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朝角力,局势微变】
朝鲜首次氢弹试爆成功后,核力量发展迅速。随着朝鲜核武器技术日益成熟,美国对朝政策出现微妙调整。
特朗普执政时,美对朝实施“极限施压”,欲以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促其弃核。朝核力量增强后,美调整姿态。2018年,特朗普与金正恩新加坡会晤,虽未达成实质协议,但标志美对朝政策转变。
拜登执政后,美国对朝鲜立场微调,仍要求实现“完全、可验证、不可逆转”无核化,但施压手段收敛。与特朗普时期不同,拜登政府更倾向外交途径解决朝核问题。
美国对朝政策调整未带来双方关系实质性改善,制裁措施依旧。朝鲜经济发展受阻,且美韩军事同盟及美军驻韩,使朝鲜对美国保持高度警惕。
朝鲜对美国释放的缓和信号态度冷淡,金正恩认识到除核武器外,朝鲜无其他筹码进行美谈。故朝鲜未积极回应美政策调整,而是加强核力量建设,以提升谈判地位。
2023年阅兵式上,金正恩展示多款新型弹道导弹,彰显朝鲜核武器技术进步。他强调,核发展旨在自卫,维护国家与地区安全。此表态虽未明言美国,但传递出朝鲜在核问题上不会轻易让步的信息。
【金正恩表态,和平意愿】
2023年,朝鲜为庆祝人民军建军75周年,举行盛大阅兵式。金正恩在备受瞩目的军事展示上发表讲话,明确了朝鲜的对外政策基调。
金正恩讲话指出,美国借军事演习和经济制裁加剧半岛紧张。他强调,美此举无助于地区和平。这反映了朝鲜对美国施压的不满,暗示朝美关系改善艰难。
金正恩谈及朝鲜军事发展目的,称主要敌人是战争本身,非特定国家如美韩。此表述委婉,却显露朝鲜不愿主动挑起战事的意愿。
金正恩阐明,朝鲜强化军力与国防非针对他国,与韩国同族不应重蹈半岛战争覆辙。此表态显示朝鲜愿改善韩朝关系,维护半岛和平稳定。
谈及朝鲜核武器发展,金正恩重申其出于自卫需要。他指出,面对外部军事威胁,朝鲜只能发展核武器保障安全。此论述虽非新见,但再次显现朝鲜对安全问题的焦虑。
金正恩讲话措辞强硬,却暗示朝鲜谋求和平。他委婉表达不主动开战,意在传达:朝鲜军事强大,但无攻击他国之意。
朝鲜的表态含现实考量,非纯善意。国力较弱,地区影响力有限,直白表和平或显软弱。金正恩需在强硬与和平意愿间求微妙平衡。
【孤立无援,核武自保】
朝鲜发展核武器,基于复杂地缘政治考量。冷战后,其面临安全挑战,苏联解体致战略支撑丧失,中朝关系疏远,孤立无援下,朝鲜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胁。
90年代,朝鲜经济困顿,韩国则借冷战后地缘政治优势经济崛起,超越朝鲜。韩建立技术先进军队,获美国支持,对朝形成军事优势,致朝鲜安全形势恶化。
朝鲜领导人意识到,为维护国家安全,需寻求非对称战略利器。因此,发展核武器成为其破局关键,即便面临国际制裁压力,朝鲜仍坚定选择此路。
2006年,朝鲜首次核试验后加入核武国家行列。此后加速核武器研发,并发展弹道导弹技术。2017年,成功试射洲际导弹,声称能打击美国本土,标志其核武发展进入新阶段。
朝鲜在发展核武器时,确立了以核威慑为主的军事战略,视核武为对抗美韩同盟军事优势的最终防线,旨在建立可信核反击力,遏制美韩军事打击,实现战略威慑。
美韩同盟为应对朝鲜核威胁,加强军事合作并常举大规模军演。美在朝周边部署萨德系统,意图削弱其核能力。朝鲜则加大资源投入,强化核武生存与突防能力。
朝鲜因外部军事威胁与内部经济困境,选择发展核武器以维护国家安全。此决策虽带来外交压力和经济负担,却被视为保障国家生存的必要措施,其成效尚需时间验证。
【核力有限,难撼格局】
朝鲜核武器虽有显著进展,但核力量存局限。作为经济实力薄弱国,其发展核武器受资源和技术双重制约。
朝鲜经济有限,制约核力量发展。核武器发展需巨额投入,涵盖研发、生产、储存、维护及升级。经济困境下,朝鲜虽投入大量资源,核力量规模仍有限。
其次,朝鲜核武器技术虽有突破,但在可靠性和先进性上仍逊于核武库成熟的大国。其核试验次数少,型号性能单一,影响核威慑可信度。小型化、多弹头化技术亦难与美俄比肩。
朝鲜核问题长期存在,或加剧东北亚阵营对立与军事对抗。分歧加深使地区战略博弈更复杂激烈,美韩强化同盟,日本谋正常化,中国战略考量,致半岛局势不确定性及战争风险上升。
朝鲜发展核武器增强了安全,但核力量受国力限制且技术落后,影响威慑力。其难以主导地区事务,或加剧军备竞赛。在东北亚变局中,朝鲜半岛安全挑战复杂,核力量能否维稳尚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