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俄乌开战到现在,欧洲经济普遍走出困境,唯独德国陷在泥潭里不能自拔。
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德国经济环比下降0.4%,2023年一季度环比下降0.5%,二季度增长等于零。
进入三季度,随着沙特、俄罗斯减产,预计石油、大宗商品的价格会再次上涨,德国的下半年只会更惨。
有机构就预测,2023年德国的经济总量将会下降0.4个百分点。
虽然0.4%的伤害不大,但对于德国的侮辱性却极强。
要知道,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长2.4%,日本增长2%,欧盟勉勉强强维持住了0.3%,就连被制裁的俄罗斯,经济也是一路往上走。
全球二十多个主要经济体,德国是唯一一个连续六个月负增长的国家。
从技术上讲,德国已经陷入到了经济衰退。
按照德国联邦统计局的说法,通货膨胀、高利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今年一季度,德国家庭的消费支出环比下降了1.2%,二季度则出现了停滞,持续的高通胀不仅严重打击了老百姓的消费热情,同时也拖累德国的经济增长。
为了解决高通胀,德国政府就只能学习美联储不断加息,结果通胀的问题没解决,反而还加大了企业的负债成本,制造业要么停工停产,要么就跑到成本更低的国家投资建厂。
根据德媒报道,宝马、大众、巴斯夫三家企业在美的投资预算超过100亿美元,仅在去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就吸引了60多家德国企业,而那些跑不掉的中小企业就只能留在国内死给德国政府看。
仅在7月份,德国申请标准破产程序的公司就达到了1478家,同比增长了23.8%,债权人索赔金额达到了40亿欧元,是去年同期的近一倍。
而在出口方面,由于受到全球需求疲软的影响,1至6月,德国的出口总额为7978亿欧元,同比增长了3.3%,但汽车及零部件却下降了6.6%。
按照目前的预测,德国三季度的情况也不会太好,根据最新发布的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8月德国PMI指数跌到了44.7,是2020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德国已经不再是欧洲经济的增长引擎,而是欧洲经济的刹车片。
表面上看,是俄乌冲突、能源价格上涨、国际需求下降对德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
但本质上,是去全球化的时代,德国模式已经玩不下去了。
要讲明白这个问题,咱们还要先搞搞清楚,什么是德国模式?
02
众所周知,二战之后德国经历了全面的经济崩溃,当时的财富总量仅相当于1880年的水平,领土也被一分为四,盟国甚至一度要把它改造成一个农业国家。
但随着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美苏进入冷战时代,东西两徳作为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前线,居然成了两大阵营扶贫攻坚的重点窗口。
1949年,西德加入马歇尔计划,并成为欧煤钢共同体的创始国,西德一方面获得了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还整合掉了上游资源,这为战后工业恢复打下了坚实基础。
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并被美国奶出了“莱茵河奇迹”,50年代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73%,成为世界顶级经济体。
而同时期的东德,在老大哥血的供养下也混得风生水起,一直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外宣传形象大使。
七十年代的东德,96%以上的家庭都用上三件套(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一半以上的家庭拥有私家车,几乎人人端着铁饭碗,肉蛋奶消费水平完全碾压对面的西德。
但到了八十年代画风突变,由于苏联经济雪崩,集团内部矛盾就彻底搂不住了,第一个跳出来的是波兰,不仅宣布脱离华沙,还把国号、国徽也一起换了,随后就马不停蹄地跑到西欧谈加盟。
接着,匈牙利、捷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也有样学样纷纷宣布独立(脱离华约组织),东欧巨变,东德也陷入经济危机,政府一下背上了3000多亿马克的巨额债务。
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德国戏剧性地完成了统一。
不过统一后的剧本并不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按照一般理解,东西两徳的工业基础本来就非常完善,统一之后应该一路火花带闪电走上经济腾飞的不归路。
但事实却完全相反,虽然统一带来了消费需求和投资刺激,德国经济也在1990年和1991年出现了短暂增长,但随后的几年里,德国便陷入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首先就是全球经济恶化,日本泡沫破灭结果导致德国出口市场萎缩。
其次就是东德经济拉胯,严重拖累了西德的经济发展。
统一之后,西德不仅要偿还东德的债务,还要承担对方的基础建设和全民福利,每年支付的资金相当于GDP的3%到4%,仅仅十年的时间,西德就为统一付出了大约2万亿美元的代价。
如果把二战结束到两徳统一作为第一个阶段,德国能够再次崛起的关键是拥有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经济上被美苏奶出了高度,国防安全又背靠两大军事集团。
即便实现统一后,德国在军事上的投入也只占GDP的1.2%左右,远低于北约成员国规定的2%,这让德国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
到了90年代末,随着东欧国家纷纷加入欧盟,拿破仑、希特勒没能完成的欧洲大一统,居然在市场经济的捏合下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这给整个欧洲都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
理论上讲,欧盟也可以看成一个国家的阉割版,它对内统一货币、取消关税,大大降低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投资风险,对外统一话术,还能凭借体量优势掌握谈判的主动权。
对于德国这样的先发国家,统一的大市场就意味着资本扩张和完整的制造产业链。
后来的国际分工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德国负责技术研发,东欧国家提供矿产原材料和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出来的商品则出口到全球市场。
2000年后,中国加入WTO,又为德国打开了一个12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仅在2002年,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就达到了51.3万辆。
