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对人物有一字定评。如贤袭人、俏平儿、勇晴雯和时宝钗。其他人的评语都好理解,唯独薛宝钗的评语不好理解。“时”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叫时宝钗呢?
《红楼梦》里,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合时宜”,即“时”。一类是不时“不合时宜”,不合时宜的代表性人物是妙玉、贾宝玉和林黛玉。
昨天写了不合时宜的人,今天说说合时宜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时,就是合时宜的人。
合时宜的人是什么样的呢?
1.相时而动。《左传・隐公十一年》:“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古人云:大丈夫当相时而动。
所谓相时而动,就是看准时机,观察对自己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顺势而为,相机行事。刘邦起义就是顺势而为,相时而动。

薛宝钗就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人,知道什么时候,相时而动。
例如,在王夫人面前,林黛玉先走了,不等贾宝玉。贾宝玉怕母亲生气没有追林黛玉。薛宝钗就在旁边说,“你正经去吧。吃不吃,陪着林姑娘走一趟,她心里打紧的不自在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还不是说,宝玉想去和林妹妹一起走!
如果贾宝玉走了,就说明林黛玉把宝玉的勾走了!王夫人恨林黛玉。
如果贾宝玉不走,那么林黛玉就会恨贾宝玉,不理睬她。
贾宝玉怎么做都不对。

薛宝钗在当时的情况,说出那样的话,就是相时而动,一举让王夫人恨林黛玉,让林黛玉和贾宝玉起嫌隙。一箭双雕,她从中渔利。
2.“随分从时”。《红楼梦》第五回,就点出了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5回)
“随分”,是安守本分。

“从时”,就是顺从时宜。
薛宝钗善于顺应潮流,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生存方式。她很快融入贾府的生活,以至于贾府上上下下都夸宝姑娘好,把林黛玉都比下去了。
3.“安分随时”。《红楼梦》第八回,再一次强调薛宝钗是一个合时宜的人。
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8回)
“随时”,顺应形势,应时而动。

薛宝钗非常理智,不是莽撞冒进之人,虽然一心要成就金玉良缘,但是她懂得,要卧薪尝胆,瞅准时机,顺势而为。
孔明云:“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薛宝钗已经来到了贾府,自然不能操之过急,她和孔明一样在等待时机。

薛宝钗忍耐了很久,时机终于来了。贾宝玉去梨香院看她的时候,薛宝钗认为时机到了。她和丫头莺儿互相配合,顺势点出了金玉良缘。在贾宝玉的心里种下了金玉良缘这根刺。
在任何社会之中,那些不合时宜之人往往举步维艰,而契合时宜之士却能够游刃有余,呼风唤雨,随心所欲。
未完待续,看看时宝钗如何在贾府混得风生水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