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成发达国家的背后,藏尽了西德的血与泪

以丹聊历史 2025-04-10 15:46:40

以色列作为中东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其成就令人瞩目。然而,这繁荣昌盛的背后,却有着一段充满血泪与复杂纠葛的过往。

公元前11世纪,以色列联合王国建立,可这个国家命运多舛,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征服灭亡,之后还遭受波斯、希腊、罗马等国的统治。国家虽灭,但犹太人数量持续增长。从18世纪起,不断有犹太人购买土地定居,与当地阿拉伯人割据土地,这种回归潮一直延续到二战前。

二战期间,纳粹秉持雅利安人优越论,对犹太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迫害,强迫其他种族绝育,大力屠杀犹太人。二战中期,已有犹太人提出赔偿建议,可当时德国战败,被战胜国分割土地,而犹太人又没有自己的国家,赔偿事宜因此搁置。

直到1948年,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将来处理分治计划问题的第181号决议》,支持成立“以色列”国,离散千年的犹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园。

以色列建国初期,制定了“无限制移民”政策,只要有犹太人血统,便可移民至此。这一政策促使大量犹太人涌入,建国三年内,约68万犹太人回归。但此时以色列面临内忧外患:外部与阿拉伯国家矛盾重重,建国第二天就遭阿拉伯国家宣战,大量年轻人奔赴战场,国内生产力严重不足;内部为安置众多人口,急需巨额资金。

以色列试图向美国犹太人募捐,向美国政府申请贷款和援助,可所得金额远不能满足需求。当时,美国对以色列的态度摇摆不定,共和党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后,美国不再拉拢以色列,转而支持更强大的阿拉伯国家,这让以色列的财政困境雪上加霜。

在此绝境下,以色列将目光投向了德国。彼时的德国,因二战罪行被世界仇视,急切需要证明自己已悔改,以重新融入国际社会。向曾经的受害者以色列赔偿,并获得犹太人的原谅,成为德国的重要选择。1952年,以色列与德国一拍即合,开始了长时间的交涉。

以色列国内对与德国谈判索赔一事存在两种声音。

坚决的爱国主义者强烈反对用金钱衡量纳粹对犹太人的伤害,然而,现实的困境让理性的声音占据上风。1952年1月9日,以色列议会以61票赞成、50票反对通过了对德索赔的提议。同年3月20日,德国、以色列和“要求赔偿联合会”出席对德索赔谈判,经过半年激烈争论,最终达成统一意见。

1952年9月10日,三方签订《卢森堡条约》,条约规定联邦德国向以色列支付赔款30亿马克,向“要求赔偿联合会”支付4.5亿马克。其中,支付给以色列政府的30亿马克用于以色列初期建设和安置犹太难民,支付给“要求赔偿联合会”的4.5亿马克用于个人赔偿,全球在二战中遭受迫害的犹太人及其后代均可从中获得赔款。

投靠以色列的犹太人中,不乏各个领域的精英,有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人等。《卢森堡条约》签订后,联邦德国将高精尖设备运往以色列,以色列的生产水平迅速走上正轨。在建设交通系统、电力系统和网络系统等基础建设时,德国也提供了大量援助。

正是在德国的巨额赔款与援助下,以色列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从1952年至1962年,仅仅十年时间,德国对犹太人的个人赔款就已远远超过对以色列政府的集体赔款。到1966年,联邦德国还清了以色列的所有赔款,后续还继续援助了以色列一段时间。

除了德国的赔款与援助,以色列自身也在多个方面努力奋进。犹太人被公认为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以色列俗语称“两个犹太人有三个脑袋”。以色列高度重视国民教育,据统计,每1万个以色列人之中,就有140位技术人员和科学家,这一比例远超美国。

以色列还实施“创新政策”,为国家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

以色列研发出埋藏式灌溉技术、压力灌溉技术和滴灌技术,不仅改善了本国农业生产条件,相关灌溉设备还用于出口。此外,以色列大力发展半导体技术,成为全球芯片研发基地;在医疗机械研究方面也不断突破;其激光技术更是领先,最初研发的激光武器,如今在医疗美容等民用领域广泛应用。以色列不仅依靠本国人才,还积极吸引海外技术人才,推动科技生产发展。

在军事方面,以色列同样成就显著。

美国对以色列并非毫无保留地支持,一些特大重型武器不会提供给以色列,也不允许以色列拥有核武器。以色列深知不能将全部希望寄托于美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还未正式建国时,犹太组织就开始自制军用武器。

30年代,他们偷偷建立了轻武器制造厂。最初,以色列对从西方国家进口的武器进行维修、改造,熟悉技术后,在美国帮助下开始自主生产。到20世纪70年代,“梅卡瓦”坦克、“幼狮”战机、“拉斐尔”导弹快艇等一系列先进军用武器相继问世。

80年代,以色列国内军工厂企业已达250多家,产品涵盖战机、坦克到精密电子设备等。满足自身需求后,以色列还将多余武器外销。截至80年代末,以色列每年军火销售客户约50多个国家,出口总额达15亿美元,到2012年,客户增至70多个国家,出口额飙升至75亿美元。

以色列能成为发达国家,犹太复国精神也是重要支撑。这种强烈的愿望促使犹太人团结一心,他们努力赚钱助力以色列崛起,投身科技领域推动以色列变强。

以色列从建国初期的艰难困苦发展成为发达国家,西德的巨额赔款与援助无疑起到了关键的奠基作用,其中饱含着西德对历史罪行的救赎,也深藏着以色列的血泪过往。

而以色列自身在教育、科技、军事等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以及独特的民族精神,更是其走向繁荣富强的核心动力。如今,以色列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值得世界各国深入思考与借鉴。

文章来源:一心博士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