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的戒尺
文/常智祖
五斤和四娃的学校,在村祠堂里,座北向南,院中有几棵上百年的大柏树,门面房是三间两层楼房,下面是低年级教室,上面是戏楼。每逢节假日,寒暑假,村里就唱越调戏,《铡西宫》,《卷席筒》。夜暮降临,三里五村的乡亲们,自带板凳,前来观看。春节前夕,在院子里练习踩高跷,敲锣打鼓,热闹非凡。
大院中间有三尺高一个大阅台,上面盖四间吊角卷棚,中间阔门通道,两边两个大窗户,是六年级教室,再后面是一个大祠堂,房高屋大,里面供奉着常门宗祖四兄弟的牌位,前面有一个又宽又长的大条几,中间放一尊大香炉,逢年过节,条几上摆满供品,族人们前来焚香烧纸,三叩六拜,祭奠祖宗。这里也是五年级教室,五斤和四娃就在这里学习。教室西墙上挂一面大黑板,五排桌子是用青砖作垫,长而宽的木板做面而成,学生自带板凳。校院西面是一排老师办公室和住室。

风和日丽之时,同学们在院中顺东墙下席地而坐,或在阅台子上读书。
学校有两个公办老师,语文老师姓高也是四娃的班主任,他身材高大、国字脸、浓眉大眼睛、文质彬彬,看起来十分威严。数学老师教五、六年级,是个女的,长的清秀美丽,慈眉善目,和蔼可亲。
高老师传道授业,尊崇严师出高徒,他教五斤和四娃的语文。上第一节课时,高老师手执戒尺,走上讲台说明戒尺的用途:背不会书者罚,写错字者罚,打架骂人者罚,迟到早退者罚,不敬师长者罚……
五斤活泼好动,善良厚道,无私大方。上晚自习时,前后几个贫困学生,总是趁他的油灯读书写作业,四娃是他同桌,近水楼台先得月月。五斤家境殷实,不缺吃喝,常拿熟红薯甘,大枣,柿子等小零食让伙伴们吃,同学们都喜欢同他玩儿。
有一天,上语文课,高老师把戒尺放在讲桌上,让同学们背书。
老师第一个先叫四娃背,四娃站起来背道: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过寒冬……背的非常流利。第二个、第三个也背的滚瓜烂熟。
五斤站起来背!老师叫起第四个同学。
五斤不慌不忙的站起来背道: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过韩城……
老师说:到韩城,你咋不到三乡哩。到前边来,伸开左手!
只听见啪啪啪三声板响,五斤疼得呲牙咧嘴,但没吭一声,回到了座位上去。

放学回家的路上,五斤对四娃说,高老师太厉害了,我得想法儿摆治摆治他。
四娃说:你咋摆治?
五斤说:先不告诉你,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第二天早上上语文课,同学们都到齐了,只见五斤将教室的一扇门半关,将一把扫地的笤帚放在门上边,之后端端,正正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当高老师推门进教室时,门上的笤帚不偏不移,正好落在老师头顶,撒了他一脖子灰。
同学们谁也不敢哄笑,高老师气急败坏脸红脖子粗地来到讲桌前,厉声呵斥道:谁干的,站起来,不处罚!
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为五斤提心吊胆,手心儿里捏一把冷汗。高老师接着又说:谁大胆揭发,期末有奖!
同学们面面相觑,明知是五斤干的,但五斤平日里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大公无私,大家谁也不愿揭发五斤。
此时的五斤面不改色,故做镇静,稳坐钩鱼台。
高老师心知肚明。他知道五斤挨过板子,施行报复,但矛盾不能扩大化,便强忍怒火,开始讲课。
同学们!今天讲三字经,大家掀开书,老师开始讲课: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后范读,领读,要求学生自己朗读。
这一堂课同学们专心听讲,认真读背,直到下课铃响,老师走出教室。
一周过去了,这天,第一节上语文课,老师还未来,学生都到齐了,五斤站起来对大家说:我给你们背一下我编的三字经,大家想听不想听?
同学们齐声说:想听!
五斤大声背道:子不学,狗噙馍,噙到校,寻不着……没等五斤往下背,高老师已经站到门口了。他清楚地听见五斤变着法儿骂老师,怒气冲冲,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厉声呵道:五斤!堂前来!把你编的三字经,再背一遍,让老师学学!
五斤自知理亏,哪敢再背,心想背地骂他几句解解恨,不料被抓个正着,这回难逃挨打了。
高老师说:你这个五斤呀,上周犯错,我放过你,你不思悔过,反而变本加利,今天老帐新帐一齐算,你说该不该受罚?
五斤二活不说,走到堂前,紧闭双眼,伸开左手,只听啪啪两声板响,五斤的眼里流出了泪花。全班同学吓的目瞪口呆。这一堂课高老师无心讲课,便让同学们自己读背三字经。

