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毛泽东指示汪东兴:在内蒙古训练骑兵,沿黄河随我去昆仑

繁华落尽啊 2024-12-11 16:48:09

【前言】

毛泽东是湖南人,年轻时常在长江流域活动,建国后还多次去游长江,跟长江的缘分可不浅。好多人不知道,毛泽东对黄河感情也很深呢。他在陕北待了十几年,靠着黄河,躲开了好多困难,这才最后赢得了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对黄河那可是有着特别的感情,这感情是咋来的呢?是他喝着黄河水,吃着黄土地上的小米、南瓜,住在窑洞里,这么一天天培养出来的。1936年2月的时候,毛泽东带着红军东征,到了黄河那边。这时候,一场大雪来了,毛泽东在马背上就吟出了《沁园春·雪》,里面那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说的就是黄河那壮观的样子。

1947年的时候,毛泽东带着中央机关在陕北转战,有好几次都去到黄河岸边,展开考察与调研。等到建国之后,毛泽东对黄河的治理特别上心,1952年还专门去考察了黄河地上悬河的那部分。

1959年,毛泽东在一次中央会议上表示:“我打算从黄河河口出发,一直往昆仑山走!”毛泽东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1963年,他让汪东兴在内蒙古训练骑兵,打算带着这支骑兵骑马去考察黄河,到昆仑山寻找黄河的源头。

为啥毛泽东对黄河那么留恋呢?他跟黄河之间有着啥样的事儿呢?那最后毛泽东咋又没能够达成沿着黄河去昆仑的这个心愿呢?

【周恩来嘱咐李银桥:“小李同志,你跟主席去看黄河,要特别留意看一下去黄河渡口的道路。”】

1947 年 10 月,毛泽东转战陕北的事儿差不多搞定了,他领着党中央到了黄河西岸的神泉堡,在那儿暂时待着。有一天中午,江青瞅着毛泽东心情挺不错,赶巧周恩来和任弼时也在那儿,就讲:“首长,眼下形势变好了,我想去河东的临县把李讷接过来,您不也挺想她的嘛!”

周恩来说:“我觉得行啊!主席,我安排人跟江青同志一块儿去,就在临县的双塔村,挺近的。李讷去了,大家肯定都特高兴。”

任弼时也表示同意:“早就该把孩子接到河这边来了!主席,赶紧让江青同志去接吧!”

毛泽东表示:“这事儿过两天再决定,我打算去县城瞧瞧黄河呢!”

周恩来笑着说道:“行,我去跟葭县县长说一声,让他们提前有点准备。”

毛泽东提议:“别通知他们啦!我就带几个人去瞧瞧,不用大张旗鼓,也别给地方政府的人添麻烦,这样比较好。”

周恩来坚决表示:“那县长可是父母官啊,咋着也得通知一声,这也是咱对地方政府表示尊重嘛!”

毛泽东点头表示:“就这么定了!下午就出发!”

下午要出发的时候,周恩来把李银桥叫过来交代说:“小李啊,你陪着主席去看黄河,得特别留神去黄河渡口的那条路。”

李银桥点点头,认真地说道:“好!周副主席您放心,我肯定把路看清楚!”

下午,毛泽东乐呵呵地在葭县县城的街道上走着,李银桥和五六个警卫人员跟在他身后。这虽说只是个小县城,可街上的人还挺多,街边稀稀拉拉地有一些小铺子。虽说比不上大城市那般繁华,不过也挺热闹的。

走了挺长一段路,过了大半条街,就碰上县长他们几个来迎接了。这两拨人凑到一块儿,人一多,就把老百姓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了,毛泽东一下子就被大家给认出来了,好多人都喊着:“毛主席万岁!”

