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62岁被越级提拔为湖北省委书记,63岁决定捐献自己的遗体

文山聊武器 2025-01-30 05:09:17

走进湖北省政协离退休干部处的书画室,能够看到几个醒目的大字“心底无私天地宽”,用这句话来形容沈因洛再合适不过了。

沈因洛是一位从战争年代走来的共产党人,他参与过许多重大战役,带领武钢创造辉煌,但却非常谦虚,从不愿宣传自己,到死都依旧想着人民,63岁便决定死后将自己的遗体捐赠出去。

身边的朋友提起沈因洛时无不感慨,说他是一座精神丰碑,他活着不争利,死后不占地,精神感动了无数国民。

那沈因洛身上究竟有怎样的传奇故事?他又为党和人民做出过哪些杰出贡献呢?

参加革命经验足

沈因洛出生在战争年代,小时候历经苦楚,看着山河破碎,身边的国人受辱,心中愤闷不已,18岁便主动参加革命工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日寇肆虐,多座城池沦陷,百姓备受凌辱,沈因洛思想觉悟极高,主动踏上了抗日救亡的战场,积极与日军作战。

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行为竟给家里带去了灭顶之灾。

他加入革命的行为引起了日军记恨,他的父亲遭到侵华日军残忍杀害,这件事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每每提起都无限感慨。

沈因洛有勇有谋,参加了多场关键性战役,在战争中凝练经验,迅速成长,他说每次参加战斗,每次亲眼看到同胞伤亡,都会激起他对侵略者的仇恨。

正因他亲身经历过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所以他更加明白共产党的伟大,以及跟党走的重要性。

沈因洛在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和人民献力,在改革开放年代表现的同样毫不逊色。

1961年,沈因洛在上级领导的调任下去到武钢工作,对于长期从事军政工作的他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他深知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他没有推脱,也没有半分犹豫。

接到通知后,他连春节都不过了,立马收拾行李赶赴武汉,将妻子和孩子留在了广东。

武钢当时的情况非常复杂,一片破败之象,三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专家的撤离导致武钢许多项目停建,工人的处境非常艰难。

武钢的发展关乎工业、关乎经济,也关乎每一个在钢厂中工作的工人。

钢铁是国民的经济命脉,也是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沈因洛极其重视工业发展,到达武汉后,他便立即奔赴一线,实地考察环境,和工人同吃同住了几个月,甚至两次累倒在平炉旁边。

从战争中走来的沈因洛非常清楚群众的重要性,他坚持共产党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作风,紧密联系群众,一点都没有官架子,从不搞什么奢侈特殊。

一个军用挎包,一辆自行车,便是他的工作工具,他踩着自行车穿梭在武钢的百里矿山,十里钢城中,考察武钢的基本情况,和群众一起吃冷饭、搬矿石,做脏活累活。

沈因洛真正为钢厂工人着想,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严格把关后勤工作,备受工人尊重,工作人员生活有困难时,他也会雪中送炭,尽力资助,帮他们度过难关。

正因有这样一位优秀干部坐镇,顶住“唱衰武钢”的声音,才创造奇迹,让武钢踏上了振奋人心的黄金时代。

扎根群众做实事

沈因洛就像一棵树、一杆秤、一株草扎根在群众当中,他不仅能够把控全局,了解省市资源特点和规划,而且还真正踏足过这些地方,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沈因洛的工作记录本上甚至记录着地方菜价的变化,正因他能摸清实情,说出实话,所以才能真正做出实事,助力发展。

沈因洛对武汉发展做出过较大贡献,且深受百姓信任,通过了组织考察,在1982年被任命为湖北省委书记兼任省委组织部长。

在领导干部队伍里,他同样是一位优秀榜样,将廉洁二字落到了实处,沈因洛说“领导一大方,风气就要变坏”,所以他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搞特殊,无论是住房规格还是工资,都会严格按照规定。

去基层调研时,沈因洛也一直都是轻车简从,不搞迎送那一套,也不陪餐,遇到地方官员或百姓送礼,他一概不收,就连土特产都不接受,即便家里有急事,他也从来没有因为私事动用过职权。

