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段延庆命不该绝,你看他后来收了何人为徒?杨过见那人要跪拜

耳东品文史 2024-10-27 00:04:08

武侠小说中,作者往往是在创作一个角色的时候,就已经把他的命运定好了,他是好是坏,是死是活,其实早有定数,这一点写过故事的人都知道,毕竟故事依照大纲写,才不会给人“想一出是一出”的杂乱之感。

但金庸却不是一般人,他的故事虽然也有大纲,但他却也不爱走寻常路,他总是不爱把故事说透,以至于书中留下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

比如段延庆作为《天龙八部》中的大反派之一,甚至被赋予“恶贯满盈”的外号,他自然是罪不可恕,但金庸却给了这位恶人一个开放式的结局,金庸此举有何深意?

或许正是在为后世一位强者的崛起埋伏笔。

一、段延庆的去向

人们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未必正确,但用来形容段延庆倒是十分贴切,只是有些“倒果为因”了,毕竟这家伙是先可怜,再可恨。

曾经的段延庆是大理太子,若无意外,他本该当上大理皇帝,奈何一场变故,他不仅被打得身残,还沦为乞丐一般,人不人鬼不鬼,他会因此痛恨他那些仇人,也说得过去。

他要杀大理段氏的人也无可厚非,但他滥杀无辜,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尽管书中没将段延庆所做的恶事一一列举,但那“恶贯满盈”的称号就足以说明一切。

因此作恶多端的段延庆自然是应该被处死才符合读者的心之所向。

然而直至故事结尾,段延庆都活得好好的,甚至在刀白凤挑明当年的旧事之后,段延庆还因此多了个儿子,那段誉是代替他成为了大理皇帝,他得偿所愿,就这么逍遥隐去了。

(刀白凤、段誉剧照)

是的,关于段延庆的结局,书中只留下这么一句:“段延庆大喜,哈哈大笑,知道儿子终于是认了自己为父,不由得心花怒放,双杖点地,飘然而去,对晕倒在地的云中鹤竟不加一瞥。”

这就不太合理了,从故事逻辑来说,没什么问题,当年的意外解了今日之围,但问题是段延庆杀了不少人,造了不少孽,就这么算了吗?

他甚至都没像丁春秋、萧远山、慕容博那样留在少林寺忏悔,这结局对于段延庆而言未免也过于宽容了。

所以这事还得从创作者的角度来分析。

金庸留段延庆一命,或许是在为后世武林发生的故事埋伏笔。

二、统一的世界观

在多数人看来,金庸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独立的,若以连载版和三联版的设定来看,这说法也没毛病,但若以新修版的设定来看,那便错了。

新修版中,金庸是将各部作品之间的世界观打通了。

比如他在《天龙八部》最后一回中提到萧峰赴死前传功虚竹的剧情,萧峰为何要将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传给虚竹?这操作对接下来要发生的宋辽大战没有任何影响,虚竹也不曾使用这两招。

而金庸在新修版《射雕英雄传》第十二回中给出了答案。

(萧峰、虚竹剧照)

书中只道:“北宋年间,丐帮帮主萧峰以此邀斗天下英雄,极少有人能挡得他三招两式,气盖当世,群豪束手。当时共有‘降龙二十八掌’,后经萧峰及他义弟虚竹子删繁就简,取精用宏,改为降龙十八掌,掌力更厚。”

你看,他不过是为了让丐帮的武功传承变得合理,否则萧峰一死,后世的丐帮帮主洪七公别说补全三掌降龙十八掌了,他是压根连一掌都继承不到,因为旧版中的萧峰根本没把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传承下去。

如你所见,金庸是力求让每一门武功的传承都变得合理化,因此前辈高人的某些决定是会对后世武林造成深远影响的。

如此一来,金庸留段延庆一命,多半也是在埋伏笔了,而这件事或许与另一位高手的崛起有关,那人正是段延庆的弟子。

三、杨过跪拜的高人

其实《天龙八部》与“射雕三部曲”的关联本就十分紧密,比如那“南帝”段智兴就是段誉的孙子。

但有一位高人确实来历不明,笔者所指即是“剑魔”独孤求败。

当杨过被那雕兄带着进入神秘的剑冢之后,他才知道这世间原本还有过一位一生从未有过败绩的高人。

(杨过剧照)

从那前辈留下的墓志铭就能看出他有多强,只道是:“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奸人,败尽英雄豪杰,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再加上他生平所用的第一柄剑旁刻着“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的字眼,可见这人是登场即巅峰。

若没有高人指点,如何能做到登场便不败?若他是段延庆的徒儿,似乎就合理了,因为段延庆就是一位剑术高手。

比如这段描述:“段正淳见他铁杖上所使的也是本门功夫,心下稍定,屏息凝神,剑招力求稳妥,脚步沉着,剑走轻灵,每一招攻守皆不失法度。段延庆以铁杖使‘段家剑’,剑法大开大阖,端凝自重,纵在极轻灵飘逸的剑招之中,也不失王者气象。”

他完全有能力教出一位强大的剑客。

至于理由,也很简单。

(独孤求败剧照)

后来的段延庆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但顿时也变得空虚,他回首自己的过往,确实做了不少恶事,于是他决心用余生来忏悔。

他自己能做的事情有限,那就收个徒儿,让那徒儿在江湖中惩奸除恶,代师赎罪。

别忘了,独孤求败可不仅仅只是个武痴,他的墓志铭中写着“杀尽仇寇”,他是有心惩奸除恶的,若不是被人赋予了某种使命,他如何会将惩奸除恶视为己任?

这即是金庸故事的魅力所在,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设定,通过书中的细节也能找到合理的解释,“经得起推敲”正是金庸故事最吸引笔者的地方。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