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第一美男因才华征服万千,却因「坚守自我」倒在政治屠刀下

以丹聊历史 2025-04-09 15:46:55

古人行文,向来惜字如金,甚少用大量笔墨夸赞某人容貌之帅。以众人皆知的美男子潘安为例,史书中对他的描述不过“美姿仪”三字而已。

然而,在《晋书》中,却破天荒地出现了对一人相貌的大段描写。

书中记载,此人身高七尺八寸,言辞优美,气质不凡,风度翩翩。他天然去雕饰,从不刻意打扮自己,此人便是嵇康。

当时,有个叫赵至的人,与嵇康见了一面,便惊为天人,相思成狂,竟多次离家出走,只为追寻嵇康。家人苦苦相劝,也无济于事,求医扎针治疗,也未见效果,此事一时间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多年之后,有人夸赞嵇康的儿子十分帅气,称他是那种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被注意到的帅哥,由此还诞生了“鹤立鸡群”这个成语。

嵇康的好友王戎听后,却不以为然地说:“那是因为你没见过他父亲,不知道他父亲有多帅。”

嵇康不仅长相英俊,更关键的是才华横溢。24岁那年,嵇康带着他的成名作《养生论》来到京城,洛阳城为之轰动。短短几个月,他便成为洛阳城的超级偶像,就连皇室也对他另眼相看。

曹操的儿子沛王曹林,不顾嵇康的平民身份,将孙女长乐亭主嫁给了他。这一切都来得太突然,嵇康就这样成为了曹操的曾孙女婿,还官至中散大夫。

然而,嵇康未曾料到,自己已一脚迈入了魏晋时期的政治漩涡之中。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爆发,司马懿篡夺政权,曹家逐渐失势。作为曹操的曾孙女婿,嵇康对司马家族的卑劣手段极为鄙视,他拒绝司马家的拉拢,毅然决定远离朝堂,选择消极避世。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嵇康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常常相聚于山林之间,以诗酒为伴,纵情高歌,这便是让后世文人无比钦羡的“竹林七贤”。

对于后世文人而言,竹林七贤宛如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精神符号。在那片竹林中,他们抛开世俗的纷纷扰扰,展现出最真实的性情,表达着最本真的自我。

倘若放到当今时代,他们就如同是一支人气爆棚的摇滚乐队,而嵇康则是这支摇滚天团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

嵇康拥有众多粉丝,一度荣登最具影响力艺人的榜首。

他的粉丝中,不乏名门贵族子弟,钟会便是其中之一。钟会是大书法家中繇的儿子,19岁就担任秘书郎,不到三年便晋升为尚书郎。这位在朝堂上备受瞩目的“潜力股”,一直都是嵇康的狂热粉丝。

或许是因为偶像的光芒太过耀眼,钟会在嵇康面前总觉得自己卑微到了尘埃里。

有一次,钟会拿着自己的作品《四本论》前去拜访嵇康,可到了嵇康家门口,他却突然胆怯起来,担心自己的作品入不了偶像的法眼,于是竟在门外将作品扔进嵇康的院子,然后转身就跑,那模样仿佛自己的作品会玷污了偶像的眼睛。

后来,钟会每当回想起那个仓皇逃跑的夜晚,都感到无比羞耻。然而,他万万没想到,更让他感到羞耻的事情还在后头。

公元260年,司马昭公然杀害魏帝曹髦,其急于篡位的野心昭然若揭。当时,司马昭有个得力幕僚,正是嵇康的狂热粉丝钟会。

傍上了司马昭这棵大树的钟会,自认为今非昔比,心中一直对偶像嵇康念念不忘,于是决定再次前去拜访嵇康。

就如同许多曾经的穷小子,功成名就后会身着名牌、开着豪车荣归故里一般,急于证明自己的钟会,此次拜访给自己摆了一个极为宏大的阵仗。

他本以为这次能够在偶像面前好好风光一回,扬眉吐气,可谁能想到,嵇康连正眼都没瞧他一下。当时,嵇康和向秀正在专心打铁,二人挥汗如雨,对钟会的到来完全无视,将他晾在一旁,仿佛他根本不存在。