李银桥头一回听这么多人喊“毛主席万岁”,他担心人多会挤着毛泽东,就紧紧守在毛泽东身旁。在人群的拥挤中,李银桥护着毛泽东穿过好几条小胡同,最后来到了县城东门外那座古老的城门下边。

葭县县城的城楼在一个小山坡上,站到城楼上,那视野老好了。毛泽东往四周瞅了瞅,看着脚下流淌的黄河,开始想事儿。这金秋时候,岸边的枣树红了好多,榆树的叶子也变黄了,红通通、黄灿灿的一大片,可好看了。

瞅见这样美的景色,毛泽东忍不住念起李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李银桥始终没忘周恩来的交代,站在城楼上仔细瞧着。

县长站在毛泽东身后,指着山下一条曲里拐弯的小路讲:“要从黄河去葭县县城,就这一条小路能走。”毛泽东、李银桥他们顺着县长指的方向瞧过去,还真就看见一条小道弯弯曲曲地通到黄河那儿。

县长跟着讲:“主席呀,黄河那水患可不少呢,咱们县的老百姓差不多每年都得遭罪。这城楼修得这么高,那是老一辈人因为要防着黄河发大水,才把它建在这山上的。”

毛泽东看着黄河水说道:“一直以来都有人说,黄河只有坏处没有好处,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的依据,不过并不完整。人要是站得低,那就只能看到洪水,看不到河流本身;发大水了,遭灾了,就只晓得它的坏处,想不到它的伟大之处。”

毛泽东看到县长和警卫都听得挺仔细,就接着讲:“有些人把黄河的坏处说得太多了,那是因为他们没从高处去看黄河。要是没有黄河,咱这个民族都不知道会咋样呢!别说五千年了,就说现在,要是没黄河,恐怕咱在延安都待不了那么长时间;打抗日战争的时候,黄河帮咱挡住了日本帝国主义呢。就算它有不好的地方,就凭这一点,也应该少算点它的错处了。”

毛泽东说着,两手叉在腰上:“等将来全国都解放了,咱还得靠着黄河浇地、发电呢,给人民谋福利。到了那时候,人民对黄河的看法可就不一样喽!”

县长不住地点头,毛泽东这人眼界广,他说的这一番话呢,给大伙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想法。

【毛泽东与黄河船工对话】

第二天,天气还是特别好。毛泽东打算送江青过黄河,把河对岸的女儿李讷接过来。毛泽东和江青走在前头,李银桥等警卫人员则走在后面。

大伙照着昨天在城楼上瞅见的那小道,朝黄河岸边去,看着觉着路不远,可走了老半天。这金秋的阳光照在河面上,那河水闪着光哩,一条小木头船在河里晃晃悠悠地往岸边靠过来。

打头的船夫头上包着条白毛巾,特别显眼。他光着膀子,使劲儿地划着那沉甸甸的船桨。这一段黄河的水况挺复杂的,能瞧见好多小漩涡,船走得特别费劲。不过这船夫划桨的架势,还挺提气的。

毛泽东指着船上的那些人,朝着岸边的人高声说道:“瞧瞧,这就是咱们的民族精神!”

咱的民族精神,那可是跟黄河水死磕、拼命抗争的精神呐!这木船离岸边越来越近,大家也就能看得更明白了。远远望去觉着小,其实这船挺大个呢。船上有四个船夫,瞅着都挺年轻的,不过脸上明显能看出来是吃过不少苦、受过不少累的。

在黄河上跑船,那天天儿被风吹着,太阳晒着,皮肤都给晒得黑黝黝的,跟古铜似的。船一靠岸,船夫们纷纷跳下船,光脚朝着人群就走过去了。这时候,毛泽东赶忙迎上去,特别热情地跟船夫们握手,还说:“你们好哇,能在黄河上开船,那可太了不起啦!”

船夫们都挺实诚,乐呵着说道:“打小就跟着大人在船上,都习惯啦,这没啥……”

毛泽东接着表扬道:“你们都是黄河的娃,是实打实的英雄!”

一个船夫扭头瞅了一眼黄河,然后收回视线说道:“俺们十来岁的时候就在黄河里玩水了,俺们都是黄河边长大的,清楚它的性子!”

这时候,河岸边猛地刮来一阵风,把岸边的沙尘都给扬起来了。毛泽东看到几个船工都光着膀子呢,赶紧说道:“快回船上去把衣服穿上啊,别着凉感冒了!”

