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血、吃土、出口尸体,拉美“小美国”混成这样拢共分为几步?

以丹聊历史 2025-04-08 15:46:47

海地,提到这个国家,人们想到的总是政变频发,贫困肆虐。可谁能想到,这个被诸多问题缠身的国度,也曾有过辉煌灿烂的往昔。有着拉美“小美国”称号的海地,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至此?

荒诞闹剧:接二连三的政变

1958年,海地上演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军事政变。一支仅有8人的部队,竟妄图推翻海地独裁者老杜瓦利埃的统治。领头的阿里斯・帕凯,曾是海地的前空军飞行员。

老杜瓦利埃上台后,因其白人身份将他解雇。失业后的帕凯,联合两名战友,组成了造反“三巨头”。但他们很快意识到,3个人发动政变,力量太过单薄。经过一番精挑细选,又招募了5名美国雇佣兵,“严谨”的造反八人组就此诞生。

老杜瓦利埃

他们制定的政变计划简单直接:第一步,突袭海地居民指挥部,联络老战友争取支持;第二步,伺机干掉总统。可政变当天就状况百出,事先没有准备车辆,他们竟在路边劫持了一辆公交车。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海地军队的表现更为不堪。

8人没费多大力气,就控制了驻扎着50人的军营。控制指挥部后,帕凯按照计划给老朋友打电话寻求支援,可得到的回应不是借口太困起不来,就是敷衍着下次一定,竟无一人前来支援。好在政府军反应迟缓,帕凯这边开火数小时,城里其他部队竟毫无反应。

打破僵局的是帕凯团队中的一个老烟枪。他对当地一款特色烟馋得不行,竟让刚抓获的俘虏去买烟,结果俘虏一出门就逃去向政府报信。老杜瓦利埃迅速反击,轻松将这8人一网打尽。

到了2019年,又有一位名叫杜罗索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特种兵试图在海地发动政变。杜罗索出生于海地,后前往美国参军。凭借在美军中习得的本领,他决定回到家乡“解放”海地。杜罗索比帕凯更“勇猛”,他独自从美军军营偷了几条枪带回海地,全程没有同伙,没有后援。

或许在成功将枪带上飞机时,杜罗索还幻想着自己能像孤胆英雄一样,在海地杀个七进七出。但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刚下飞机,他携带的枪支就被安检人员查出,当场被捕。

面对记者,杜罗索坚称自己并未失败,被捕是计划的一部分,他真正的目的是引起媒体关注,进而解放海地,甚至扬言要成为海地总统。

在海地,类似这样荒诞的政变数不胜数。海地最高法官带领20多人发动造反,最终被总统莫伊兹镇压。2019年2月,海地有政客花钱雇佣7名美国雇佣兵发动政变,却不慎丢失了名单。

政府顺着名单查询入境记录,7名雇佣兵当场被抓。自建国以来,海地发生过30多次政变,更换了90多个统治者,“政变之王”的称号实至名归。

如今的海地,人口1000多万,2023年GDP仅198.51美元,穷人甚至以吃土维持生计。

尽管联合国多年来持续提供救援,中国也在联合国号召下捐款并派遣维和部队,但海地依旧深陷贫困的泥潭,难以自拔。与此同时,海地的高层却富得流油,贪腐现象极为严重。

2023年 海地GDP

辉煌往昔:独立与抗争的历程

历史上的海地,并非一直如此落魄。它曾创造诸多辉煌,是第一个黑人共和国,也是拉美第一个独立的殖民地,更是第一个废除奴隶制的国家,一度被誉为“加勒比小美国”。

海地所在的岛屿最初是印第安人的家园。

海地风貌

自哥伦布发现这片土地后,欧洲殖民者纷至沓来。西班牙人以残暴的手段征服殖民地,他们掠夺财物,强迫土著挖掘黄金、经营种植园,对反抗者大肆屠杀。

西班牙传教士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所著的《西印度毁灭述略》,详细记录了西班牙在美洲的暴行。哥伦布刚抵达该岛时,岛上约有100万印第安人,仅仅50年后,就只剩下500人,很快便彻底灭绝。

当地土著被屠杀殆尽后,西班牙人开始从非洲贩运黑奴到岛上劳作,海地也因此成为美洲第一个出现黑人的地方。西班牙企图垄断大西洋贸易,引发了英法等国的不满。

西班牙人征服殖民地

各国纷纷支持海盗打击西班牙的贸易活动,加勒比海逐渐成为海盗的聚集地。法国在海地的势力不断壮大,1665年,单方面宣布承包海地。西班牙虽心有不甘,但因实力不敌,只能将岛的西边割让给法国,这片土地被改名为圣多明戈,成为现代海地和多米尼加的前身。