这一场景,让满怀期待而来的钟会尴尬得无地自容,他转身准备离开,这时,背后却传来嵇康略带戏谑的声音:“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咬着牙回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说罢,便拂袖而去。

从此,钟会对嵇康由爱生恨,心中一直盘算着找机会报复自己的偶像。

彼时,司马集团不断巩固权力,行事狠辣,大肆杀戮,他们企图收编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让其为自己发声,而嵇康正是他们眼中的最佳人选。

但司马昭深知嵇康性格刚直,难以收服,于是便搬出了嵇康的好友山涛,山涛字巨源,是竹林七贤中的老大哥。

山涛既是嵇康的好友,又是司马家的亲戚,确切地说,司马懿的夫人张春华是山涛的表姑,山涛应称司马懿为表姑父。

此前,司马集团曾多次拉拢嵇康,均遭到嵇康非暴力不合作的抵制。此时无计可施的司马昭,便指使山涛去拉拢嵇康。而嵇康依旧坚守自己的原则,当敬重的老大哥山涛出面劝说时,他顿时怒不可遏,写下了千古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

这封绝交信言辞极为激烈,大意是表明二人志向不同,无法共事,从这一点来看,山涛已不再是他嵇康的朋友。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都以为这是两位昔日好友彻底决裂了。

然而,只有司马昭明白,这封绝交信实则是嵇康在向自己表明立场,即坚决拒绝为司马家效力,不管谁来劝说都没用。

司马昭气得怒火中烧,却又无处发泄,只能暗暗记下这笔账,在心里给嵇康记上了重重的一笔。而目睹了这一切的钟会,嘴角微微上扬,她心里清楚,自己一雪前耻的机会终于来了。

当时,嵇康有个好友叫吕安,吕安的妻子容貌出众,却被吕安的哥哥吕巽奸污了。吕巽恶人先告状,跑到司马昭那里诬告弟弟吕安不孝。

在当时,司马昭倡导以孝治天下,不孝之罪足以判处死刑。嵇康听闻此事后,怎能坐视不管?他立刻凭借自己的声望为吕安发声,决心为吕安讨回公道。他再次发挥擅长写绝交书的特长,写下了一篇《与吕长悌绝交书》,痛斥吕巽的恶行。

但恰恰是这封绝交书,让一直伺机报复的钟会抓住了机会。钟会与司马昭私下商议后,嵇康便被诬陷为吕安的同党。就这样,嵇康被投入了阴森的大牢,此时的他,真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在狱中,嵇康写下了一首沉郁悲凉的《忧愤诗》,诗中的文字已不见往昔的肆意激昂,在死亡的阴影笼罩下,这位“摇滚歌手”的愤怒也化作了即将离世的哀鸣。

公元262年的秋天,洛阳城万人空巷。那一天,司马昭莫名地感到心慌意乱,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这样对待嵇康是否正确。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时,钟会前来禀报,称洛阳城的三千太学生为嵇康请愿,甚至有人主动请求与嵇康一同赴死。

听到这个消息,司马昭原本摇摆不定的心再次坚定了下来,最终,小人的行径战胜了君子的操守,卑鄙取代了高尚。

在历史的天空下,一抹血红映照出刑场上的嵇康。他神态镇定自若,面容依旧俊朗。

嵇康轻声问道:“我可以再弹奏一次琴吗?”他的哥哥嵇喜赶忙取出那把陪伴嵇康多年的古琴。于是,在那充满肃杀之气的刑场上,响起了千古绝唱《广陵散》。

一曲终了,嵇康轻轻叹息道:“《广陵散》于今绝矣。”

刀光一闪,嵇康人头落地。嵇康在临死之际,将一双儿女托付给了山涛,就是那位曾被他写绝交书的山涛。

《晋书》记载,嵇康临行前对儿子嵇绍说:“巨源在,汝不孤矣。”

由此还衍生出了“嵇绍不孤”这个成语。而山涛也不负所望,对待嵇康的儿女视如己出,不仅将他们抚养成人,还举荐他们入朝为官。

公元304年,嵇康的儿子嵇绍为保护晋惠帝司马衷,不幸染血身亡。41年前,嵇康因司马昭而死;41年后,嵇绍为保护司马昭的孙子而逝。

这父子二人,都用自己的生命为各自的选择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文本素材来源@小璐歌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