几个汉子好像早就习以为常了,拍拍身上的灰土,大大咧咧地笑着讲:“没啥事儿,不打紧,咱光膀子都习惯了,穿着衣服干活反倒不得劲儿。”

毛泽东笑着让江青赶紧上船。当船夫准备推船离岸时,毛泽东又握住一位船夫的手说道:“你们辛苦了!以后我们要过黄河,还得麻烦你们帮忙摆渡,行不?”

这时候,这位壮实的汉子才仔细地看了看毛泽东的脸,猛地兴奋地叫起来:“毛主席!哎哟,您就是毛主席啊!”

已经上船的汉子听到呼喊,赶紧又下了船,特别激动地再次和毛泽东握手,眼里含着泪说:“毛主席,我们成天盼着能见到您呐!”“毛主席,我们成天等着您来呀!”“您只要发话,我们肯定能稳稳当当地送您过河。”

毛泽东赶忙说:“谢谢啊,谢谢大伙!”

船夫又说了几句后,就把船推离岸边,在船上不停地向毛泽东挥手表示敬意,一直到身影都看不清了。1948 年刚开春的时候,毛泽东往东过黄河,还跟李银桥讲想试着游一下黄河,可那会儿河里有冰凌,而且大家都劝毛泽东别游,结果毛泽东就没下水。

毛泽东从黄河东岸上岸后,看着黄河跟大家讲:“啥都能藐视,可黄河不能藐视。”这足以表明毛泽东对黄河怀着敬畏之心。

【1952年,毛泽东视察黄河“悬河”部分】

1952 年 10 月底,毛泽东领着李银桥、阎长林等人,从北京坐上火车去河南查看黄河。在河南的那一段黄河,是出了名的地上悬河,这可是黄河独有的奇特景象,但也是治理黄河多年来的一个难题。

10月30号下午,毛泽东到了河南开封边上,直接就奔着开封黄河大堤东坝头去了。这一天风还挺大,把毛泽东的风衣下摆吹得呼呼直翻。

大伙一块儿徒步走在石坝跟大堤上,毛泽东扭头问身后的治黄委员会副主任王化云:“像这种石坝跟大堤,你们修了有多少啊?”

王化云说:“整个黄河修堤修了1800公里,修坝将近500道呢。以前的那些坝子都进行了加固,现在可比以前牢固多啦!”

毛泽东接着问道:“黄河这六年都没决口泛滥了,要是往后接着把堤坝给加固修好了,那还会不会决口呢?”

王化云说:“这可不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是碰上特大洪水,那还是有挺大危险的。”

毛泽东笑着说道:“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那黄河水还能涨到天上去呀?”

王化云表示:“要是不修建大水库,只凭借堤坝的话,那是挡不住的。”

接着又走了一阵儿,毛泽东他们这一行人碰到了开封防修段的工人们。毛泽东逐个和他们握了手,还很关心地问他们生活和工作的状况咋样。

回到火车上,毛泽东对着王化云说道:“南方水挺多,北方水太少啦,要是能行的话,从南方借点水过来倒是可以的。”

王化云把这句话仔仔细细地记到了小本子里头。

要是到了开封火车站,毛泽东他们就换坐小轿车,往柳园去了。柳园那地方地势挺特别,大堤南边的村子、树木、农田都在比较低的位置,特别是有一排挺高的杨树,那树顶比大堤都矮呢。

毛泽东挺担心的,问道:“这是啥地方啊,这儿的河面,跟开封城里的比,哪个高啊?”

陪着的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讲:“这儿是柳园口,它斜对面是陈桥,那可是宋太祖赵匡胤搞陈桥兵变、披上黄袍当皇帝的地儿,如今这儿成渡口啦。”

王化云表示:“这地方的水面要比开封城里的水面高出三四米呢,要是发洪水的时候,那还会更高。”

毛泽东感慨道:“这可不就是悬河嘛!”

