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比亚迪又是发布汉L和唐L,又是亮出全球功率最大580kW单电机,又是全球最快闪充全系1000V标配,按理说,这热度不得直接冲上天?
可现实是,这波操作下来,好像没掀起啥大浪花啊!
你说奇不奇怪?
这到底是咋回事?
难道是咱老百姓不识货,还是比亚迪这次玩砸了?
别急,咱这就来好好扒一扒,看看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秘密。
一、表象之下:发布会“失利”的深层原因
你品,你细品!
比亚迪这技术发布会,那是真硬核!
2024年4月25日北京车展,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易四方技术,一堆专业名词砸下来,听得人云里雾里。
可问题是,咱老百姓买车,不是买技术,是买体验啊!
你光说CTB技术能提升车身安全性,易四方技术能改善操控性,那到底能让咱开起来更舒服、更安心,你倒是说清楚啊!
说白了,就是没把技术和咱老百姓的需求连上线,这发布会,说白了,就是自嗨。
再看看比亚迪的品牌形象,这么多年了,一直都是“务实”、“技术流”。
这当然是好事,说明比亚迪有实力。
可问题是,现在这年头,光有实力还不够,还得会“撩”啊!
你看人家友商,又是跨界合作,又是打造人设,把品牌形象搞得那叫一个个性十足。
2023年上海车展,比亚迪也发布了不少新车,可整体感觉还是偏理性,跟那些追求个性的年轻消费者,就有点搭不上茬。
海外市场,比亚迪也在积极拓展,但这路子也不是那么好走的。
就拿欧洲来说,那排放法规、安全标准,严苛得要命!
再加上竞争对手一个个都虎视眈眈,比亚迪想在欧洲站稳脚跟,还得费不少功夫。
虽然2023年比亚迪在欧洲的销量涨得挺快,但品牌认知度不高、售后服务网络不完善,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问题。
二、战略抉择:王传福的“不争”哲学
说起比亚迪,就不得不提王传福。
这位大佬,一直坚持“不搞窝里斗,一起赚外国人的钱”的战略。
这话说起来简单,但背后可是有着深刻的逻辑。
王传福觉得,中国品牌应该团结起来,避免内耗,集中力量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品牌不搞窝里斗,我们一起好好发展,赚外国人的小钱钱不香吗?”这话,你品,你细品!
是不是很有格局?
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比亚迪的不对比,不立人设,是王传福亲自定下的规矩。
但有些品牌它不仅对比,还只针对比亚迪对比,比亚迪营销又不能反击。
打不还口骂不还手,确实没有那些提供情绪价值的片段过瘾。
这几年,比亚迪的销量是蹭蹭往上涨,但供应链安全问题也开始冒头了。
2022年,受疫情影响,比亚迪有些零部件供应不上,导致部分车型交付周期延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比亚迪开始自己建电池工厂、搞芯片研发,试图把整个产业链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一招,确实能降低供应链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
比亚迪的经销商网络扩张速度也很快,但也带来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
有些经销商为了多卖几辆车,就过度承诺、虚假宣传,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2024年初,就有人投诉比亚迪经销商加价销售、强制捆绑销售。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处理不好,可是会影响品牌形象的。
三、技术信仰:比亚迪的“慢”与“快”
这次发布会上,那个580kW单电机百公里加速5.5秒,引来了不少争议。
有人说,这马力是不是虚标的?
也有人说,这加速也太慢了吧!
但你知道吗?这背后其实藏着比亚迪的技术信仰和安全理念。
比亚迪用的是驱动电机复用升压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把驱动电机和充电机合二为一,既能驱动车辆,又能给电池充电。
这技术,听起来有点绕,但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节省空间、提高充电效率。
比亚迪还特别强调安全。
在他们看来,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
为了确保驾驶安全,比亚迪牺牲了一部分加速性能,把百公里加速时间控制在了5.5秒。
你品,你细品!这是一种怎样的责任感?
这么做的原因,说白了,比亚迪觉得安全比啥都重要。
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策略,相对来说,是比较保守的。
在售车型中,搭载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比例不高。
这跟特斯拉、蔚来这些品牌比起来,就有点差距了。
四、未来展望:比亚迪的突围之路
比亚迪要解决供应链安全问题,需要加大对上游产业链的投资,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比亚迪要规范经销商的经营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有人觉得比亚迪应该更激进一些,更会宣传自己一点。
但也有人觉得,比亚迪就应该这样踏踏实实搞技术。
至于比亚迪的未来会怎样?只能说,走着瞧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