随后的10年里,施罗德和默克尔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性改革,德国因此迎来了一波高速发展,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7%,远高于欧盟整体水平的1.4%。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德国被称为欧洲的经济引擎,曾经被纳粹折服的东欧国家,如今又拜倒在德国的经济掌控之下,就连世仇俄国人也是围在德国身边不能自拔。
03
如果从行为本质上讲,俄德两国属于相爱相杀又相互成就的一对儿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自20世纪70年代起,苏联就是德国稳定的能源输出国,东西两徳统一后,尽管乌克兰等东欧国家表示强烈反对,但德国还是与俄罗斯合作建设了北溪管道。
在德国的能源结构里,煤、石油和天然气占到了消耗总量的80%以上,三者比例不分上下,但最大的供应方都来自俄罗斯。
反过来,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也严重依赖德国市场。
据统计,2019年俄罗斯向德国输送了大约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3000万吨的石油和2000万吨的煤炭,占到能源出口总额的65%左右。
可以说,德国和俄罗斯在经贸关系上是绝配,德国是制造业大国,而俄罗斯则是能源和原材料的输出地,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去看,德国明显占到的便宜更多。
也正是因为经济利益的深度绑定,默克尔对待普京的态度那是极度暧昧,在她执政的十六年里,不仅顶着美国压力开通了北溪二号,还在克里米亚危机和乌东乱局中,极力充当和事佬,避免俄罗斯与西方彻底翻脸。
与其说欧洲离不开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不如说只有德国离不开。
俄罗斯天然气的本质其实是个成本问题,说白了就是烧俄气比烧煤、烧木头便宜,德国不是没有替代能源,而是替代成本太高了。
失去廉价的俄罗斯能源,德国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讲到这儿,咱们做个小结。
简单来说,德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四根支柱:
一是北约的安全保障可以让德国减少国防开支,把精力全部放在经济发展上;
二是俄罗斯的廉价能源支撑了德国的工业基础,并降低了企业成本;
三是欧洲统一市场,特别是东欧国家帮助德国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这让德国商品更具全球竞争力。
四是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为德国提供了庞大市场,中国腾飞的那十年,也是德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那十年。
如今,这四根柱子折了二个半。
首先美国对德国的意见很大,特别是在俄乌战争和中美脱钩的问题,德国即当又立,这让美国、欧洲都非常不爽。
在去全球化以及地缘冲突不可控的情况下,德国也只能被动增加军事投入,2023年的军费预算达到了1037亿欧元,比2022年增长了82%。
未来德国只会持续增加军费开支,2026年的预算可能会达到GDP的2.5%。
其次,能源脱钩对于德国的经济影响非常大。
2021年也就是俄乌开战前,德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达到了1070欧元,占到能源进口的23%。
2022年,德国对外能源的进口额超过了3000亿欧元,同比增长50%,其中天然气支出翻了一番,达到2000亿欧,原油和煤炭的成本也在明显增长。
也是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德国的工业增量开始明显放缓,到了2023年已经出现了连续负增长。
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巅峰时期的CPI达到了8.8%,德国央行多次加息也没个卵用,2023年依然维持在7%以上的高位。
最后的那半个,就是中国经济也不给力,消费需求在减弱,汽车产业上的竞争却越来越猛烈。
2022年,德国与中国的贸易额为2300亿欧元,同比下降了3.2%,整体贸易顺差由2021年的1700亿欧元,暴降到1300亿欧元,未来受全球经济复苏影响,德国的出口贸易还将进一步下滑。
德国命运的转折点,就出现在默克尔退休舒尔茨接任这一年半上。
因为有默克尔的存在,欧俄始终维持斗而不破的状态,结果舒尔茨上台一年多,德国就从经济领头羊沦为拖后腿的角色。
舒尔茨政府不仅没有守住能源这根命脉,还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栽了跟头,特别是对俄制裁上,德国遭受的冲击最大,制造业跑掉了一大堆,经济也处于休克状态。
在对中国的态度上,舒尔茨也是既想赚钱又不肯出力,面对美国的压力也是表现的非常拧巴。
只能说,舒尔茨的能力远不如施罗德和默大妈,德国的影响力在下降,经济也只会越来越拉,曾经那个躺赚全球化红利的经济模式肯定是玩不下去了。
04
不过,德国人的日子过不好,整个欧洲恐怕都睡不着,历史上德国一旦经济出现问题,整个社会都将开启暴走模式。
2017年,由于欧洲难民问题,德国右翼政党AFD在联邦大选中获得94个席位,一举成为德国第三大党。
特别是在东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AFD的支持率非常高,2020年的东部选举,AFD甚至获得了20%左右的支持率。
他们最显著的标签就是反伊斯兰、反难民,对待外来移民也极不友好。
2018年,因德国右翼分子发生的骚乱和袭击难民事件超过1800起;
2019年,参与反伊斯兰游行的人数多达8000人;同年还爆发了哈雷枪击案;
2022年德国右翼分子针对移民的犯罪数量同比上升了15%,德国的移民人口数量也从2015年巅峰时期的26%,下降到了14.7%左右。
说来也可笑,东德曾是反纳粹的热土,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年久失修的苏式建筑,但在德国统一二十多年后,反纳粹的土地上居然又出冒了“新纳粹”。
这和二战前的德国情况有点类似,一旦经济出现问题,德国社会就会刮起妖风。
当年纳粹能够迅速上台,主要手段就是煽动老百姓的仇富情绪,把犹太人和资本家描绘成社会的蛀虫,通过迫害犹太人来提升国家凝聚力。
如今的德国右翼也是照葫芦画瓢,只等一个机会。
总的来说,舒尔茨基本败光了前任留下的政治老本,在俄乌长期对抗、中美经济脱钩的大背景下,自己也只能带着德国小步慢跑。
结果还在慢跑时摔成了加勒比海盗,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德国糟糕的现状。
也许舒尔茨的伤势很快就会恢复,但德国受到的伤害可能是永久性的,随着大量制造企业出逃,德国不仅很难回到巅峰,整个社会也开始急转向右。
这对德国不是件好事,对于欧洲则更是个更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