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时期的“奶子府”

文山聊武器 2025-02-03 04:56:38

当你听到“奶子府”三个字时,第一感觉难免会想歪。不过这个机构却真实在我国明朝的历史上存在过,作为皇权的微观缩影,也是当时民间女性坎坷命运的见证。

“奶子府”最早诞生在万历皇帝年间,当时受到宫廷斗争的影响,皇家急需子嗣的延续,于是万历皇帝便下令建立“奶子府”,从平民老百姓当中选拔有哺育功能的乳母,进入其中承担其照顾培养皇嗣的义务。

然而,这些进入“奶子府”工作的乳母们,他们的命运又发生了悲剧性的转变,很多乳母在皇宫内一生沉浮,留下了各种凄惨的故事,一直到封建王朝覆灭之后,“奶子府”才退出历史的舞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奶子府”,去追溯这个影响国家命运的机构,其中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奶子府的来源

奶子府也并非是万历皇帝空穴来潮的产物,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甚至可以说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在西周的时期,皇宫就已经出现了“乳保制度”。在《礼记》内则篇曾经这样写道,当时一旦有太子出生,就需要有三位女性共同抚育照顾,分别有子师、慈母和保母,她们各司其职,为的是将太子抚养长大。

其中,食母就是后来的乳母,主要负责哺乳的工作,古代御医认为哺育太子的乳母,必须要有一定的要求,至少在品格上要做到“温良、宽容、慈惠”,因此制定了这一选拔标准。

自西周开始,历朝历代都遵循着这种制度,每个太子都曾在生母与乳母的哺育下成长起来。到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加强自己的皇权统治,防止外戚干涉朝政,于是下令,只要是皇子出生,一律由乳母来代养,生母不得亲自哺育。

从此,乳保制度开始越来越细化,尤其是到了万历朝时,皇帝更是亲自下令建立专门的皇嗣喂养机构,就是“奶子府”,为培育皇家香火而存在,同时由司礼监直接管辖,并配备了锦衣卫进行保卫。

奶子府就坐落在如今北京的灯市口西街,自万历朝开始到清代,奶子府的占地规模非常大,有着很多宅院,保存到今天,依然能够看到不少门禁和房屋。这里曾经是不少乳母的居住地,也是他们命运的象征。

有的乳母一辈子住在奶子府,直到死去的那一天,有的乳母则可以得势,进入宫廷,得以实现阶层的跃迁,在皇宫内留下复杂的身影。

乳母的选拔与待遇

在民间,乳母的数量可谓非常多,她们的产生多半还是和当时社会需求有关,比如有的妇女生下了孩儿之后,她的奶水太少无法哺乳,还有的身体非常虚弱,有的身患疾病,甚至生母在产期死去的,都无法承担其哺育婴儿的责任。

与民间花钱雇佣乳母哺育不同,奶子府选拔的乳母,不仅要求十分严格,而且还需要从此隔断与家人的一切联系,从此之后只为皇家服务,却可以得到朝廷的各种拨款,保障她们衣食无忧。

奶子府一年按照季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月开展选拔,选拔范围从北京城到附近的大兴、宛平县。年龄上则要求在15岁到20岁之间,必须要结过婚,有丈夫健在,且生育过二胎、三胎的健康子女,容貌端正,身体健康的女子。

在选拔的过程中,官员会设置“坐季奶口”和“点卯奶口”两种类型。“坐季奶口”则是每个季节都需要的,总共要精挑细选达到40人,必须要生过一男一女,进入奶子府之后,就需要随时待命。

“点卯奶口”则是候补人员,需要80个人,与“坐季奶口”不同的是,这个类型的乳母只需要在家哺乳孩子,当宫廷需要时,则会临时征召进来,如果宫廷没有需求,就弃之不用。

成为奶口主体的乳母们,在选拔进入奶子府后,会经过更为严格的训练,让她们适应皇宫氛围,懂得宫廷礼仪。当皇妃临产的前几日,乳母们则会进宫待命,做着各种准备,来迎接皇子皇女的诞生。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乳母都能留下来,还需要经过一个月的试用后择优留用,平时的穿衣打扮上,乳母们也需要经常换宫妆,并把头发盘起来。那些试用期成功的乳母们,则可以长期居住在宫内,在饮食上由内务府全权提供,每日食用鸡鸭鹅肉,这样的饮食搭配可以保障乳汁的质量。

留在宫内长期居住的乳母们,每个月可以领取10两的白银,后来则增加到了20两,这样的收入在当时的民间,可以说是超远普通家庭的年收入,老百姓们一年到头也只有不到5两的收入,足足多了十倍以上。