在武钢工作时,沈因洛原本有许多招工提干的机会,可他却从没利用职权,给亲人谋过任何福利,他没有倒卖过一吨矿石或一根钢材,没有拿过公家一分钱。

面对家人时,沈因洛更是极其严苛,他的夫人曹俊敏原本有调任的机会,但他不想让组织为难,担心武钢的部下关照夫人,所以就劝夫人提前离休了。

沈因洛对家人的严苛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家里人却对他非常理解,沈因洛的儿子说共产党人就应该像父亲一样,他敬重父亲的清正廉洁和公私分明,不会对他有半分怨言。

沈因洛有一个宝贝孙女名叫燕燕,他对燕燕疼爱有加,极其关照,燕燕每次发烧生病,情况如何?体温多少?他都了如指掌,并会记录详细数据。

大家本以为沈因洛会将孙女带在身边,为她安排工作,可是燕燕长大后却离开家乡,独自去到了苏州发展。

身边曾有人问过燕燕,沈因洛的官做的那么大,她为什么不留在武汉,要去苏州发展?

燕燕说自己不会沾外公的任何光,要靠本事吃饭,别说安排工作了,她就连公车都没有坐过。

有一次深夜,燕燕坐飞机回武汉,到武汉时时间已经很晚了,她给外公打了一通电话,想让外公派公车来接她,可是外公却没有答应,劝她自己打个出租车回来。

这件事给燕燕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清楚外公是一个公私非常分明的人,自此之后便没有再向外公提过类似的要求。

沈因洛是一个一以贯之的人,他廉洁了一辈子,也勤学了一辈子。

严于律己多清廉

1995年,沈因洛办理离休,身上的担子轻了一些,可是他依旧没有松懈,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会去参加支部活动,按时交党费,并会多交。

哪怕走不动路,他也要坐着轮椅去参加支部会议,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后辈。

沈因洛说共产党人一定要学习大政方针,关心国家时事,否则就会跟不上时代步伐,他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私下里,他会认真研究政治文件、会议讲话,每当有新刊物出版,他都会催着秘书尽快去买。

秘书问他“单位都会下发这些文件,为什么要自己花钱”,沈因洛却表示等到下发下来就已经晚了,他必须赶在一线。

沈因洛晚年缠绵病榻时依旧没有放弃学习,生病最严重的时候连呼吸都困难,但他还是会趴在病床上,握着放大镜,看学习笔记。

他活着的时候不为自己争取利益,不虚荣,不搞特殊,死后依旧发扬无私精神,将自己的遗体捐献了出去。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缓解用地紧张的矛盾,大力推进火葬,沈因洛便是火葬的积极践行者。

1983年8月1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这份文件上的倡议者有24位同志,其中就有沈因洛,他就像蜡烛般一直燃烧到熄灭的那一刻。

沈因洛重病期间依旧不放心捐赠遗体的事情,多次叮嘱家里人一定要把他的遗体捐献出去,他说自己17岁就离开家乡,跟着党走了,如果没有党和人民,就没有他的今天,他一定要回馈党和人民,千万不能在遗体问题上和稀泥、做老好人。

沈因洛担心自己去世后,家里人不按照他的意愿实行,更改他的遗体捐献决定,所以多次叮嘱老伴说到时候一定要站在他这边,替他说话,妥善处理遗体捐赠的事宜。

2016年2月20日,沈因洛在武汉离开了人世,去世时96岁,他去世后省领导专门上门慰问了家属,想帮他们解决困难。

当曹俊敏被工作人员问到,还有什么要求要向组织提出的时候,她毫不犹豫的回答说老沈这一辈子都没有向组织提过要求,他们也不会有任何要求,这份家风、这份精神品格深深感染了工作人员。

沈家的家风可以用“清廉”二字来形容,沈因洛的妻子、孩子都没有因为他的缘故谋得一官半职,也没有人经商。

他的孩子说父亲的正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留给她最珍贵的财富。

沈因洛努力了一辈子,优秀了一辈子,却从来不愿宣传自己,就连他的老伴也说丈夫不顾家,只知道工作,没什么太多的物质欲望,他生前为国为民,死后捐心捐躯,他的赤胆忠心令人赞叹,他的事件应当被铭记,激励更多的人学习。

参考资料:一片丹心向阳开 追记湖北省政协原主席沈因洛(上).共产党员网

但留清风在人间 追记湖北省政协原主席沈因洛(下).共产党员网

追忆|沈因洛家训:不要指望在我这里沾任何光.长江云综合

当代共产党员的一面旗帜 怀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第六届湖北省政协主席沈因洛同志.中国政协网

0 阅读:0

文山聊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