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产品为何便宜?这家机构做了调查,补贴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哇科技 2020-11-01 17:16:46

大家谈到拼多多,第一个印象可能就是“便宜”,商品的性价比极高。能把iPhone卖到四千以下,把戴森卖到1888这种从没有过的低价,还有不到1元的纸巾、不到20元的纯棉T恤、不到300元的扫地机器人……

拼多多为什么能创造这么高的性价比?百亿补贴是个原因,直接补贴iPhone、戴森等贵重商品,但又不仅限于此。大家看到拼多多的拼单模式,看到拼多多不惜成本的补贴,这只是表面上,大家没有看到拼多多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供给侧,在供应链的升级方面。

上海有一家管理着1000亿上资金、国内最大的私募基金叫景林资产,他们曾在2018年其他人“看不懂”拼多多的时候选择重仓拼多多,结果取得了丰厚的回报。

景林资产为什么有这样的魄力,源自他们当时对拼多多进行了多方面调研——多达15路的调研团队奔赴15个城市,深入调研拼多多的核心用户和产业带商家。

在调研过程中,景林资产发现,中国大量的制造企业并不缺“低价高质”的能力。经过数十年积累的中国制造产业带早就有了“创造15块钱牛仔裤”的实力。

但在传统模式下,工厂并没有掌握需求端的信息,也没有大量的订单来保证利润,加上各种中间环节消耗,所以只能盲目地把10块钱成本的牛仔裤卖100元。而拼多多聚拢了一大批消费者,让工厂提前接触到“15元牛仔裤”的需求,工厂只需要按需定产就可转化交易。

这样的内在逻辑在拼多多很多商品中都有体现。比如“家卫士”智能扫地机器人,工厂原本给惠而浦、飞利浦等国际大牌代工,国际大牌的市场售价超过千元。但与拼多多对接后,工厂根据拼多多消费者的需求研发出298元的扫地机器人,什么中间环节都不要,很快销量就超过10万+成为爆款。

浙江宁波的三禾厨具,一条双产线两套产品,同材同质,一套产品出口欧美卖99美金,一套产品在拼多多只卖99人民币。为什么一样的东西价格差了六倍?就是因为拼多多打通了需求端与生产端,厂家“有迹可循”,知道该做什么样的产品,且不愁销路。

不止是工业产品,拼多多大量物美价廉的农产品也是这个思路。有一个年轻人叫张银杰,他在河南中牟收购了许多农户的大蒜,通过拼多多卖到北京,价格只有北京超市的四分之一。

拼多多实际上是做了一个新需求、新供给、新连接的组合创新。在拼多多的模式创新下,生产与销售这两大商业的基本面没有割裂,高性价比自然而来。

话说回来,性价比正是零售行业的终极法门。沃尔玛、Costco等零售变革都不是在强调性价比吗?创造性价比才是新商业模式的起点。拼多多做对的事情很简单,提供了便利,激发了中国企业为消费者创造性价比的潜力。

0 阅读:4

哇科技

简介:科技改变生活,趣聊科技动态。关注下,我们一起哇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