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2024年10月13日晚间八点半,Space-X 完成了星舰的第五次,一级返回地面时被发射支架的两根“筷子”牢牢地“夹住”,此时此刻人类走向火星的脚步又快了一步。
第五次试射
最近在翻阅资料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网友在谈到我国和space-x的航天技术时,除了跪舔马斯克就是嘲讽中国航天,“我国15万航天人干不过Space-X 6000人”“15万人没一个能打的”......,这些言论看的小编一愣一愣的,背后真实情况果真如此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透析一下。
网友的评价
吸纳全球顶尖人才为space-x所用
首先说明,Space-X目前的员工人数是13000多人,此数据来自2023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地区法院出具的《关于宣告和禁令救济的申诉》报告(想要这个报告的可以找小编),报告中明确指出space-x员工人数超过13000人,地区法院!这是官方给出的数据,6000人是很早之前的数据,随着效益的增长和业务范围的扩大,目前员工人数肯定会比13000更多。
美国德克萨斯州南区联邦地区法院出具的《关于宣告和禁令救济的申诉》
其次,13000人的背后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和一个庞大的从业人员,据BEA(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23年给出的统计,2021年美国太空经济的私营行业就业人数为 360,000 人,这仅仅是私营行业,不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空军、太空部队和国防部等其他政府部门。
BEA在2023年的统计显示,私营行业就业人数为 360,000 人
另一份报告,全球太空产业权威机构太空基金会发布的2023年的《太空报告》中显示美国政府太空部门去年的雇员222,300人,相较于2022年涨了10%,所以每年从业的总人数超过50万人,也就是说Space-X可以从50万人的人才库中选取最优秀的13000人才为其所用。
《太空报告》
同时,今年3月份美国招聘网站Zippia给出的数据显示,Space-X的员工大多是白人,约占 50%,其次是西班牙裔或拉丁裔,约占25%,是亚裔约占10.8%,非裔约8.5%。
美国招聘网站Zippia今年三月份的统计数据
Space-X的很多高管以及技术人员来自海外,发射副总裁Kiko·Dontchev出生于保加利亚,后移居美国;世界领先的航天器推进专家之一,梅林发动机设计者——Tom·Mueller其父亲目前来自德国和爱尔兰,猎鹰9的总工程师Balachandar·Ramamurthy是位正儿八经的印度人。
Balachandar·Ramamurthy属于典型的印度裔高管
我国的航天事业主要还是以政府主,最大的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其官网显示的数据,员工179788名,再加上航天领域的民企,我国航天领域从业人数大概在20万人。
对比发现,Space-X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招募顶尖人才,而我们只能靠国内人口选拔人才,与其说“15万航天人打不赢Space-X 6000人”,倒不如说15万人在和世界一多半的人才竞争。
相比于Space-X的发展路径,我国航天的业务更加广泛。
我国航天系统的十几万人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绝对不是大家想象得那样,十几万人全部研发火箭,真实情况是十几万人分布在从基础科研到工程开发的每个环节中,包括运输火箭研发和制造、卫星的研发制造、中国空间站的建设、登月工程、火星车、战略和战术导弹的研发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特种车辆及零部件、空间生物等等。
祝融号火星车也是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同时,我国的航天发射任务中有一些是带有政治性、战略性,例如科学研究、军事、以及深空探测等,对于这些发射,当下如果要算这笔账,那就没法算了,怎么算都是亏的。
SpaceX作为一家以节约成本、提高利润为导向的公司,其13000人的团队集中在一线开发、制造和发射任务上,并以极快的迭代速度推出新型火箭,更专注于商业化发射和载人航天,目的是快速地抢占市场。
Space-X的成功也得益于美国国内繁荣的航天经济
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23年给出的统计,2023年美国航天工业的市场规模约为4000亿美元,占2023年GDP 27.37万亿美元的1.4%,美国航天领域市场化已经很久,民营企业拿政府订单拿到手软。
美国航天领域已经市场化很久
以Space-X为例,2008年完成猎鹰-1的首飞后,2010年就收到了NASA的订单,价值14亿美元。
2012年,Space-X公司完成国际空间站的人员运送计划项目后,又成功获得了美国NASA 16亿美元订单。
2014年9月16日,波音公司和SpaceX公司赢得美国NASA提供的68亿美元的“太空的士”合同。
我们的市场化才刚刚开始,中商产业研究院最新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约为1.94362万亿元,相较于2021年的1.2447万亿上涨了56%。
2021年航天市场规模1.2447万亿
我国2021年航天领域的市场规模1.2447万亿,占当年的114.92万亿GDP 的0.11%。
我国2023年航天领域的市场规模1.94362万亿,占当年的126.0582万亿GDP 的0.14%。
2023年我国航天市场规模
