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领航,实力领跑!一所特区大学的科研突围密码!

又槐评教育 2025-03-25 03:33:22

海洋,这片覆盖地球表面三分之二的蔚蓝领域,是探索新能源、推动科技创新的必争之地。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挑战,海水制氢已是科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各国科学家尝试多种策略,以期高效、低成本地提取氢气,却始终未取得突破。

而当我们将视线移向东方,被誉为高教界“改革之子”“创新尖兵”的深圳大学,却早已在海水制氢的科研征途中,翻涌出撼动世界的滔滔巨浪。

情埋深蓝,破解半世纪难题

将时光回溯到2022年,谢和平院士团队在Nature正刊上发表了一篇有关海水电解制氢的论文。文章创新提出相变迁移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全新路径,破解了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半世纪难题。

谢和平院士团队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论文一经发表,国际学术界、产业界反响热烈,有些国际企业希望购买团队的制氢装置和原创技术。但谢和平院士团队却认为,应该将该原创技术的知识产权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于是,在随后的2年时间里,团队趁热打铁,联合东方电气进行产学研合作,擎起了科研为国、成果落地的一面锦帆。

2023年,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成功;2025年,“无淡化海水直接制氢规模化研发”陆地试验基地成功运行,为后续产品化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份来自深蓝的馈赠,正逐步转化为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澎湃动力。

2024年7月,谢和平院士团队与东方电气联合开展的10Nm3H2/h海水无淡化直接电解制氢样机试运行顺利突破

进军“无人区”,破他人所不能解之难题,谢和平院士无疑是深大科研工作者敢于探索、勇于创造的杰出代表。在无数科研精英的不懈耕耘下,深圳大学科研之花遍地绽放。20位两院院士及21位外国院士领衔的师资团队,更是擎起了深大创新研究的大旗。

瞄准生物化学的奥秘、绿色能源的浪潮、高性能计算及应用的前沿、智慧城市的未来、集成电路的微观世界……他们用行动书写出一幕幕深大传奇。2024年,1名诺奖得主、2名中国两院院士在内的23名高端人才加盟深大,再度为深大科研注入强心剂。

2024年,诺奖得主巴里·马歇尔教授加盟深大

随着飞来的“金凤凰”越来越多,深大这棵“梧桐树”也愈发生机盎然。月球取芯探矿、地下枯竭油藏残余原油的生物气化开采、智慧城市建设、肿瘤精准诊疗、高端装备与智能机器人建造、新型绿色食品研发……越来越多深大“黑科技”崭露头角,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强大引擎。

深圳大学获领嫦娥五号月壤样品

世界最大断面矩形顶管暗挖地铁车站顺利贯通,实现地铁车站施工工法的重大创新

深大黑科技“弹簧刀智能无人机”亮相高交会

聚焦前沿,于变局中锚定未来

当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身处先行示范区、大湾区,敢于探索的深大也紧随时代发展,把“前瞻目光”转向学科交叉融合。学校超前布局光电技术与材料学科群、智能信息处理学科群、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学科群等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集群,进一步赋能科研探索,也为新生代科研力量的延续培育沃土。

与此同时,学校年度SCI论文数量与专利申请数不断攀升,基础性科研创新能力已达到中等985高校水平,居地方高校前列。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显示,深大持续位列全球200强,位列内地高校第28名;在最新中国大学PCT国际专利申请排行榜中,深大更是领跑全国、位居第二,一批批成果还没出实验室,就被“资本”盯上的情况比比皆是。

正如参天大树离不开深厚土壤的滋养,这一个个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一串串实力领跑的硬核数据,亦离不开创新平台的精心培育与鼎力支持。

在深大粤海校区科技园大厦,深圳本土高校第一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就坐落此处。自2022年批准设立以来,实验室承担了所在领域数十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有力支撑了国产5G基站/终端等产品的自主研发和多个重大工程。2024年,深圳大学校长、实验室主任毛军发院士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桂冠,为深大的科创版图再添一抹璀璨星光。

像这样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深大共有5个,此外还有6个国家级重点平台、51个省部级平台和84个市级平台,创新的涓涓细流正从这些平台慢慢汇成推动产业进步的澎湃江河。

深圳大学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圳大学科研经费、年度SCI论文连年攀升

从实验室里彻夜不熄的智慧塔光,到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走廊的前沿深壑,深大以蓬勃的创新生态,持续描绘着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生动蓝图。这里优质的科创平台、顶级的人才资源,也让创新的火种能够代代传承。

2024年,深大4个由院士领衔的特色班面向高考招生,院士们将参与到本科生的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高端指导和支持。其中,土木工程(数学力学创新班)的班主任正是谢和平院士。

谢和平院士指导学生科研

“自由大胆的灵魂+耐心与执着的精神=求真求索。”

正如谢和平院士所说的那样,四十余年的时间里,深大人一次次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敢啃硬骨头、勇闯无人区,在科研创新的舞台上留下道道高光。

星河长明,鹏城风劲,深大的科创故事仍在继续,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正成为连接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在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土地上,深大人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科技的前沿进发……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深圳大学官网、官微、光明日报,澎湃新闻,软科,校友会大学排名等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