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将生产2纳米芯片了,芯片制程极限在哪?能比原子还小吗?
传统意义上的“摩尔定律”早已死去,现在的只是“狗尾续貂”。原则上说,硅基材料到了3nm就是极限了,而1nm几乎是很难到达到的梦想,当然可以通过改变衬底、晶体管材质、以及工艺去试探0.1纳米制程的良率,但是经济性显然不高。原子间歇为0.1-0.3nm,想要突破这个极限显然在硅基材料领域很难实现。
从目前的趋势看,必定是碳纳米管、纳米线以及三维的制造工艺等新器件和新材料。当然,现在极富前景的量子计算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台积电将要进行2nm芯片的量产,意味着其将彻底放弃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工艺,转向GAAFET(环绕栅极场效应晶体管)工艺,而这边台积电此前的计划提前了2年以上。
高端制程的芯片其实就是为了在更小的面积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如同开发商盖房子一样,鸽子笼一样的房子,虽然节约空间,能住更多人,但是带来的人居环境也不怎么样。
放在芯片上也一样,5nm时代芯片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除了良率不高以外,性能提高其实也很有限,功耗方面也有翻车的迹象。
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工艺在3nm制程的时候,其实就到达了极限,再往下面发展,无论是鳍片距离、短沟道效应还是材料已经到达阈值,容易出现量子隧穿效应,我们可以理解为“漏电”,这样这个晶体管就失效了。
其实7nm时芯片发热就已经很严重了,5nm芯片的发热和良率都不尽如人意。为了给摩尔定律续命,科学家们想到了很多办法:新材料、新工艺、新平台。
不过,在此之前,科学家们还有“绝招”,就是采用GAAFET(环绕栅极场效应晶体管)工艺。
GAAFET是FinFET技术的演进,其四面都被栅极围绕,从而再度增强栅极对沟道的控制能力,有效减少漏电。
目前,GAAFET也有四种方式:纳米线、板片状结构多路桥接鳍片、六角形截面纳米线、纳米环。
而三星选择的就是MBCFET架构,而台积电则是紧随其后采用同样架构。这样的好处就是GAAFET的栅极对沟道的四面包裹,源极和漏极不再和基底接触,也就最大可能避免漏电。
即便如此,2nm的良率和功耗、发热方面的参数也不乐观,23年6月30日,台积电正式宣布为苹果和英伟达试产2nm产品,并且公布了技术路线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其采用了纳米片电晶体(Nanosheet)代替了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宣称功耗降低25-30%,速度提升10~15%。但是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虽然台积电方面没有公布投入资金,三星称其3nmGAA的成本可能会超过5亿美元,预计2nm花费的也更高。
不过,无论如何,综合成本高、性能提升有限,发热问题难以解决等都给现有的芯片制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想要彻底变革,必须变更赛道。
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为代表的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的前景已经被证实,接下来就是更换材料上的较量。
研究表明,晶体管有源极,漏极和栅极,栅极负责电子的流向,它是起开关作用,在1nm的时候,栅极已经很难发挥其作用了。而通过二硫化钼(MoS2则会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其介电常数非常低,可以将栅极压缩到1nm。
1nm是半导体发展的生死节点,当穷尽材料、工艺无法继续推进集成电路发展之后,摩尔定律就可以彻底宣布死亡,那么必定是迎来下一代计算,比如量子计算机。
到量子计算时代,无论是光刻机工厂,还是芯片制造厂,都会迎来新一轮的洗牌。#万物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