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 星期一 晴
乡镇卫生院,就像农村的一道守护墙。二十多年前我在乡下工作过七年,那些年乡镇的卫生院是大家的“健康驿站”。大家有点头疼脑热的,或者小手术、生孩子都会就近到卫生院。我毕业分配到龙凤卫生院工作,刚开始什么都不会,就被送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进修,回去后就在这家卫生院做妇产科主任五年。那个时候的卫生院真的挺火的,什么手术都做,什么新业务都举全院之力来办,集中力量办成大事。
那时候我就主刀切过子宫,处理过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前置胎盘、子宫破裂、胎盘早剥等各种妇产科危急重症患者。那时候的卫生院临床上有大量人才,内外妇儿都可以开展的。那时候经常到村子里去接病人,上门去换药等等,真的可以说是农民们健康守护墙。
可如今,卫生院像是瘦骨嶙峋的老牛,负重前行。这些年来卫生院的收入一直以来主要依赖业务收入、公卫收入和财政拨款这三驾马车。原本业务收入占大头的,但随着临床业务急剧萎缩,卫生院面临生死攸关的难题。
先从业务收入断崖式下跌说起,每一年,乡镇卫生院的病人都在减少,病人们逐渐转向大医院,为的是更好的医疗条件。这也没错,人往高处走嘛。现在交通便捷,从乡镇到市中心也只要一两个小时,近的还只需要半小时。有条件更好、设备更先进的医院为什么不去呢?
但也因此,卫生院收入急转直下,无收入哪来的持续发展?很多医务人员要么想方设法调入县城或者到私立医院打工,收入太低无法养家糊口。乡镇卫生院的人才大量流失,导致业务水平停滞甚至下降。
加上盲目投资昂贵的大型设备、扩建新的院区,让本就捉襟见肘的预算雪上加霜。再说那些大型设备,本想着可以拉回点病人,提升点业务收入,结果因为没有人才、没有经验,变成了烫手山芋。买回来这些设备,一年用不了几次,使用率极低,还得支出电费、维修费、人员工资,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同时药品零差价销售政策的实施,虽然药价便宜了,老百姓得了实惠,却成了卫生院另一沉重负担,药品不仅一分钱赚不到,保管、运营的成本却全堆到了卫生院头上,除了贴补药品耗损以及管理费用,还要自掏腰包去养药房工作人员。过去靠药品赚钱,如今光是维持药房运行都难。
最后,不得不提医保控费和DIP、DRG付费模式,按分值付费,分值低的患者收一个亏一个,在医保上一不小心违规,别说挣不了钱,倒贴罚款都有可能。就这样,一环扣一环,难怪卫生院叫苦连天,他们真的是太难了。
面对着种种困难,乡镇卫生院像是漂泊在经济大海上的小舟,没有明确的方向。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局面下,它们还能撑多久?
不过,还有一个令卫生院稍许欣慰的消息是,公卫投入有了一点提升:国家每个人每年投入近一百元。这也不算多,也就是个杯水车薪。算下来,一个3万人口的乡镇,每年的公卫收入大概在300万左右,乡医分4成,卫生院顶多拿到6成,也就180万。就这些钱,还远不够支付卫生院的基本运转成本。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妇女和儿童,以及低收入群体,乡镇卫生院这道健康防线必不可少。乡镇卫生院承载着农村群众的健康期待,那片天空下的他们,理应得到更好的健康保障。
二十多年前“新农合”政策挽救了摇摇欲坠的乡镇卫生院,现在也得想办法维持乡镇卫生院的运营和发展,要能够活下去才是王道,当然,靠单打独斗无从破解。“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多方合力,各级财政加大支持力度,才能让卫生院这条小船稳稳行驶。
未来的路怎么走,还得多一份理性和务实。如何以更好的政策和管理,让乡镇卫生院不再徒有虚名,不能只搞公卫,还要发展临床,要临床与保健紧密结合起来,让卫生院实实在在地成为人民健康的守护者,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深思的问题。希望在国家大力扶持下,乡镇卫生院的明天会越来越好,最终成为我们心中那个让人心安的大后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b44dca885d8021d5d8676d43201527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