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观察 3分钟分析 点赞关注支持
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战火不仅没有熄灭,反而愈演愈烈。加沙,这片被炮火吞噬的土地,成为国际目光的焦点。如今,以色列再度调兵遣将,5万大军蓄势待发,战争的烈焰随时可能再度升腾。
3月23日,以色列军方突袭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的纳赛尔医院,直接“送走”了哈马斯政治局成员伊斯梅尔・巴尔胡姆等5人。至此,哈马斯政治局已有至少11名成员在以军的密集打击下丧命,其中两人甚至在境外遭到定点清除。
这场“高层大换血”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哈马斯政治局主席伊斯梅尔・哈尼亚,他在2024年7月31日于德黑兰遭遇袭击,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事后大方承认:“没错,就是我们干的。”哈尼亚身亡后,叶海亚・辛瓦尔接任主席,但仅过了4个月,便在2024年11月16日的军事行动中“离线”。而哈马斯政治局副主席萨利赫・阿鲁里,则在黎巴嫩贝鲁特南郊的哈马斯办公室里,连同其他5人一起,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终结章节”。
这一连串行动让哈马斯政治局元气大伤,16名成员如今已折损过半,组织结构面临重塑。然而,问题来了:哈马斯政治局与其下属的军事组织卡桑旅,究竟是“上命下行”,还是“各自为战”?以色列的“斩首战术”能否真正削弱哈马斯的战斗力,还是只是在用刀砍水,徒增仇恨?
以色列5万大军集结,战火或将全面升级然而,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以色列不仅仅满足于“高空点杀”,现在正计划重新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彻底改写加沙的命运。据可靠消息,以色列国防军正在调集5个师,共计5万士兵,准备在未来几周内强势推进,甚至不排除直接对加沙实施军事占领的可能性。
如果这一计划成真,那么加沙地区将迎来自冲突爆发以来最严峻的局势。以色列军方的算盘无非是:一方面吞并更多领土,彻底控制加沙;另一方面,则是以更大规模的军事施压,逼迫哈马斯释放被扣押的59名以色列人质。
但事情真会如以方所愿吗?哈马斯深耕加沙多年,其地道网络密布,火箭弹库存充足,并非一触即溃的对手。以色列若贸然推进,很可能陷入旷日持久的巷战泥潭,而国内民众对战争的耐心已经严重透支。毕竟,以色列社会的主流呼声是“救人质”,而不是“炸废城”。
更具争议性的是,以色列内阁3月22日通过了一项政策,决定设立“自愿移民事务局”,为加沙居民“提供帮助”,让他们迁往“愿意接收”的第三国。国防部长卡茨拍着胸脯保证:“所有离开的巴勒斯坦人都会被安全送走。”然而,国际社会对此却是一片谴责声,巴勒斯坦方面更是怒斥:“这哪里是‘自愿’,分明是强制驱逐!”
这一政策的本质,是以色列试图将加沙巴勒斯坦人“温和清除”,让这片土地逐步变成“无主之地”,进而完成长期吞并。而这不仅仅关乎加沙,也关乎整个巴勒斯坦的未来——如果加沙被蚕食,那巴勒斯坦国的希望也将变得越来越渺茫。
大国角力,中东棋局再变国际格局的变化也让这场冲突更加扑朔迷离。过去一年多以来,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接连遭受重创,叙利亚阿萨德政权风雨飘摇,伊朗的地区影响力大幅衰退,而土耳其国内则爆发了十年来最严重的政治抗议浪潮。中东大国自身难保,无暇他顾,给了以色列难得的“战略窗口期”。
与此同时,美国的全力支持,更是让以色列底气十足。内塔尼亚胡政府此刻完全不顾国际压力,摆明了就是要借机扩张。面对这一情势,阿拉伯国家乃至伊朗该如何应对?
编辑
加沙,是最后的防线如果任由以色列在加沙大举推进,中东格局将彻底改写。丢掉了加沙,巴勒斯坦将陷入绝境;丢掉了巴勒斯坦,黎巴嫩的安全将不复存在;而约旦、叙利亚等国,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历史已经一次次证明,侵略者的野心从不会止步于眼前的战场。一个国家的土地如果可以被拿走一次,就能被拿走第二次。如今,中东各国必须做出选择——是坐视加沙陷落,还是在这里筑起最后的防线?
战争的火焰已经燃起,而这一次,扑灭它的机会,恐怕不会太多了……
以火烧不尽,春风又袭以
野火烧不尽,春风再袭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