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进入武庙十哲是否合理?

访风聊历史 2025-04-28 10:36:40

诸葛亮有进入武庙十哲的资格,这一点,肯定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但同时,诸葛亮的战绩不够耀眼。在历史上的诸多名将当中,战绩比诸葛亮的更夸张的,也能找出很多人,这确实也是真的!

那么,既然诸葛亮的军事水平,未必能稳居史上前十。那他为什么却肯定有资格,进入武庙十哲呢?

原因很简单!

因为武庙十哲,压根就不是评选史上最能打的十个将军!

真正的武庙十哲,指的是最有资格作为后世武将榜样的十个人。

这就要从武庙十哲的评选说起了。

在唐朝中期的时候,因为唐朝版图过于庞大,后来,唐朝必须长时间在边疆维持常备军队。

而为了养活这些常备军队,减少运输补给的开支。后来唐朝皇帝又不得不下令,让这些士兵,在边疆逐渐开始屯田,自己种地养活自己。

于是,到了唐玄宗时代,所谓的‘军镇’就开始逐渐出现了。

而随着军镇出现,一个军镇的管理者,不光要管理下面的军队,而且手头还有大量的土地。

这样一来,这个将军的权力,就有些过大了。

而唐玄宗其实也预料到,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此时的唐玄宗越来越觉得,有必要给下面的武将,树立几个好的榜样。

于是就这样,开元十九年,武庙出现了。而在武庙当中,唐朝需要选几个代表性的人物,作为后世将领的标杆。

在评选武庙祭祀人员的时候,当时的唐朝高层,大致制定了几个标准。

第一,这个人得有一定的战绩,本人确实能打,战绩得撑得住。

第二,这个人最好在军事理论方面,有很大的贡献。他可以是留下了一部兵书,对后世领兵打仗的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可以是他的战绩案例,对后世战争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三,这个将军要忠于皇帝,忠于国家!他打得那些仗,必须是为国家和皇帝去打的!如果他是一个奸臣,或者后来篡权夺位,那也是不行的。

除了这三个标准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隐形标准。那就是唐玄宗本人生活在唐朝中期。所以,这个名单里面的人,必须得是唐玄宗时代以前的人。

就这样,按照这套标准,唐玄宗下令,将姜太公放在武庙正中央,作为主要的祭祀对象。因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姜太公是第一个留下《六韬》,教会了后世如何打仗的人。

而在姜太公之外,当时唐朝又选出了十位牛人,陪祭姜太公左右。这十个人,分别是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

在这十人当中,诸葛亮、李靖、田穰苴、孙武、吴起,都是明确有兵法书籍传世的。而另外五个人当中,白起是历史上第一个玩转大规模歼灭战的狠人。韩信的背水一战、十面埋伏等战例,第一次全方面展现了奇正相合的打法。

李勣灭高句丽,第一次完整展现了如何消灭一个强盛的农耕政权。张良的下邑之谋,直接从战略角度,指导了整个楚汉战争。乐毅统领五国伐齐,第一次明确展现了‘仁义之战’到底该怎么打。

总之,能够进入武庙十哲的人,基本上都是后世武将的标杆人物。而且,后世将军学打仗的时候,需要拿着他们的兵书或者案例来学习。

而相比之下,卫青或许战绩更耀眼,但是卫青在军事理论方面,没有突出贡献。而且卫青出身外戚,这个出身也让他很难承担这个标杆作用。

再比如后来的戚继光,戚继光几乎符合武庙十哲的所有评选标准。但他生活在唐朝之后,自然也就没法进这个组合了。

当然,就算是进了武庙十哲的那几个人,按这个标准来评判,其实也有很大争议。比如说诸葛亮,有人认为他战绩不够耀眼。比如说韩信,有人认为他谋反,不忠于皇帝。还有田穰苴,战绩含金量更是明显不足。

但即便如此,如果要全方面进行考评的话,恐怕还是这十个人最为合适,诸葛亮更是其中最合适的一个人选。

因为他最适合作为榜样。

如果唐朝所有的将军,都能向诸葛亮学习,那么后来可能也就不会有安史之乱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