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穿暖有住的,这是人的第一需求,然后呢?
——读书。
但是有人读书很快乐,有人读书不快乐。为什么?
以前很多人家门头上写的“耕读传家”“耕读第”,老老实实,把一个家庭的追求写的明明白白。但是这些人家写这个字的含义并不一样。
咱从陶渊明的读书说起,他读的是《山海经》。

读《山海经》
晋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人间最美四月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鸟有巢,我有庐,我就像鸟儿一样,现在生活的很快乐。地里的庄稼活儿忙完了,该读读我喜欢的书了。
我这个地方住的比较偏远,有钱有势的人是不来的,能来的都是志同道合的,有开春酿的酒,有园中种的菜
良辰、美景、和风、细雨,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说的。
陶渊明读书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别人读书有功利心,书中有黄金屋有颜如玉,而他读书是“不求甚解”,是为了快乐而读书的。
他没有读圣贤书,读的《山海经》《穆天子传》,纯属爱好。
在这些书中,出入往古周游世界与天地俱化古今齐同沉浸其中,这就是快乐。
但是很多人读书是把书当做“敲门砖”,读书不是目的,通过读书获得其他的东西才是目的——当官发财成为所谓的人上人。
这怎么会快乐呢?
看着小孩子们在学校痛苦的读书,看着成年人厌倦读书,看着门上的对联都是求财求富贵,就知道,这个对读书的理解有偏差了。
两耕斋闲话:闲来喝茶,梦里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