法国将海地经营得极为繁荣,使其成为“加勒比海的明珠”。然而,这种繁荣仅属于白人。黑人奴隶每天需劳作19小时,平均7年就会因过度劳累而丧失劳动能力。

当时海地的欧洲人仅有几万,而黑人奴隶却多达几十万。白人对黑人奴隶进行疯狂剥削和虐待,法律赋予奴隶主对奴隶生杀予夺的权力,各种酷刑层出不穷。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和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海地黑奴的反抗提供了契机。1791年,布克曼牧师振臂一呼,20多万黑奴揭竿而起。他们手持砍刀、干草叉,向曾经的主人发起反抗。几周内,就烧毁了180多个种植园、900多个咖啡园,杀掉了4000多个白人。

在反抗过程中,杜桑脱颖而出,成为海地奴隶的领袖。他凭借智慧,巧妙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时而联合法国对抗英国,时而联合西班牙对抗法国。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上台。杜桑表面效忠拿破仑,实则要求海地独立。拿破仑勃然大怒,派妹夫率领几万法军精锐前往海地。杜桑采取坚壁清野、切断补给的战术,与法军展开持久战。法军因缺乏补给,又染上黄热病,战斗力锐减。

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无奈之下,法军设下鸿门宴,诱捕杜桑,杜桑最终死在狱中。

这激起了海地黑人的愤怒,杜桑的副官德萨林继续领导反抗斗争,成功打败法军。1803年12月4日,最后一支法国军队向德萨林的部队投降。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宣布独立,成为美洲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并在宪法中废除了奴隶制。

黑暗统治:杜瓦利埃父子的暴政

海地独立后并未迎来光明的未来,反而陷入漫长的黑暗。法国要求海地支付3000万法郎的补偿,海地因经济被封锁,无奈答应。这笔巨额债务连本带利偿还了100多年,严重阻碍了海地的发展。

此外,海地执政者的短视和内斗,也让国家陷入混乱。

1915年,美国占领海地,将其变成新殖民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海地沦为美国的资源供应地,国内则涌现出众多独裁者,其中杜瓦利埃父子最为臭名昭著。

1915年,美国占领海地

老杜瓦利埃出身中产阶级家庭,在美国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曾撰写过受黑人欢迎的论文。1944年,他为美国驻海地卫生代表团工作,积累了良好的民间口碑。

在竞选时,他获得美国和民众的支持,高票当选总统。

但上台后,他原形毕露,违背竞选承诺,大肆掠夺财富,控制了国家90%的财富。为巩固统治,老杜瓦利埃频繁更换军队高级军官,将武器弹药藏于总统府,由自己直接控制。

他还组建了“通顿马库特”组织,成员多为土匪地痞,他们戴着面罩墨镜,对反对独裁统治的人实施绑架、毒打、碎尸等暴行。老杜瓦利埃统治期间,“通顿马库特”杀害数万人,海地人均寿命降至32.6岁。1964年,老杜瓦利埃修改宪法,授予自己终身总统职位,禁止一切政党活动,并为儿子小杜瓦利埃顺利接班铺路。

“通顿马库特”组织

1971年,小杜瓦利埃上台。起初,他发展过一段时间经济,引进外资。但随着内部党争平息,他开始展现出比父亲更残暴的一面。为制衡“通顿马库特”和军队,他组建了“金钱豹”组织。面对国际社会对“通顿马库特”的谴责,他缩减其规模,却又以新的暴力组织继续维持独裁统治。

小杜瓦利埃通过操纵民主投票,以99.98%的得票率连任。在他统治下,海地民不聊生,婴幼儿死亡率高达1/4,100多万人流亡海外,许多人靠卖血为生。而小杜瓦利埃却挥霍无度,结婚时仅放鞭炮就花费10万美元,为父亲修建陵墓耗费300万美元。

小杜瓦利埃

1985年,小杜瓦利埃因贪污美国提供的安抚资金,遭到美国抛弃。1986年2月6号,美国媒体宣布海地总统将在24小时内下台,小杜瓦利埃乘坐美国军用运输机仓皇出逃。

他流亡法国期间,存款被冻结,妻子卷钱离开。2011年,小杜瓦利埃回到海地接受审判,却仅被审讯一小时就被释放,2014年因病去世。

海地从“加勒比明珠”沦为“政变之国”和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致。殖民统治给海地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种族矛盾尖锐,现代化和工业化基础薄弱。

独立后的海地,既无法打破列强的经济封锁,又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历任统治者大多短视贪婪,只追求个人利益,忽视国家和人民的福祉。

正如《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上校的故事,拉美国家在漫长的历史更迭中,始终未能摆脱困境,陷入了无尽的“百年孤独”。几百年过去了,美国已成为世界头号强国,那横亘在拉美大陆头顶的,依然是挥之不去百年孤独。

文本来源:毒舌的南瓜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