高老师在寻思着,严师也不一定能出高徒,对于那些胆小的学生,打可以令他们听话,但对于胆大学生,此法就不灵了。体罚学生,家长会如何想,自己又是吃百家饭,唯有善待学生,家长才会对你满意,才会欢迎你老师。
五斤下课以后,到阅台东边石碑上冰他那火辣辣的红肿的小手,心里的怨气也还没消。四娃上前安慰他说:咱是学生,人家是先生,胳膊扭不过大腿,再说,今天你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骂老师也不对。
五斤说:我知道老师恨我,看你多好,从来没挨过板子。四娃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当学生谁敢保证自己不犯错,谁敢保证不挨老师板子?
果然不出所料,没几天,四娃也挨了高老师的板子。四娃智商高,记性好,背书背的快。但他总是对写大楷感到无聊,当时写大楷字,都是套上老师起的仿影,照着仿影写,一学期都不变。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四…笔画少,太容易写。
有一天,在校院东墙下读书,风地里拾到一张六年级的仿影,他兴高采烈地连写三张,却不知道把飛、鳯、家,每个字都丢掉了一个点,更让老师生气的是,大楷本封皮上被他改名为常明星。
上课了,高老师拿着四娃的大楷本对大家说:三个错字吃了三个大红叉不说,连姓名我也不认识了,你是科技名星还是电影明星?
同学们哄堂大笑。高老师板起面孔,教室里鸦雀无声。四娃,站出来,伸开左手,啪啪两板子打在四娃瘦小的手上,四娃眼里含泪,也没出声。
课外活动时,四娃和五斤去六年级找四娃的三哥诉说心声。三哥听了二人的讲述后说:你们挨板子是你们有错在先,任何人都不是生而知之,自学成才,而全靠老师给你铺垫成功之路,我们必须尊敬老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了下一代成长他们呕心沥血,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们是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的。
三哥的话四娃和五斤都愿意听,因为三哥是学校有名的模范生,每学期考试总和班长小庆争第一。有一次数学段考,三哥考了一百分,班长考了六十分,小庆找到柳老师说:我不服,这次肯定漏了题,建议再考一次。老师心软,依了班长,又考一次,结果二人都得了满分,这才息事宁人。

听了三哥的劝解之后,五斤一天天开始变好了。
村民送饭,两个月轮一次。该轮到五斤家给高老师送饭了,五斤妈早早的就烧了红薯汤,蒸了白面馍,炒了萝卜菜,另外还煮了两个鸡蛋,叫五斤给高老师送。五斤不解地说:妈,咱家过年时才吃白馍,我过生日才能吃上一个鸡蛋,我在学校挨板子,你为啥还让老师吃这么好?
五斤妈说:挨板子是你犯了错。老人常说: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出门靠朋友,像我大字不识一个,啥事也干不成。老师教你们读书,识字,将来干大事,他不该吃好点吗?
五斤提着饭篮,走进高老师住室,将馍、饭、菜、蛋放在桌子上,自己坐在凳子上,一声不吭。
目睹这些饭菜,高老师思绪万千,心想别人家送饭,都是红薯汤,黄面馍,腌萝卜丝,五斤却送来白馍,熟菜,外加熟鸡蛋,这一家真是慈善之家呀!五斤虽不聪明,常挨罚,但心地善良,本质不坏,是自己对他有偏见呀!
第二学期开学后,高老师仍任五斤的班主任、语文老师,高老师指定五斤为班里体育委员,平时对差生加强了辅导,补课。
五斤当上体育委员以后,刻苦学习,积极参加义务劳动。村里为了扩大耕地面积,要铲平占地几十亩的祖坟,全村劳力都参加,五六年级学生,也要利用假日参加义务劳动。在平坟中,学生每人每次分派三平方米任务,五斤力气大,干活卖力,总能提前完成挖荆棘,拔草,翻地任务,然后再去帮四娃和其他体瘦力弱的同学干活,他们班总能提前圆满完成任务。
从此,高老师教的班里再没有学生违纪挨板子的事了,为此高老师也感到很欣慰。他看着面前用过多年治学的戒尺,心想:板子打不出英才,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掏心窝子热爱学生的老师。我的这把戒尺,也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作者简介 常智祖,男,汉族,(笔名牧舟)。宜阳县三乡古村人,1939年出生,原洛阳市第八中学教师,退休于宜洛煤矿中学,中学高级教师。任教期间曾三十余次荣获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喜欢读书写文章,1963年曾在《洛阳牡丹》文学杂志上发表过短篇小说《两个拖拉机机手》,1992年至1994年又在武汉纺织工学院报上发表短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