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迎来好消息,半导体材料冲进世界前六,打破日本垄断

科技铭程 2023-07-27 18:45:44

当日本限制6类23种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时,我惊讶的发现,日本的半导体设备占有率达到了31.1%,但实际上日本在最厉害的还是半导体材料。

根据相关数据,半导体领域的19种关键材料中,日本有14种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这个数据着实可怕。

不过近日,中国市场传来好消息:上海沪硅产业硅片产能达到了30万片/月,年底实现45万片/月产能,进入全球六强。

这意味着,中国厂商突破了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国产芯片产业链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什么是硅片,硅片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都说,国产芯片看制造,制造工艺看设备,制造材料看硅片。那么如此重要的硅片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聊一聊。

芯片领域所使用的硅片就是单晶硅,它是硅的单晶体,具有完整的点阵结构,它的纯度要求达到99.9999999%。

那么如此高的纯度是如何做到的呢?这就是它的神秘之处。

实际上硅在地球上含量极高,地壳中硅含量高达25.8%,随手抓起一把沙土,里面就含有大量的硅,可以说单晶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是制造过程比较麻烦。

1、制造粗硅

将硅砂(主要含量为SiO2)和焦炭以一定比例混合,放在电炉中加热至1600—1800℃,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粗硅,纯度为95%—99%。

化学式为:SiO2+2C=Si+2CO

粗硅中含有铁、铝、铜、碳、硼、磷等多种杂质,需要进一步提纯。

2、酸化提纯

将粗硅粉碎,碾压成粉,与干燥的氯化氢气体反应,需要用到合成炉,反应温度控制在250℃。

这一步可得到三氯氢硅(SiHCl3)。铁、铝、铜、碳、硼、磷等杂质也被酸化成氯化铁、三氯化硼、三氯化磷、三氯化铝等。

3、高效精馏

氯化物和三氯氢硅(SiHCl3)的沸点不同,可以通过精馏将其除去。

三氯化硼、三氯化磷沸点与三氯氢硅沸点接近,需要高效精馏才能除去。

4、生成高纯多晶硅

经过提纯的三氯氢硅与高纯氢气混合,在1150℃还原炉中反应,即可得到高纯度硅。

但此时的硅是多晶硅,依然无法使用在半导体领域。

5、晶体生长

为了达到芯片制造的要求,必须将多晶硅转变成单晶硅。

首先用单晶炉对多晶硅原料高温加热,再通过对速度,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的调整,拉升出圆柱状的硅晶棒。

此时,才得到了我们所需要的高纯度单晶硅。

6、整形、研磨

硅晶棒还需要进行整形处理。去掉硅晶棒两端,检查电阻确定整个硅晶棒达到合适的均匀度,接着对硅晶棒进行径向研磨,使其直径大小一样。

7、切片

用激光对硅晶棒进行切片,达到要求的厚度。

8、研磨和倒角

对硅片两面进行研磨,去除硅片表面损伤层并且达到微米级别的平整度,同时对硅片边缘进行抛光处理,去除边缘的裂缝和裂痕,使硅片边缘充分光滑,增加硅片边缘机械强度。

9、刻蚀

通过化学溶液对硅片表面进行腐蚀和刻蚀,除去切磨后硅片表面的损伤层和沾污层,进一步改善表面质量和提高表面平整度。

10、清洗

清洗经过上述工艺后硅片表面的颗粒和杂质,硅片需达到几乎没有颗粒和污染的程度。

11、CMP抛光

运用CMP技术对硅片两面进行抛光处理,使得硅片表面得到纳米级的平整和光滑。

12、检测

检测硅片的表面颗粒、晶片尺寸等是否达到客户的生产质量标准。

经过至少12个流程,才能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硅片,由于其纯度高达99.9999999%,因此每一步都要求十分严苛。

单晶硅和多晶硅区别很大:单晶硅的晶面取向相同、多晶硅的晶面取向不同。多晶硅可以通过“长晶”生成单晶硅。

全球硅片格局

目前,全球硅片主要被5家公司垄断,分别是日本的信越化工(Shin-Etsu)和盛高集团(Sumco)、中国台湾的环球晶圆(Global Wafers)、德国世创(Silitronic)、韩国鲜京矽特隆(SKSiltron)。

这五家公司掌握了全球92%的硅片,其中日本产商市场份额超过50%,行业市场处于垄断格局。

中国硅片市场份额合计不足5%,沪硅产业市场份额为2.3%左右。

但从全球晶圆产能来看,我国占全球的份额超过了16%,这意味着国内硅片产能远不能满足需求,我们对海外硅片(日本、韩国)的依赖很严重。

考虑到2025年要实现70%的芯片自给率,那么硅片就成为了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否则一旦硅片被卡住了,没有材料,再好的技术,再高的工艺,也造不出芯片来。

“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不妨学习一下日本的硅片技术和经验,壮大自己的芯片产业链。

日本厂商不仅垄断了硅片产能,在技术上也是最强的,是第一个实现12英寸大硅片量产的国家,并且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今天。

那么,为什么日本能够在硅片上保持垄断性的全球第一呢?这里面有什么门道呢?

