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为何用大量笔墨介绍梁山英雄,却对梁山兵力只字不提?
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要告诉大家一件事情,那就是这并不是因为施耐庵的不严谨,而是因为这件事情从根本上就无法解决。
相信不只是笔者,大家在读《水浒传》的时候都有这么一个疑惑:
为什么施耐庵从来没有介绍过梁山到底有多少兵力,反而对一百单八将着重笔墨来描写他们。
其实这也是作者施耐庵的无奈之举。
1.梁山水泊根本不具备供养数万大军的经济基础。梁山水泊虽然号称“占地面积八百里”,但这八百里地区大部分都是“湖泊”,根本没有多少可以耕作的土地。
湖泊里虽然有很多鱼虾,但是在可持续捕捞下,又能养活多少人呢?
梁山的好汉也从来不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他们平时的用度,包括衣穿住用和日常的花销,全都是靠“抢”。
当然,说好听点叫做“劫富济贫”或者说是“替天行道”。
但无论是攻打朱家庄、高唐州还是曾头市,他们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抢钱粮,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一己私欲。
如果不“抢”,梁山水泊就无法生存下去。
更何况,他们的武器、盔甲以及马匹之类的“作战工具”是需要日常保养的。
这些支出随便哪一项不是“天价”?小小的梁山泊怎么供养得起?
但是如果只靠“抢劫”,没有自己的日常生产活动的话,梁山水泊其实又是非常缺乏可持续性的。
毕竟光靠“抢劫”也不算是一回事,周围的人终究会有被抢光的一天。
而且屡次进行“长途作战”也是要很大消耗的,毕竟打仗的人也是需要吃饭的,而且还有武器的损毁,以及修复盔甲。
梁山水泊就算再怎么折腾,也无法支撑数万军队的日常用度。
大家仔细看一下封建时代,哪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不想“布国威于四方”,哪一个天子不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可是古代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低下的生产力却给他们拖了后腿。
因为用精壮劳动力组成一支专业的军队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是每一个大一统王朝都很难负担得起的。
三国时期,占据巴蜀的蜀国灭亡之时给出了最准确的数字:十万军队。
坐拥鱼米之乡的东吴,也不过十几万军队。
三国时期的君主们都知道,有了军队,自己才有争霸天下的能力,但问题是:真的养不起。
哪怕到了生产力如此先进的今天,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也常备军也不会超过五十万。
拥有一百万常备军的国家更是凤毛麟角。
这倒不是现如今的国家养不起,而是因为现代军队的武器是非常精良的,同时费用也是很高的。
2.《水浒传》本身就不是主打战争的小说。《水浒传》中,主流内容虽然是“农民起义”,但实际上更偏向于突出个人英雄主义。施耐庵费劲笔墨刻画出了108个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为的就是让大家记住他们。
大家现在闭上眼睛,好好想一想《水浒传》中到底有什么情节?
相信映入大家眼帘的绝对不是什么“战争场面”,更不是所谓的“打打杀杀”。
而是水浒英雄们的“个人秀”,其中有鲁智深的“倒拔垂杨柳”、武松的“打虎”、晁盖的“智取生辰纲”、宋江的“乐善好施”。
施耐庵用深厚的功力以及大量的篇幅为大家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水浒形象,并将梁山英雄的个人境遇、性格形象以及人生轨迹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当然,《水浒传》中也有些绕不开的战争。
但在这些战争里,笔者也并没有突出介绍什么战争规模、战役内容,而是着重描写梁山英雄的作用。
许多战争中,基本上都是以武将战争的结束,作为战争的结局。
如果武将大获全胜,那么战役结果也绝对不会太差;
相反如果武将一败涂地,那么战争也绝对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虽然这确实不符合封建时代的战争规律,也不符合实际。
而且封建时代饱经风霜的施耐庵也不可能不懂这一点,但正因为他突出个人作用的写作特点,给《水浒传》增添了别样的美感。
在笔者绘声绘色的描绘之下,反而战争规模以及战场画面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
最后,笔者再为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真正的“梁山好汉”。
在封建时代,“梁山好汉”是真正存在的,只不过没有那么夸张罢了。
他们没有所谓的“一百零八好汉”,也没有数万大军,有的仅仅是几千个无家可归的“可怜人”。
虽然他们规模并不大,但胜在速度快,机动性极强,“来去如风”,让追拿他们的官兵毫无办法,因此获得了朝廷的关注。
但大家别误会,仅仅是“关注”罢了,他们并没有让整个封建王朝重视起来的资本。
朝廷也并没有派大军围剿他们,一个名叫“张叔夜”的太守随便用了几个计策就将这伙人“一网打尽”了。
在《张叔夜传》中,有关于此事的详细记载: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
虽然在这段记载之中,所谓的“梁山好汉”展现出了不俗的战斗力,在数十个州府之间流窜。
但也仅仅是“流窜”罢了,他们本身根本没有和封建正统王朝对峙的资本。
而且也没有一个像“吴用”一样的“智脑”,最后他们被张叔夜略施小计就拿下了,只能缴械投降。
虽然《水浒传》中,浪子燕青曾嚣张地表示梁山有“十万兵力”,但明眼人都知道他绝对是在吹牛。
结语封建王朝时代,农业生产是立国之本。
没有农业生产,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人口就不会增加,更养不起军队。
就算强行增加军队,最终也只会导致社会结构崩盘。
这个逻辑在现代也适用,大家仔细看一下,那些所谓的现代“超级大国”们,都是可以“自给自足”的。
如果粮食供应出现问题,国家就会被卡脖子,那么就算有再高的科技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三国志》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好汉?一群臭鱼烂虾罢了
所以宋江才每天喊着诏安,否则梁山根本没出路!
其实梁山里就一共108人,将也兵,兵也将
不能拿三国来比,蜀汉东吴兵士少的原因不是粮食不够吃,而是人口基数小,东汉末年全国人口就不到一千万,蜀汉不到100万的人口养十多万兵已经很了不起了!北宋末年可是有4000万人口,是三国总数的四倍多
大多数好汉充其量也就是个 超级兵[笑着哭]
反正我从来不相信古代战争会出现两军阵前武将单挑的情况
小时候只知道梁山在菏泽东北,后来学了历史才知道,北宋首都在开封,而开封在菏泽西南。宋江造反,就相当于现在有人在天津占山为王,跟北京叫板。。。
所以他们的军师叫“无用”,所以他们只配打祝家庄这样的村。
以前我就不太相信这108人能直接正面对抗朝廷几十万军队
小说当真就输了
梁山其实还有好多候补好汉,我二舅的姐夫的小舅子就是候补好汉,本来盼望打仗的时候随便打死一个正式好汉,好顶替转正,没想到打仗的时候让候补好汉们先冲,结果在一场互殴中冲死了。
北高丽表示要全民皆兵
36个人的小团伙,被张叔掖一鼓而擒
整个梁山县才多大
有几千人是高看他们了
一个山寨头头带着107个多逍遥!
就108将而已,没有兵,打架全靠单挑
英雄可以胡扯,兵力怎能瞎说,梁山那点地方几千兵都养不起!
每个好汉带几十个兵 大致能算出有多少兵力[吃瓜]
乌合之众
看过原著没有,原著对战描写的十分详细,还有斗法,摆阵,几个人摆阵吗?
梁山人马最多万把人的贼寇,方腊起义正儿八经的攻城掠地,最远的到常州一带。人马最多。
兵力估计几千人[笑着哭]太多了养不起
还不如张燕闹的动静大
总是喜欢潘金莲[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