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汉武帝的治国方略,有人可能会脱口而出,不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吗?这个回答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这确实是大政方针,说不对是因为在汉武帝兴儒学的外壳下,还包裹了很多百家之学。汉武帝在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想独尊儒术,但后来发现那么做不仅没有好的效果,反而会天下大乱,于是才推行了一个以儒学为外壳,以百家之学为内脏的复杂管理模式。
汉武帝初登大位,便推行了建元革新,而他手下的两个干将,就是儒生赵绾和王臧。汉武帝拜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当时也都站在汉武帝一边。站在对立面的,似乎只有那个行将就木、不能视的窦太后,对付这样的人,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于是在汉武帝的授意下,赵绾的一份奏章已经写好,主要内容是以后朝堂上的大事,不需要再经过窦太后首肯,而是汉武帝自己便可以专断。年轻的汉武帝认为自己翅膀硬了,想独自飞翔,不想再有人掣肘。但他为他的年少轻狂,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赵绾、王臧和儒生们也开始弹冠相庆,认为属于他们的好日子开始了,他们不知道噩梦即将降临。窦太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罢免了窦婴、田蚡,这两个汉武帝的靠山,又把赵绾、王臧,汉武帝的两个干将下了大狱,把申公这个儒学代表人物赶回山东老家去养老。随后任命许昌为丞相,庄青翟为御史大夫,窦太后亲自接管虎符,掌控了天下兵权。汉武帝除了流泪,就是呆若木鸡,因为他已经傻了,恐怕奶奶的下一步计划,就是要废了他这个皇帝了。
汉武帝到了监狱里,想和自己的老师赵绾、王臧诀别,不料两人听了汉武帝的话后,竟哭成了泪人,他们叩头如鸡啄碎米,连连说:“陛下受辱,是臣等的死罪!”田蚡把毒酒早就准备好了,于是二人自裁了,让一切就此结束吧!刘彻不禁感慨道:“儒生可以舍生取义,但于国家终无大智!”
母亲王娡告诉他,太皇太后已经开始旁敲侧击,说她这太后德不配位,因此要汉武帝一定要和老太太搞好关系。刘彻的老师卫绾也赶回京城,告诉他这个时候一定要退,以退为进才能不输,不退就一定会输。卫绾直接告诉刘彻说:“你认为靠赵绾、王臧这样的人,就可以帮助你控制权力,那你就错了,任何一个有为之君想好治理国家,都不可能只靠一帮儒生!”
刘彻问:“老师,我应该怎么办?”卫绾说:“到了这个时候,黄老之术就有用了,黄老之术不适合做治国大政,但里面有奇谋妙策,可以使用!”“尊儒而不重其权,斥道而不绝其术,其中的道理请陛好好把握,老朽告辞了!”卫绾是三朝老臣,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以一介布衣之身而直通宫闱,就凭这份本事,就已经让刘彻内心生畏。
汉武帝刘彻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对朝政大事不闻不问,他只有一句话挂在嘴边上,去问太皇太后吧!除了许昌和庄青翟之外,郎中令也有了合适人选,这个人就是石奋。汉武帝为身边的春陀,石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春陀笑了,“陛下您说石奋呀!石奋是个做事谨小慎微,几乎从不出错,但同时也是个无所作为的人!是个真正的无为之人!”
汉武帝笑了,“太皇太后的选人用人真是厉害,寡人佩服的五体投地,甘拜下风呀!走,和我打猎去!”当你没办法实现理想时,锻炼好身体,有个强健的体魄很重要,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从古至今都是个硬道理。窦太后最后不是被刘彻打败的,而是被时间打败了,他没办法打败时间,没办法抗拒衰老。这也是很多皇帝要追求长生不老的原因,他们想战胜时间,但他们都失败了!