毛泽东发现,郑州黄河那旮旯的泥土,跟陕西黄河边上的好像不大一样。他弯下腰,抓了一把泥沙瞧了瞧,一边走一边问:“这些泥沙是打哪儿来的呢?”

王化云回答道:“那都是从西北的黄土高原给冲下来的。”

毛泽东接着问道:“数量有多少啊?”

王化云表示:“按照陕县水文观测站的检测,平均每年从该地被冲刷到下游的泥沙达到了12.8万吨。”

吴芝圃顺着这个事儿讲:“黄河里有大量泥沙淤积着,这就是黄河改道、泛滥的原因。”

在专列的车厢里,毛泽东还在琢磨着黄河悬河的问题呢,他跟吴芝圃和王化云交代:“得把黄河的事儿整好喽,这样咱大家才能踏实睡个好觉。”

两人回应道:“主席您放心吧,我们肯定会按照您的指示,把黄河治理好!”

毛泽东有点想说又停下的样子,毕竟他自己不是搞水利的行家,不想过多地去插手黄河治理的事儿,怕自己的想法反倒添乱,琢磨了一下,就没再多言语了。

10月31号,毛泽东去到了郑州邙山的小顶山。他在那儿呢,一是瞧瞧邙山水库啥样,二是瞅瞅黄河的水势咋样。随后,毛泽东还去看了引黄灌溉济卫工程,并且亲自把大闸给摇开了。

毛泽东特别看好引黄灌溉济卫工程,回到专列上时还感慨道:“把害处变成好处,这办法太棒啦!”这便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首次考察黄河的情况。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只要毛泽东到河南,就会打听当地治理黄河的事儿。

1955年的时候,毛泽东专门去看了治理黄河的展览。

【毛泽东萌生探寻黄河源头的念头,并准备付诸行动】

1956 年,毛泽东头一回在长江里游了泳,后来还多次下长江游泳,好像把中国第一长河长江给征服了。不过呢,毛泽东一直没捞着机会游一次黄河。为啥呢?一个是黄河水质不行,泥沙太多;再一个,毛泽东对黄河更怀着敬畏的心思。

咱中国人在搞定长江、黄河这两条大河的时候,好像在黄河这儿遇到的麻烦更多些,黄河这条河的稀奇事儿也不少。1959 年,毛泽东在中央的会议上明确讲:“我打算顺着黄河河口往上走,一直走到昆仑那去!”

毛泽东说的那番设想把会议上的人都给惊着了,可好多人觉得毛泽东也就是嘴上说说,不会真去干。到了1961年3月,在广州开了中央工作会议,这会上毛泽东又讲了,他想去视察黄河跟长江。

毛泽东做了这样一个规划:他要去视察黄河和长江。咋去呢?不坐火车,也不坐汽车,骑马去最好,这样啥地方都能到。从黄河河口开始,顺着河道往上走,一直走到黄河的发源地。过了昆仑山,再顺着长江的发源地往下走,这就形成了一条路线。

1963年,毛泽东决定直接行动起来,他让汪东兴在内蒙古训练一批骑兵大队。毛泽东打算领着这支骑兵大队,去考察黄河,顺着黄河一直走到昆仑山那儿。

1963 年的时候,毛泽东都 70 岁啦,这岁数可不小了呢!虽说那时候他身体还算可以,但想骑马去考察黄河这事,实现起来挺难的。到了 1966 年,毛泽东让身边的一个护士唱了《黄水谣》和《保卫黄河》这两首歌,从这儿就能看出来,他心里还一直记挂着考察黄河的事儿呢。

小护士跟毛泽东打趣道:“主席,您这是非到黄河心不死呀。”毛泽东很严肃地回应:“我就算到了黄河心也不死!这条河跟我一起经历过艰难,遗憾的是我没把它的众多问题解决好,没让黄河给人民带来好处。我是对黄河有亏欠啊!”

后来啊,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毛泽东就没再提过巡察黄河这事儿了,之前组织的那支骑兵队伍也给解散了。不过呢,毛泽东和黄河的这份情谊被好多人记在心里了,而且啊,探索黄河的脚步一直也没停过。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