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持续两年多,双方损失惨重。俄空军虽贡献巨大,但损失上百架战机,数目惊人。此外,俄军执行数十万次轰炸,乌克兰城市满目疮痍,遍地废墟。
俄军战机受损,凸显了其空中力量的薄弱环节,成为不可忽视的硬伤。
俄罗斯空军开战初期信心十足,因空中力量在数量和装备上优于乌克兰。然而,战争至今,俄军战机损失严重,包括战斗、攻击、直升机及部分运输、侦察机。
早期数据惊人,2022年3月底,乌克兰称已击落俄军131架固定翼飞机与131架直升机,共262架。数据或有夸大,但即便打折,俄军损失亦重。且战争持续两年余,损失数字定增。
具体而言,俄军损失了多架主力战机,如支援地面的苏-25,擅长低空飞行却易遭乌防空火力打击;先进多用途的苏-30与苏-35战斗机,旨在争夺制空权,亦未能幸免。
苏-34战斗轰炸机损失多架,其能携精确制导武器,理论上威力强大,实战中却频被击落。直升机如卡-52和米-8在战争初期损失严重,尤在基辅附近战斗中。
俄军飞机频繁坠落,因乌克兰防空系统强大。乌克兰空军虽小,防空网却难突破。“针”式和西方“毒刺”导弹,对低飞俄机构成威胁。操作简便,游击战利器,令俄飞行员不敢低飞。
乌克兰除便携式武器外,还拥有S-300防空导弹系统,虽老旧但擅长应对高空目标。后期,西方提供“爱国者”等更先进防空系统,增加了俄军高空轰炸的难度。
提到典型战例,战争初期基辅附近安东诺夫机场争夺战显著。俄军欲以空降兵速占,遭乌防空部队导弹火炮猛击,运输机直升机损失惨重,计划落空。此败显乌防空实力非虚。
俄军损失影响显著:装备与人员损失巨大,战机坠毁损失数千万美元,飞行员培养成本更高;战术受制,高空投弹降低轰炸精度,支援地面部队效果减弱;士气受挫,飞行员心理压力增大。
30万架次轰炸后,乌克兰受损严重。具体状况需详细阐述,但无疑面临重大破坏与挑战,轰炸规模巨大,影响深远。
俄军轰炸频繁,俄空军与导弹部队持续活跃。开战至今,乌克兰城市及基础设施遭无数空袭轰炸。截至2023年9月,俄军已完成超22万架次空袭,投掷弹药达60万吨。
这意指何许规模?近乎二战中部分大型战役的轰炸总量。战争未歇,至今,该数字或已逼近乃至超越30万架次。
俄军轰炸目标广泛,首选军事设施如军营、指挥部、机场及弹药库。同时,铁路、桥梁、电站、油库等基础设施亦受重创,旨在切断乌后勤与经济命脉。但乌方设施分散隐藏,效果有限。
最让人揪心的是平民区损失。情报失误或武器精度不足,致俄军常“误伤”居民楼、学校、医院。俄军初用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武器,库存不足后,改用无制导老式炸弹,导致平民伤亡增加。
马里乌波尔是轰炸重灾区,2022年春,俄军围困并地毯式轰炸此港口城市,致其成废墟。数万平民丧生,幸存者撤离,城市空置。
哈尔科夫,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因邻近俄罗斯边境,频遭俄军炮火与空袭。市中心建筑损毁严重,居民被迫躲入地下室生活,处境艰难。
基辅状况略优,作为首都,防空力量最强。但俄军仍不时以导弹和无人机偷袭,居民区及关键设施受损。敖德萨、赫尔松、扎波罗热等地亦遭轰炸,城市功能近乎瘫痪。
轰炸破坏深远,乌克兰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电力系统首遭打击,多地断电断水,冬季尤为艰难。交通网络亦受重创,物资运输受阻。经济方面,工厂停产,农业受损,粮食出口大幅下降。
联合国数据显示,开战以来超1000万乌克兰人逃离家园,数百万赴波兰、德国等国避难,余者多成“内部流民”,依赖救济,心理创伤深远,需数代恢复。
这场空战揭示了何种信息?它表明了空战中的战略战术、实力对比及战斗结果所蕴含的关键要点。
俄军空中投入巨大却未获决定性优势,原因待探究。俄空军规模与装备远超乌克兰,战前多预计乌难持久。然而,俄虽猛烈轰炸,未能空中压制乌,且自身损失严重。
乌克兰防空网超乎预期,S-300与西方武器结合成网,虽非万无一失,却让俄军受损。后期乌克兰获无人机,能袭俄机场与后勤,加剧俄空军困扰。
俄军自身问题是另一原因:飞机多为苏联老型号,维护不佳,实战故障率高;飞行员训练不足,应对复杂战场迟缓;指挥协调不畅,空军与地面部队配合差,支援目标不明确。
轰炸成效存疑。乌克兰军队未垮,民心未散,西方援武不断。乌方凭分散战术与地下工事抵御压力。俄军战机减少,轰炸减弱,资源渐耗。
这场战争不仅是军事较量,俄轰炸乌致破坏并引发国际反弹。西方频制裁俄,其能源出口受限,经济压力大增。乌靠援助与民志,愈发顽强。战争长期化,考验双方,深刻影响全球格局。
俄乌战争持续,俄军战机损失与轰炸成焦点。空中优势未能压垮乌克兰,反致自身重创。乌克兰虽遭重创,但仍坚持战斗,展现出顽强韧性。
冲突结局难料,但战争无胜者明确:俄军损百架战机,乌克兰遭30万次轰炸重创。双方代价沉重,且影响能源、粮食、国际关系。未来不明,期盼和平早日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