窦太后去世,刘彻立刻罢免了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这些无能之辈,就在很多儒生认为自己的好日子来了的时候,汉武帝的做法让他们大跌眼镜。这次汉武帝没有任命儒生掌权,而是让自己的舅舅田蚡做了丞相,并安排田蚡推荐的韩安国做了御史大夫。田蚡这个人,说他生性贪婪不假,但也不是不学无术的市井无赖,而是一个巧舌如簧的人,肚子里有些学问的人,说他是纵横之士并不为过。
而韩安国也不是儒生,而是一个手段老辣的饱学之士,正是在他的谋划下,当初梁王刘武才多次化险为夷,对于韩国的评价是能臣、名将。因此,准确来说,韩安国是个文武兼备,精通百家之学的人。而曾经被汉武帝推崇的大儒董仲舒,却没有被汉武帝重用,殿试第二的公孙弘,也在出使匈奴后,被认为能力不行病退。
汉武帝不能直接任命自己信赖的人,他需要一个过渡期,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来抵消外戚势力的影响,把他们连根拔起。当然除了田蚡之外,窦氏的余党窦婴也不能放过。从表面上看,他支持刘彻的建元革新和窦太后势不两立,实际上,他和窦太后不过是蛇鼠一窝,用左右摇摆,让窦氏稳立于不败之地而已。窦太后去世前对刘彻的谆谆教导,并不感人,那不过是转移矛盾,令汉武帝与田蚡、王娡之间心生芥蒂的谋略。汉武帝热泪盈眶,但已经暗暗下定决心,要把窦婴的窦氏和田蚡的王氏外戚一网打尽。
有人说窦婴是忠臣,汉武帝无情。窦婴是忠臣?那不过是蛰伏而已。为了重掌权力,他联络了灌夫,这个同样的因失势而郁郁寡欢的人,两个人结成了联盟。能被魏其侯窦婴看上,让灌夫受宠若惊,为了自己的朋友,当然要两肋插刀了。面对贪婪的田蚡,派籍福来索要封地,窦婴怒斥道田蚡是个什么东西!
但转过来他又劝灌夫要低调隐忍一点。他知道灌夫这样的人,你让他隐忍,时间久了就会爆发。窦婴选择了以退为进,由灌夫出面羞辱田蚡,在田蚡的大婚之日,将灌夫和田蚡的矛盾彻底激化。当田蚡被逼出手后,窦婴在大殿之上,把田蚡贪赃妄法、强占土地,买官卖官的事情,来了个全盘托出。
窦婴这下算是把天捅破了,田蚡再也没有脸面做什么丞相了,群臣开始站队了,大多数人站在了田蚡一边,毕竟田蚡的背后有王太后王娡,而窦婴的背后已经没有了窦太后。因此说,大多数人不会选择站在正确的一方,而是会选择站在强势的一方,这是趋利避害的心理所致。
窦婴并不担心,因为他还有杀手锏,没有拿出来。这个杀手锏就是汉景帝刘启在临终前,单独赐给他的遗诏,副本在大内保存,人证还有春陀。只要有了这个秘密武器,就算是王娡也得俯首就擒,这就是窦婴的如意算盘。至此,每一步都按照计划在的进行,但窦婴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汉武帝。当他拿出先帝遗诏的时候,就是他的死期到了。
宫内没查到遗诏副本,春陀也不承认有这件事情,窦婴彻底傻了,他没想到汉武帝做事这么绝,这么狠,连制衡的棋子都不要了。因此他在狱中才对汉武帝说:“看来先帝的担心是多余的,陛下已经强大到可以自己独立解决一切了,老臣看来是老了!”汉武帝说:“窦婴,并不是朕想杀你,就因为你手里有先帝的遗诏,碰到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留着你的!”
窦婴被弃市,窦氏一百七十多口全部被诛杀,田蚡没有笑到最后,他发觉这次斗的有点过份了。他意识到这一切,不过是汉武帝的局,自己和窦婴,不过是棋子。田蚡疯了不久后去世,据说是被窦婴、灌夫的冤魂索命。还有很多人同情汉武帝,说他被王娡、田蚡迫杀死了忠臣窦婴,实际上哪里有什么忠奸,他们不过都是汉武帝的弃子而已。
“你这个逆子!”当王娡声嘶力竭的喊声在后宫响起,刘彻的背影渐渐远去,随着宫门的关闭,政治也彻底和王娡绝缘了。田蚡临死前,把所有的财产都捐了出来,作为朝廷的军费。“舅舅是个聪明人!”这是汉武帝对田蚡最后的评价。田氏没有重蹈窦氏被灭族的覆辙,确实是因田蚡的选择正确。
宗室贵胄飞扬跋扈,必须要收拾,主父偃这个庶人正好为我所用,他的飞扬跋扈无所不用其极正是我需要的;执法不二的廷尉张汤,可以把任何犯人,都给收拾的服服帖帖,积怨太多?没关系,酷吏有都是,换一个就行了;至于很多人看不上的公孙弘,那是个最会常言观色的人,只有他能在恰当的时机,巧妙的替朕分忧;卫青、霍去病年轻气盛,可以完全贯彻我的战略意图,去击溃匈奴,没有了卫霍,我还可以培养个贰师将军!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外儒内法”?我看都不准确,他是个披着儒家之学外壳,行百家之术的千古一帝。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