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微信的家族群突然安静如鸡。
往年这个时候,群里早就热闹得不行,大家晒春联、年夜饭和红包。
今年呢,似乎没人愿意打破这份沉默,只有我的一张炸鱼照片静静地待在那里。
每个人都在等,等等看有没有人先说话。
“爸走得突然,少了他的春联,屋里是有点空啊。”大哥说得云淡风轻,觉得没必要在群里再提这些了,省得戳痛处。
电话那头,他爽朗的声音还在,可听着就有点酸涩。
在没人的时候,我翻着去年的聊天记录,对比今年的乏味,胸口忍不住发闷。
少了热闹,也少了烟火味,沉闷得不像过年。
老三回家的决定大哥的电话打破了我的沉思。
“老三,今年我炸鱼,你回来不?”朴实的问话,勾起一阵久违的怀念。
思绪还没完全理清,嘴上已不由自主地应了声“回”。
这不是选择,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归属。
回家的过程总是繁琐而漫长。
我的行李中有件深蓝的毛衣,是妈妈去年给我织的,穿着它仿佛就能回到家中。
车站人满为患,围着小孩的年轻父母,拎大包的老人,让我想起自己当年的旅程。
火车上的乘客形形色色,空气中混杂着陌生与熟悉。
坐在火车上,我意外地碰见了李叔,他曾经和爸爸在一个车间,现在头发全白,却精神矍铄。
“小伙子,你是不是周建国家的老三?”他一眼认出我。
几句话聊下来,他说起了过去跟爸爸的事,把我拉回到那些年。
爸爸帮助李叔的故事,让我心里又暖又酸。
那个总是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人,此刻在回忆中变得立体而清晰。
我被父亲的无私和坚毅所触动,更让我坚定了要把家中团聚当作一种使命。
回家后,大哥忙着在厨房准备过年的年夜饭。
爸爸走了,但他留下的习惯与责任,这次由大哥继续。
我们兄妹聚在一起,二姐提议:“老房子是不是该卖了?”话音刚落,五弟就激动反对。
房子虽旧,满满都是爸妈留下的回忆。
回忆起爸和妈当年的艰辛,舍不得这份沉甸甸的情怀。
大哥说话了,过去承担起一切,如今也不例外。
卖不卖房子,未来可以再议,但这年,必须一起过。
最终,我们决定今年就这样,回忆留在心头。
房子虽是砖瓦,却承载着他们的精神与爱。
我们都清楚,无论房子在不在,那种价值是无法替代的。
新的一年,我们在惶惑中迎来日出。
内心有纷争,但更多的是对爸妈精神的延续与珍惜。
兄妹齐心,爱与责任让家不变。
这次聚会,虽然少了一些人,但爸妈留下的温暖与记忆,却深深长留在心中。
今年可能是一个过渡期,少了长辈们的经验与传统,但也给我们创造了新的可能。
生活有裂痕,无妨,我们用心补上。
未来,无论如何改变,有些精神会穿透生命,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
就如那道金黄的炸鱼香味,始终留在一家人的味蕾和记忆中,成为每个除夕夜不可或缺的温暖。
这是生活的美好,也是传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