缘悄然而至。

这一日他正在禅房中打坐,一个身着长衫的青年男子忽然登门拜访。

男子刚一进门,就看到窗台边的一株枯木上,竟然长出了一簇嫩绿的新芽。 于是便忍不住惊叹: 此树发芽,定是因为您的境界高深,感化了周围的一切,让它起死回生。

此时他缓缓睁开双眼,指着窗台边的一处水痕回应道: 这世间哪有什么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是我每天为它浇水,它才慢慢活起来的。

青年闻言,先是有些错愕,而后便陷入了沉思,口中自言自语的呢喃道: 枯木遇水,便可逢春。可一个人如果失去希望,又该拿什么来拯救呢?

尽管这句话的声音十分微弱,可在李叔同的心里,却犹如一道惊雷炸响。 这一刻,他开始回想自己这些年,抛下一切遁入空门,究竟是为了什么?

到底是为了了却痛苦和烦恼,还是为了逃避那个没有希望的现实呢? 树木离开了水源就会变成一株枯木,而人一旦选择逃避现实,其实也就等同于断绝了生命的根源。

自己这些年虽然看上去是在苦修佛法,可事实上,又何尝不是在没有水源的干枯环境中苦苦煎熬? 人本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可自己却偏偏想要逃离这个世界,如今想来真是荒谬。

原来佛经中所讲的四大皆空,并非让自己强行斩断一切,忘掉一切,保持一个空无一物的内心世界。

而是要将自己化为虚空,来接纳和承载世间的一切。在这种绝对的虚空面前,无所谓拥有,也无所谓放下。

对于一个人而言,想要拥有是一种执着,而想要放下一切的心态,也同样是一种执念。唯有放下那种想要放下一切的执着,才能真正脱离痛苦的煎熬。

在这一刻,他终于大彻大悟,开始重新回归到真实的世界当中,又一次见到了那些早已阔别多年的故人,并且给分别多年的妻子,写去了一封书信。

做完这一切以后,他的内心里似乎一下子轻松了不少,整个人的状态也变得异常空灵,时常与身边的人一起谈笑风生,再也没有了往日的严肃和阴沉。

这样的日子大概过了三年,1942年10月,他忽然一病不起,弟子们想要找人给他看病,他却拒绝道:

我的修行已经圆满,如今也是时候离开这个世界了。

临终之前,弟子们问他还有什么遗言,他思索良久,提笔写下悲欣交集四个大字。而后便不再言语,缓缓闭上了双眼。

感悟

其实回顾李叔同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整个人生经历,似乎就如同其学生丰子恺所说的那样,用一辈子的时间,走完了三层楼的境界。

他用人生前2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物质层次到精神层次的升华,从第一层楼,走到了第二层楼的境界。此时他的目光,就已经不再局限于家族中的利益和地位,也不再执着于个人的情感和得失。而是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追寻人生的使命和意义。

而在此之后,他又用了将近半生的时间,完成了从精神层次到灵魂层次的蜕变,登上了几乎很少有人能够攀登上去的第三层楼。而抵达这一层境界的关键,则与之前两层境界截然不同。

如果说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都是需要一个人不断的追求和积累,那么处在第三重境界的灵魂层次,所考验的却恰恰是一个人能否放下。

正如佛经里面所讲的空,人这一生中所拥有的一切,到了某些程度之后,其实就会变成一种包袱。在修行这条路上,一个人背的包袱越多,走的也就越慢。

纵观世间的芸芸众生,又有哪一个不是活在自己的执着之中?哪怕是已经走在修行路上的人,又有几人能够像李叔同一样,做到真正的放下,让自己化为绝对的虚空。

在这个世界上,取经者多如牛毛,可到头来,真正能够取到真经的人,却又如同凤毛麟角。其实说到最后,我们对于人生的修行和境界似乎也没有必要过于执着。

因为无论是处在三层楼的哪一个层次,对于当下的自己来说,都是一种最佳的状态。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修行之路,并不一定非要登临绝顶,才算是真正的圆满。

或者说我们也可以把这个问题想的更简单一点,人只要活着就是在修行,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环境,用的是什么方式?最终都会将你引向自己所追求的圆满境界。

1 阅读:15

小胖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