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芯片产业快速发展时,就对硅片进行了布局。1970年日本有机硅产量约6000吨,1986年暴增至60000吨,产能上涨了10倍。

1989年,日本出台了硅类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基本计划,并投资了160亿元确立有机硅单体和聚合物合成与加工基础技术,进一步壮大了日本半导体硅片行业。

2001年,日本盛高集团率先研发出300mm半导体硅片,成为了行业楷模。

同时,日本推出的“官产学”模式,也是日本半导体产业成功的一大原因。

1963年,日本的NEC拿到美国仙童公司的半导体授权后,日本通产省立即出台了相关政策,集中人才、资金,企业间进行相互交流、共同攻关,同时技术分享。

多年后,形成了NEC、东芝、索尼、东京电子、盛高集团等一批强大的日本半导体公司,让日本半导体一度成为了“世界第一”。

尽管后来,在《日美半导体协定》和“301”大棒下,日本半导体一败涂地。但日本的半导体材料行业绝处逢生,再次发展为“全球第一”。

可以看出,日本在硅片领域的领先,并非“小宇宙爆发”,而是多年的研发、学习以及政策支持,最终取得成功的。

所以,国内企业需要静下心来搞研发,同时积极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技术,再加以政策和资金支持,国产硅片必然会实现逆袭超越。

国产硅片急需攻克三大难题

国产硅片目前面临三大难题,急需解决。

第一、资金难题

半导体硅片属于上游市场,规模不大,利润不高,但是投入巨大,成本高昂,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2022年,全球硅片市场也就1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92亿,不足千亿的市场,确实不大。

国内第一的沪硅产业,在2021年时还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净利润也仅1.1亿。

此时,需要拿出大笔资金进行投资,和世界巨头抢饭吃,着实难为了点。

第二、设备难题

硅片领域中,各大硅片寡头都有自己的独家供应商,日本信越化学自己能够制造单晶炉。

反观我们,半导体设备一直是我们的弱点,制造、封装设备长期依赖美、日、荷。

在硅片制造环节,国内企业主要进口海外设备,切割机来自日本的NTC和瑞士的SlicingTech,倒角机来自日本东京精密和大途电子。

国产替代当然也有,但是精密度和整体质量不足,厂商们都不爱用。设备厂卖不出设备,自然就没有资金去搞升级迭代,差距也会一直存在。

第三、硅片销路难

硅片造出来就万事大吉了?当然不是,还要考虑销路。

全球晶圆大厂对硅片寡头十分依赖,比如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会优先考虑信越化学、盛高集团、环球晶圆的产品,为什么呢?因为放心。

试想一下,投资几百亿的生产线,几十上百台高精尖设备,几千道工序,最后制造出来的芯片居然无法使用,这岂不是损失巨大。

所以,一整套工艺成熟后,晶圆厂是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的,尤其是将头部供应商换成小型供应商。

所以,沪硅产业想要逆袭,成为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大厂的头牌供货商,还需努力。

写到最后

硅片是芯片制造中最大成本的材料,占据晶圆制造成本的37%。而全球硅片市场基本被日、韩、德所把控。

好消息是,国内的沪硅产业快速成长,2022年营收达到36亿,同比增长246%,成为业界增长最快的企业,也成为全球第六大硅片供应商。

沪硅产业加大投资,计划在2023年实现45万片/月的产能,未来目标争取突破120万片/月,实现逆袭超越。

当然,这需要国内科技人才、产业人士的共同努力。

我是科技铭程,欢迎共同讨论!

4 阅读:1139
评论列表
  • 2023-07-27 23:16

    增长知识,谢谢

  • 2023-07-28 13:30

    你以前说房地产不能食

  • 2023-07-28 13:30

    还要做5g,华为没芯片。卖的还贵

  • 2023-07-28 13:30

    中国人一定要争气,必须要有骨气,而且要有底气十足的精神!

  • 2023-07-28 13:30

    天天突破也不知道真假了,不会又是大锤锤出的吧

  • 2023-07-28 13:30

    每天都是荐股、评股的在突破,而且突破得非常厉害,可能吗!

  • 2023-07-28 13:30

    兜兜转转 麦麦稻稻 麦兜[呲牙笑]

  • 2023-07-28 13:30

    国家支持企业发展,国民买国货,国家才强大,敌人最怕行动的中国!

  • 2023-07-28 13:30

    在哪里进直播间小兜老师?

  • 2023-07-29 04:31

    硅只是第一代半导体。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中国与美国并驾齐齐驱,全过程都是国产化的。

  • 2023-07-29 04:31

    如果沪硅产业得到台积电的承认并供应台积电该有多好啊!

  • 2023-07-29 04:31

    消息要可靠!不可信口雌黄!

  • 2023-07-29 04:31

    自从日本限制了23种半导体产品以后,国内同类产品的突破速度确实挺快的。首先这一块市场作为先发优势的一方的主动放弃,明显让出了市场需求的真空,过去的企业在这个领域如果说投入再开发,势必后来的产品受冲击更大,而现在没有了竞争,出现新的厂家会更多的。

  • 2023-07-29 04:31

    怎个产业链都要做,要不被卡脖子,再多的钱国家都要投。

科技铭程

简介:喜欢科技,喜欢聊科技,更喜欢分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