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这几天地储开始拍卖,拍卖的价格才3600多元,折合1.8元斤左右,在这种态势之下,大豆价格一路下滑,把很多大豆贸易商打个“措手不及”。为什么?
前期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在疯狂的炒作豆粕和菜粕,从而带动了国内大豆价格的上涨,导致下游对于大豆的需求更加萎靡,在这种态势之下,只能借此进行大豆的拍卖,从而填补市场的空缺!
特别是上一周黑龙江地方储备库的大豆销售公告,已经预警了大豆价格将要回调,但,面对大豆价格的下跌,不论是贸易商还是农户,对于下跌行情仍不认同,所以惜售情绪很是浓厚,那么,问题来了,大豆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吗?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25年3月21日,仅仅一周的时间,大豆价格下跌了100元,很多人仍在豪横的“叫嚣”——别着急,早晚还得涨。
这话看起来是一点毛病也没有,因为有涨有落才是正常或健康的市场,但我们要看是涨得多,还是落得多,这才是关键。涨100元,跌150元,是涨了,但是你赚到利润了吗?

春节之前,南北各地对于大豆的需求都有缓慢的态势,而且备货意愿不强烈,但春节之后却来了180度大变脸,最先上涨的就是南方市场,为什么突然涨的?
那就是guanshui 这个问题的炒作,给了市场极大的、超预期的豆粕价格要上涨,随后市场也按照预期的行情发展,换言之,市场讲故事,很多人听入迷,你涨,我也涨,从而带动了北方的大豆价格上涨。
但其实贸易商手中都持有或多或少的库存,但由于涨价预期的支撑,大家都捂粮不卖,从而减少了市场的供应,这时候只有涨价才会满足市场的需求。
所以,一场“全体共同制造的泡沫”开始起飞!

随着这场“闹剧”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形之下,只有用“拍卖”的方式来实现价格的稳定或维持市场的正常供应,但也不能出现大幅度的下跌行情,否则会影响新季大豆种植积极性。
而大豆的行情走势,与当下的玉米行情“如出一辙”——涨涨就会要冷静下来,转而出现了“有价无市”的局面。

1)东北产区春节后收购成本较高,只有春节前收购成本较低,这样就会导致东北的高成本大豆前往南方销区难度加大,从而影响销售量级。
2)东北贸易商挺价意愿强烈,南方贸易商高价不接受,价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尴尬的“有价无市”市场行情。
3)3月份整体是一个先冷后热再后冷的天气变化,但春天的脚步也越来越近,对于大豆的消化短期无明显变化。
综上,南北倒挂形势依然会存在,导致南方使用本地豆或进口大豆来进行替代,所以短期内会出现下跌的可能性,但下跌的幅度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