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许世友女儿华山:《父亲不服粟裕指挥是谣言》
开国大将粟裕,一生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却唯独在一个人面前,屡屡低头,落了下风!
几十年前,他被这个人公然顶撞,气得他瞬间面红耳赤,连话都说不出来!
几十年后,他又对这个人有事相求,不得不对他“低声下气”。而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开国上将,昔日的老部下,许世友!

1969年的一个午后,南京军区司令部内,许世友上将正在处理公务。突然,一通来自北京的电话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那头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老许啊,我有件私事想请你帮忙。”许世友一听,这不是自己过去的老首长,开国大将粟裕吗?可他的语气却有些低沉和犹豫,难道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粟裕与许世友,两位开国将军的关系,说简单也简单,可说复杂也复杂,他们不仅是共同上过战场的战友和上下级,同时也是军中有名的“老对头”。这一切,还要从解放战争时期说起。

当时,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许世友则是华野第九纵队司令员。作为上下级,两人并肩作战,共同经历了多次重大战役。
1947年,孟良崮战役前夕,根据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的统一部署,各纵队避敌锋芒,大胆插进沂蒙山区。
这一带方圆几十里,山连山,峰连峰,山势险峻,虽然达到了隐蔽敌人的目的,可我军各部队,也陷入了苦苦回旋的困局,再加上缺水少粮,各个纵队的指挥员们,渐渐对上面的指挥产生了“怀疑”。
有一天,许世友麾下的第九纵队,刚刚走完几十里路后,突然接到华野司令部的电话,命令部队原地返回。

许世友素来脾气爆,他一听顿时火冒三丈,直接夺过电话,顾不得问电话那边是哪位首长,直接就是一顿吼“:你们只晓得在地图上,当兵的是两条腿!”吼完,也不等对面有所反应,甩手把电话一扔
殊不知,打来这通电话下达命令的人,正是负责整个战役行动指挥和协调的粟裕,可堂堂华东野战军的副司令,被纵队指挥员“以下犯上”,无疑是对首长的冒犯,对军纪的挑战。
许世友挂断电话后,粟裕被气得脸色通红,他没有说一句话,直直看着手中的话筒,愣了好一会儿神。
尽管许世友心怀不满,但军令如山,他最终还是克制住情绪,奉命带领部队返回原地,成功完成了围剿任务。

后来,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得知此事,在一次表彰大会上严厉批评道:
“有些同志不要以为打了几次胜仗就了不起了。不理解总部的指挥不要紧,但必须无条件服从总部的命令。”
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明眼人都知道,这里说的人就是许世友。而有关粟裕和许世友关系不和的说法,也由此传开
1969年,粟裕亲自给许世友拨了一通电话,简单寒暄后,他略带犹豫地张口,道明了自己的来意:
"我母亲现在在南京生活,情况不太好。你能否多加照顾?"

原来建国初期,粟裕曾将母亲接到北京同住,但年迈的老人,不适应北方气候,身体每况愈下,在医生建议下,粟裕只得将母亲送回南京养老。
起初,粟裕常常往返京宁两地探望母亲,可随着特殊年代的来临,探望母亲难度增加,时间越来越少。
眼看母亲年事已高,生活越发困难,他实在放心不下,便想到了将此事托付给许世友,于是,他拨通了一通电话。
可有过去恩怨在前,许世友会答应粟裕的请求吗?两人真实关系到底如何?
这是粟裕大将罕见的一次“低声下气”,1969年,粟裕给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打电话,略有犹豫地张口,表示自己有一事相求,拜托他照顾一下在南京养老的母亲。

事实上,上下级在指挥问题上发生冲突,在战争年代的军队里,其实并不少见。
上级领导从全局和战略角度出发,但部下考虑的,却是战士作战和实际局面,双方着眼点不同,想法难免也有些出入,再加上战场上形势危急,每一个人的火气都很大,互呛几句也是在所难免
当年,孟良崮战役前夕,粟裕的撤回命令,虽然让许世友大为恼火,但他还是不折不扣的执行军令,率部返回,在战斗中取得大捷。
而之前的“小插曲”,也并没有在两位将军间产生嫌隙,甚至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粟裕将军的用兵如神,更是让许世友心服口服。

而在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胶东保卫战及解放济南等重大作战中,许世友也一直都是粟裕信赖和倚仗的一名战将。
许多年后,许世友的女儿许华山在接受采访时亲自澄清,外界所流传的,许世友不服粟裕指挥的谣言,根本就是子虚乌有,我父亲十分尊敬粟裕将军,与他的关系也非常好!
建国后,许世友在南京和广州担任军区司令,每逢粟裕到两地出差往来,他必定恭敬接待。
而1969年,粟裕的母亲因行动不便,只好留在南京养老,许世友得知后老首长的顾虑后,二话没说答应下来,不顾当时特殊环境的影响,常常对老人家予以照顾。

或许,这便是破除两位将军不和传言最好的证据吧!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点击头像进入主页观看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