相较于美国的1.4%的占比,我们才刚刚开始,所以航天领域在我国属于蓝海,随着市场化的扩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下结论未免太早。
总之,评价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公司航天能力的大小,需要综合评价,绝不是单单的某一两个指标就能表现的。
来自某博主文章的截图
今天讲这些的目的,不是给自己找借口,是想告诉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殖人,你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是因为背后有人替你们负重前行。
对于我们的航天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不要用简单的人力数量来衡量其价值,更不应该用“干不过”“打不赢”这种肤浅的语言来描述他们,每一个航天工作者都值得被尊重。
爱国不是只看优点无视缺点,更不是无脑的讽刺,爱国是正视缺点,努力改变,让这个国家变得更美好。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请点个赞或者转发,感谢小伙伴们的阅读。
正视差距不丢人。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看,国企的机制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我们的主流传统文化,也不鼓励创新。这才是差距。
说来说去,我们干不过别人是有充分理由的
井底蚌,从那看干不过,他和我国同时在零几年提出的目标,如今他还在整这些花活,我国月球土壤都取回来了你看他做不做得到?我国着陆器都在火星多少年了你看他做不做得到?股价一跌他就发这些整花活,现在整这些也是助老特竞选总统而已,搞星链也是用于军事,整花活拿拿补贴推高股价而已
为什么俄罗斯发射成功没吹的,美国失败了也成天吹,因为美国只能下舆论忽悠营销国家形象了[得瑟]
同中国足球一样的状态
喝茅台算啥,就怕喝完了,还挪用经费
其实不就是等着政府喂资源、喂饭。说得自己好为难的样子。
不谈爱不爱。当初苏27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也曾轰动一时,网上赞美声一片,最后发现只是特技飞行,在实战中并无价值。而此次火箭回收情况一样,与其耗费大量燃料及操控设备用做返航,不如伞降更可靠,其广告效应大于实际效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锈钢的星舰在技术上已经领先,保险箱里的秘密图纸还有许多,做强于说。
不是70万吗
[汗]有什么值得吹的?美国有个屁航天技术,都是俄罗斯帮忙上空间站,等国际空间站报废了美国得求谁造[得瑟]
星链技术能和空间站、探月比吗?别瞎吹了
各个国家为什么没往回收火箭的方向做,是做不过马斯克?[得瑟]
马斯克还是有点东西的,不过,霉国能吹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呲牙笑]
很多技术都是美国下放的,如果真是靠他们自己搞,都不知道搞到什么时候
为我们的航天人点赞,他们的付出到现在也迎来了许多成果和骄傲。但是差距就是差距,要正视。美国市场化的行为,会倒逼民间企业拿出更多高效控本的方案方法。另外,也不用去拿从业人数对比,应该反思为什么人家从业人数这么多,为什么人家可以吸引全球各地顶尖人才。
Space-X核心员工13000人,子系统外包。而中国航天从头到尾都自己做,都算自己的员工,
2023年5月29日,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表示,近期,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已全面部署开展各项研制建设工作,包括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飞行产品,新建发射场相关测试发射设施设备等。 2024年9月5日,“天问三号”任务总设计师刘继忠称:我国“天问三号”任务计划在2028年前后实施两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样品2031年返回地球。按照这一时间节点的话,中国将会实现人类第一次火星取样返回。 这些年,中国无论是载人航天还是独立造空间站或者月球探测正面背面采样返回以及火星探测,成功率都是百分之百,真正是说到就能做到。这下就看美国佬跟不跟,既分高下也决生死,不玩虚的,就是硬碰硬。美国到时候如果上不去月球也搞不定火星采样返回,星舰就算是能潜水都吹不动了。留给美国和美吹的时间只有4年,再不抓紧吹,以后就没机会吹啦。
小学老师喊你回炉重修数学。[笑着哭]
先把天上的3个人接下来,然后再吹
低成本稳定可回收火箭的意义确实重大,马斯克提出的推广这一理念,并掀起行业的热议对人类的发现是有积极作用的。不过我国的火箭技术已经是全球领先的了,没必要羡慕别人,作为普通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在这个方向上努力的个人和集体就好。
马斯克确实有两把刷子,但是我们国家航天工作者才是低调务实进步的典范。登月才是真的尖端技术,摄影棚内不算。登月成功才是登录火星的起点。靠化石燃料的载体登录火星属于天方夜谭。
确实,别被这种爽文忽悠了,他们现在连网都没有,不信你看看你手机能打开Space官网不[得瑟]
最可恨的就是你这种 不思进取还各种找理由开脱
真没搞明白,都2024年了,还有这么多人跪着!对于美国,既要承认有不足之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追赶的步伐,妄自菲薄不可取!
为什么美国现在发射个火箭都能拿来吹,能掩盖无能?能
星际公司明面上是1.3万人,但是他还共享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技术,所以加上航天局,这就是说,它的实际工作人数远远高于中国!!![无奈吐舌][无奈吐舌]
什么都要争第一,勇气可嘉,但要一步步来,人家先发展一下就给拱翻了这有可能吗?
