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时的美军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武装力量,面对实力如此强劲的对手,志愿军上下和中央军委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毛泽东在研判了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后,也指示彭德怀打美军野心不要大,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歼灭战。
巅峰状态的美军参与朝鲜战事的美军部队由海军陆战队和陆军构成,几乎都参与了二战。尤其是参战的大多美海军陆战队单位都打满了太平洋战争全场战役,他们击败过悍不畏死的日军,经历过太平洋岛屿上的血战。
海军陆战队由于历史原因,本是美军中最不受待见的军种,武器装备也落后于同样从事地面作战的陆军部队。但相对恶劣的作战条件也使得海军陆战队的战斗意志、战斗风格相比陆军更加勇猛,是一支能打恶仗的精锐部队。
二战结束以后,凭借骄人的战绩,海军陆战队被国会拨了更加宽裕的经费用于加强军队建设,使得上世纪50年代的海军陆战队弥补了武器的短板,加上二战中积累的实战经验,美国海军陆战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
而美国陆军部队虽然没有经历过惨烈的夺岛战,但也是在欧洲战场上与德军对决过的,二者同为当时世界上的技术水平最为先进的机械化部队,战争模式已经领先了传统地面战,能够将部队的机械化优势发挥到极致。
尤其是对于当时在战争中应用的新技术,美国陆军具有极强的学习意识,是装备应用一途中的先驱者。作战,机动能力极强,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优秀的军事家,毛泽东在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前,就将美军视为我军部队在战场上从未遇到过的强大对手,在与彭德怀的谈话中,多次强调我军一定要集中优势兵力,切不可托大。
但在中美两军遭遇初期,我军还是出现了毛泽东预想中的情况,由于未能在短时间内歼灭美军的有生力量,让美军靠着机械化优势逃走或者火力优势固守,使得我军未能完成既定目标。
在战场上见识了美军碾压般的火力优势和后勤优势后,毛泽东更是认识到中美两军间的巨大差距,直言志愿军尚不具备一次歼灭一个美国军的能力,要求志愿军上下指战员千万不能把美军当作国民党军队看待,一定要运用好我军兵力优势。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参战的志愿军部队往往在对美军防线穿插后分割包围,使得我军的局部兵力优于敌军,再将其各个击破。志愿军部队在前三次战役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了丰硕的战果,奠定了朝鲜停战谈判的基础。
在战火中成长虽然毛泽东在战前已经对美军的作战实力有了一些估计,但随着战事的进行和我军对敌人认知的加深,毛泽东反倒更加凝重地对待我军与美军的对垒。
通过之前的战斗,我军发现美军的武器优势使其哪怕是一个营级单位,都具备抵挡我军师级部队的能力。
在大规模战役中,美军的优势更为明显,一个美军机械化旅就能在战场与一个我野战军打的平分秋色,就算我军能取得战斗最后的胜利,也无法给美军有生力量造成致命的打击,这也是为何志愿军胜利虽多,但美军的战损却是极少的。
志愿军不是没有尝试过通过近战,夜战等特殊方式打击美军,但效果都不甚理想。面对美军的火力优势,志愿军很难接近到足够的距离与敌人展开近战。夜战虽然能起到一定的袭扰作用,但要想有效杀伤敌人却也不容易。
1951年认识到客观现实的毛泽东电告远在朝鲜的彭德怀,志愿军要收起打大胜仗的野心,转而将注意力放在蚕食美军小规模作战单位上,能用一个野战军歼灭美军一个营就够了。
这样的改变确实起到了一些效果,我军在战场上的歼灭战也多了起来,虽然听起来远不如击溃美军大部队震撼,但是对美军有生力量的打击却有效了不少,也对美军士兵的战斗信念和部队士气有着一定的影响。
朝鲜战争的胜利是智慧的胜利我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打法非常讲究因地制宜,前文中提到我军面对美军部队表现的很谨慎,是基于对双方军力差距的认知,正因如此,我军在面对南韩伪军等战斗力较差的部队时,又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在战斗中,我军一贯将韩军列为主要打击的对象,这是因为韩军相对于美军,战斗意志极为薄弱,都是临时征召的农民,与美军职业化的军队体系完全不同。在战斗中,韩军部队一旦遭受我军猛烈打击往往会发生溃逃现象。
而大规模友军部队的溃逃也会让美军士兵产生畏战心理,进而撤出战斗。先打韩军的举动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战效果,很好的减少了志愿军部队在战场上的损失,是一着妙棋。
正是靠着我军高级指战员对战争的正确认识,志愿军部队在朝鲜战场上并没有照搬我军在国内战争中养成的固有战斗模式,而是将运动歼敌和以多打少有机结合,积少成多,逐渐蚕食敌人的有生力量,后世也将这种战术形象地称为“零敲牛皮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