同时,乳母的家庭还能得到80两作为补偿。虽然这样的收入在民间是一笔巨额财富,然而在这种优渥待遇的背后,却是乳母与子女、丈夫、家庭的强行分割,留在宫中的乳母则一辈子成为皇家的奴仆,以至于当她们的子女夭折后,奶子府还会刻意隐瞒,防止乳母情绪波动,影响正常工作。

乳母们的坎坷命运

乳母们进入了宫廷,就意味着进入了权利的中枢,且自古以来,皇子都是生母们用来作为权利角逐的工具,在重男轻女的封建岁月,皇子一旦被封为太子,不仅生母的地位得到升迁,且乳母的身份也会得到改善,跻身成为特权阶层。

从万历皇帝开始,乳母只要能够哺育未来的皇帝,就意味着命运发生骤然变化,不仅可以得到更为丰盛的赏赐,甚至还能被封为“夫人”,其家族都可以加官进爵,得到各种官位,有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即视感。

然而,在长期耳濡目染的环境中,乳母们难免萌生弄权的私心,有的乳母一心想将哺育的皇子推为太子,不惜勾结后宫,乃至于朝廷权贵,以此来谋取利益。

比如,万历皇帝时期,由于他常年不临朝,经常在休闲游玩中度过,为此生了不少子女,他便下令扩建奶子府,增加乳母的数量。他的长子朱常洛(光宗)的乳母,就与郑贵妃争夺太子之位,为此她不惜用谋略,间接地影响了继位的格局。

随着奶子府运作的规模化,一些宦官从中看到了牟利的价值,开始与奶子府管事的官员勾结,暗中索贿,硬塞入各种不合格的人选。以至于到了万历后期,由于财政上的紧张,乳母的报酬也经常被克扣,乳母只能将怨恨积压在心中,有的郁郁寡欢,严重影响到哺育的工作。

同时,进入权利中枢的乳母们,各自打着算盘,开始与嫔妃、宦官、权贵们勾结,使得整个宫廷的权利网络越来越复杂,特别是万历皇帝朝郑贵妃家族的崛起,就是最好的史实见证。

这些乳母们大多一辈子被关在宫内,直到老死。得势的乳母们,则攀附权势,成为既得利益者,有的则死于宫廷政变斗争,成为皇权机器下的牺牲品。

乳母制度的衰退

明朝覆灭之后,清军入关建立了满清政权,清朝统治者延续了明朝的奶子府机构,但在乳母制度上进行了改良,设立了全新的“嬷嬷妈妈里”制度,不再选用汉人,而是只用满人,并且只在上三旗包衣内,入选的数量有了明显的骤减,并且还需要承担起皇子满语的教育责任。

吸取了前朝乳母乱政的教训,清朝统治者规定乳母只负责哺育皇子,不能干涉后宫,更不能拉帮结派,违者则会被定罪下狱,以防出现明朝万历朝的事情。

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他的乳母瓜尔佳氏,就是一个备受好评的乳母,在她离世之后,康熙还下令为她立碑,上面镌刻着她生前担任乳母时所做的工作,举凡照顾饮食、制作衣物,预防疾苦,教导皇子等等事宜,无所不包。

从目前留下了的清宫记载来看,从康熙朝开始,由于有皇家法律的限制,乳母们便不敢越界,更多是负担起养护皇子的责任,每一朝的皇帝,都可以算孝子贤孙,这自然与乳母从小对他们的教育分不开。

不过滑稽的是,到了慈禧年间,乳母的职责就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民间传说,乳母不仅要负责为皇子皇孙们服务,而且还要为慈禧提供人奶供应。在慈禧看来,人奶还具有美容养颜,强身健体的功效,为此她还下令选拔了一批奶妈进入奶子府,来供自己食用。

这也宣告着奶子府终究走入历史的角落,在清朝灭亡,民国成立之后,奶子府也借助谐音,改名为“乃兹府”,曾经在这里工作的乳母们,被迫回归民间,也等于失去了工作,也变成了北京市的行政部门。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乃兹府”再次改名为乃子府,后来变成了灯市口西街,只留下几座宅院,似乎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已然看不到乳母们的身影,而这个诞生在封建社会的职业,也随着那个旧社会的崩塌而消散。

参考文献

1、北京的奶子府与奶母坟

2、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惠王府

3、北京胡同记忆 | 一部七拐八拐的“志书”

0 阅读:2

文山聊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