对,123发射键要练习3到5年[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一堆普通人抵不过一个专家,一个关键将领抵得过数个军,这道理没毛病。大家本来就心知肚明的知道差距。反倒是提出这种讨论话题的,别有用心
点火按钮练习了⑦年你以为是开玩笑的吗
我们也可以说,在无人机技术方面,老美一堆人干不过一个大疆
看到猎鹰的总设计师是印度人那我就放心了[大笑]
我们要看到我们的进步,我们国家的进步。我们在一次次赶超。成就也不是一天出来。中国这不行那不行,你们又做了什么,为为国创新,为国家富强做了什么。不要谈什么纳税人的钱。大家还是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相信我们的民族一定会走上世界之巅。中国加油,大家加油
我们的载人航天是真的从无到有一点点积累出来的,space-x都是买的现成的技术,人员都是从美国航天领域挖过来的,这能比?
原来我也很欣赏发达国家的某些方面,但至从我们各种高精尖武器如雨后春笋一样都冒出来后,我就不相信西方国家的小作文了,呵呵,相信毛爷爷的话,美帝是一句话都信不得,信了轻则国家困顿,重则亡国亡民……
好吧,他们很厉害,你赶紧加入他们吧[呲牙笑]
怎么说呢,有的人说,我表扬别的国家,批评自己国家,是正视自己,但是请问,你撒泡尿照照自己了吗?这事儿,轮不着你个屌丝来批评,你先有资格去学航空航天专业再说吧
在当下航天领域的商业环境不可能成熟。所谓商业最多是超级亿万富翁的玩法而已
Space-X只是一個門面,真正幕後是NASA。
敌人的漂亮武器就不要喝彩了
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有突出创新难
这么多年下来,没有创新,说不过去!
同等条件下,国企肯定干不过私企嘛
硬洗
说话得说全,几十万的美国航空工业人员,也干不过一个马斯克。[笑着哭]
键盘侠可以用用接住火箭[得瑟][得瑟][得瑟]
多思考一下为什么留不住出国的人才。
打不过就打不过,非得找种种借口。别人就全是世界人才,那我国那20万算啥?
美国配不上马斯克,飓风吹坏那么多人的家,马斯克想救灾居然被政府阻止
这么厉害的技术,美国倒是先把空间站的宇航员接一下。。。。
那你一个国家吸引人才都吸不过一个公司,那岂不是更丢人。
真有意思,你怎么不看看全球有几家做商业航天的?
中国 应该可以大胆的去尝试
收了美国的营销费用,鼓吹下就算了,没有钱收的人也在那舔就是真蠢了
网上有很多人讲话完全没有依据,张口就来不可信。不过有一个事实,就是私人企业跟原有的军工体系走了不太一样的研发思路。以前这种航天技术讲究一步一个脚印,宁可错杀一万不漏网一个,成本不是问题,再可靠也要多多冗余备份。私企更看重费效比,摸着石头过河,失败了也不会被撤职丢官,不关心政治意义,只要花最小代价进步了就是成功。哪种模式更成功可能还需要活久见
别狗叫丢人现眼,不足就要虚心
想表达什么意思,用的中国技术?还是华为万物互联技术?
造谣成本低,处罚力度低,让他们肆意妄为,
承认一下别人比自己优秀就那么难吗 最重要是派出特工获得哪些关键技术为我所用
看似是一个公司,实际上全球绝大部分资源都能为他所用
把落后说的理直气壮!!![点赞][点赞][点赞]
[笑着哭]我们侧重点不一样,眼光放远一点,航天不只是回收技术那么简单
欢实不了几年
脑子是个好东西!
中国比亚迪80万员工吊打特斯拉
有啥用一切为了有钱人富豪 环游太空,又不是啥人类文明
它那几个差点成功烧掉了多少钱?
为什么那么多的精英都去了美国?
中国做火箭回收也成功了。
美国的优势,可吸引全球优秀人才
人家是全球招人才,这一点我们能比吗?
他们以为航天集团只造火箭是吧。其实弹道导弹也是航天集团造的
你咋不说14亿?[得瑟] 别被表面忽悠了!
NASA给马斯克提供大量技术,人力物力,不然他也不会这么牛,当然他也很优秀。但咱们起码建立北斗,空间站等等这些也是一等一的技术。
space很一般
第一我国航天起步相当之晚,但这么多年的自主研发保前三没问题,并且在大多数国家航天事业停摆的情况下我们每年都在小步快跑的继续推进,时间问题。 第二马斯克人家有钱还有国会拨款,可以从全世界网络人才,钱到位啥人才都能招来。他们拿全世界的人才跟咱一家之科技对比,那纯纯是故意挑事。 第三我国现状不需要举全国之力去搞航天,这些技术还没到发展快了就统治全世界的地步。就跟当初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努力搞钱,看似啥都不行,结果突然间军舰五代机各种高新技术下饺子了还世界顶尖了。这么现实的例子摆着有些人就是装看不到非要方方面面拉踩一下,就往外了说,京剧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把咱俩现在的任务完成好了,国力强盛后别人的努力不就是自己的成果了。 最后还是夸一下老马,航天这玩意虽说利大于弊,但是对资本来说回本太慢,没有一个强力的政府和环境没几个人愿意去投资搞,老马在资本世界干出这种成绩,确实值得夸一下。但是傻逼们老是把一个公司和一个国家互相拉踩一下,就纯纯是父母不健在闲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