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学者发现书信史料,颠覆吴三桂的黑历史,学者:清朝篡改明史

墨史轩 2024-12-28 10:52:10

吴三桂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他虽然投降了清朝,帮助了清军入关,但随后又开始反清,差点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因此有人称赞他,也有人贬低他,在清朝历史中,吴三桂被归为了“逆臣”的席位,连“二臣”都算不上。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吴三桂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随着日韩学者发现的相关书信史料,关于历史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清朝篡改了明史,真实的吴三桂不仅坚决不投降,最后还是为了给崇祯报仇,才选择和清朝“合作”。

清朝记载中的吴三桂

在清朝的历史记载中,吴三桂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不但是主动投降的“二臣”,在得到清朝的封赏后,竟然选择背叛清朝造反,其心可诛。

可接触的历史越多,大家就会发现,吴三桂这个人的身上的“黑历史”有很多的“疑点”,虽然他投降清朝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但从他后续的表现来看,他的投降并不是那么简单,更像是一种“等价交换”。

首先,吴三桂投降的时间节点和其他人不同,在崇祯自杀前,和吴三桂同一个级别的武将所剩无几,要不就是被崇祯所杀,要不就是早早投降,例如他的舅舅祖大寿就早早选择了投降,还曾给吴三桂写信劝降。

其次,吴三桂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背叛清朝,因为在他投降之前,崇祯已经死亡,中原地的实际掌权者是李自成,当时李自成和多尔衮都在给吴三桂写信劝降,因此当时的吴三桂应该算是地方势力,而不是明朝臣子,毕竟明朝已经算是灭亡了(不算南明政权和台湾省)。

最后就是吴三桂的清朝初期的地位,吴三桂是清朝的平西王,权力极大,是云南地区的实际掌权者,说是国中之国也不过分,因此不少人认为,吴三桂和清朝实际上属于“合作”形式,吴三桂并没有臣服于清朝。

毕竟同样是投降,其他武将也就只是一个武将而已。

那么吴三桂为何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呢?是他无奈之下的退让,还是另有所图呢?日韩学者所曝光的史料让我们接触到了更多的细节。

日韩发现书信史料

由于清朝时期实行了文字狱,又修了四库全书,因此很多史料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废弃和修改,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听一面之词,也要参考不同来源的史料,因此日韩等周边国家的记载,以及不同时期流入这些国家的史料,就成为了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在吴三桂这个人身上,日韩两个国家都有一份值得参考的史料,在日本,有学者曾发现了吴三桂《反清檄文》的原版,其中的一些话十分值得我们深思:“不得已歃血订盟,许虏藩封...以谢先帝之灵。”

这里面提到了吴三桂对于投降的态度是“不得已”,这说明他当时并不想投降,但在巨大的压力下才选择了投降,那么是谁带给他的压力呢?难道是多尔衮吗?

其实并不是的,因为根据记载来看,当时多尔衮并没有办法对吴三桂造成威胁,除非是在粮草补给以及士兵补给上对吴三桂进行消耗,可吴三桂投降的时候,显然还没有开始进行消耗。

那么带给吴三桂压力的是李自成吗?毕竟李自成当时已经大军压境,极有可能让吴三桂感受到压力,但从这个檄文来看,吴三桂并不是在最后阶段选择投降,而是主动选择了投降,其目的是为了向清军借兵,打败李自成,为先帝报仇。

因此对于吴三桂来说,投降不是选择,而是手段。

无独有偶,在韩国发现的《贝勒尚善寄吴三桂书》中也有一句话可以证实这个消息:“国破不降,而能请兵灭贼,以复君仇者,可谓尽忠于明室矣”,这份文献写于康熙十三年,而康熙做出削三藩的决定是在康熙十二年。

也就是说吴三桂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已经和康熙撕破脸,自然不用在乎康熙的情绪,也能够说出心里的话,可见他当时投降的原因,是因为知道自己很难打败李自成,只能“请兵”,为明朝尽最后一份力量。

通过参考这些史料,可以看出清朝篡改了明史,将吴三桂写成一个“大奸大恶”之人,简直颠覆了吴三桂的“黑历史”以此来掩盖吴三桂的真实想法,那么吴三桂是否真的要被定性为“叛徒”呢?

吴三桂的“身份”

吴三桂是不是叛徒,首先要从当时的情况说起,根据《清史稿》记载,吴三桂投降于1644年的四月二十二日,而南明的第一个政权,弘光政权建立于同年的五月十五日,是在清军入关之后,也就是说在吴三桂投降的时候,明朝政权实际上处于无主状态,吴三桂也失去了明朝臣子的身份。

但在崇祯死后,李自成进攻吴三桂期间,吴三桂一直以明朝臣子自居,可见他对明朝的忠诚要超过很多人,非常肯定自己的身份,但当时的他已经属于地方割据势力,因此他无论怎么选择都是个人选择,和政治无关。

他如果选择战死沙场,那就是明朝历史上的忠臣,如果选择投降,也不过是一个地方势力的个人选择,谈不上叛徒,毕竟他也无法预知日后南明的建立。

事实上南明能够建立,和吴三桂击败李自成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吴三桂选择坚守,李自成失败后回到京城继续称帝,也就没有南明什么事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吴三桂还给南明政权的建立赢得了宝贵的机会。

其次,吴三桂对于清朝的态度,和杨戬十分相似,那就是“听调不听宣”,虽然他在北京留下了质子,但他依旧将自己的势力打造成了铁板一块,国中之国,这也是康熙十分痛恨吴三桂的原因,因为吴三桂对清朝的危害,比南明对清朝的危害还要大,如果不是吴三桂后来选择称帝,一心要对抗清朝,他完全有能力和清朝南北分治,达到分割清朝的结果。

因此吴三桂并不是叛徒,而是一个枭雄,他虽然最后失败,但他不但为崇祯报了仇,还狠狠的刺激了清朝,反观那些投降清朝的武将,早早的成为了清朝的“忠臣”,而吴三桂却被康熙列入逆臣,可见他对明朝才是真正的“忠心”。

当然也有人会问,为何吴三桂不死守三海关,同时联合明朝剩余势力,继续保护明朝呢?如果这么做,明朝说不定还能延续下去,不得不说这样的想法真的是天方夜谭。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信息还不发达,吴三桂除了知道崇祯身死的消息,其他一概不知,这个时候你告诉吴三桂重建明朝,吴三桂一定会把你当做傻子看待,毕竟这件事的成功率实在是太低了,即使后来南明政权建立,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

并且当时的吴三桂可谓腹背受敌,外有多尔衮,内有李自成,这两人和两股势力谁都不是吃素的,他们将吴三桂夹在中间,一旦吴三桂选择死守,那他和他的将士们也只有死路一条,吴三桂的投降,不仅击败了李自成,还让手下的将士们活了下来,堪称功德无量。

结语:人都是自私的,吴三桂虽然没有随着明朝覆灭,但他在仅有的一些选择中,做出了相对合适的决定,他不仅帮助明朝消灭了李自成这个敌人,还为自己的将士找到了新的出路,而历史中,留下污名的也只有他自己而已。

不过也不能将吴三桂看做明朝的“忠臣”,在那个讲究以死明志的时代,他被封为平西王后安享晚年,如果不是康熙主动削藩,他到死可能都不会起兵。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