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一下,轰20这个项目可以说是一个网络命名的轰炸机,比较正式的名称叫作大展弦比飞翼隐身战略轰炸机,实际编号,要等到正式发布了!
轰20由于展弦比大,自然不能超音速飞行,但此带来机翼面积大,升阻比大的优点,世界第一种飞翼隐身轰炸机计B2的升阻比可能在 20 左右,翼载约为330 千克 / 平方米,高翼载和高升阻比使 B-2 在保证隐身性能的同时,理论上实现了 1.2 万公里的无空中加油航程和23吨的载弹量(实际指标达不到)。
现在网友认定的轰20也是飞翼结构,但有可能采用了可以反偏的燕尾翼,在起飞降落时候升起使用,进入高空巡航状态,尾翼和机身齐平,增强隐身能力。

但因为这种大展弦比飞翼因翼展长,刚度较低,易在气动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和扭转。当飞行速度或升力增大时,机翼弯曲变形会引发附加扭矩,导致扭转角度进一步增大,形成 “弯扭耦合” 效应。机翼扭转会改变翼型有效迎角,导致升力分布不均、阻力增加,甚至引发失速或颤振。
B2轰炸机就因为这个原因损失2架。解决办法就非常复杂了,采用更高强度的材料是通常的办法,还有就是使用主动颤振抑制系统,结合传感器(加速度计)实时监测机翼变形,通过作动器(襟翼、扰流板)主动施加反向力抵消扭转。
B2那个年代还没有这项技术,现在也无法加装使用,但B21是有可能使用了这项技术。现在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也可以引入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机翼变形趋势,基本原理就是“感知 - 决策 - 执行” 闭环,将扭转控制从被动结构强化转向主动动态补偿,说起来挺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工程难题无数,所以这轰20一直没有出现!

由于大飞翼轰炸20久未露面,网络上出现了一小展弦比三角形飞翼超音速隐身轰炸机的设想,但速度快了航程载弹量就下来了,而东大国对轰炸机航程要求也比较高。
大飞翼轰炸机努努力,航程有可能达到16000公里,甚至18000公里,如果采用伙伴加油方式可以实现洲际打击,而超音速版本航程就打了很多折扣,载弹量上也不足。而超音速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存能力。而大飞翼的轰20远程作战时候确实会遇到威胁,单靠隐身能力未必能够保全,但大航程,大载弹量实在难以割舍,二战时期盟军重型轰炸机就损失惨重,大家请看以下数据:

轰炸战役次数与轰炸机数量
总体规模
时间跨度:1940 年 5 月至 1945 年 4 月,历时近 5 年。
总次数:共进行 44.4 万次轰炸任务。
轰炸机出动量:累计 144 万架次,投弹 270 万吨。
盟军损失:美国损失飞机 1.8 万架,英国损失 2.2 万架。
主要战役阶段
第一阶段(1940.5–1942.12):英国单独实施夜间轰炸,目标为潜艇基地、石油工业和城市(如科隆、柏林)。1942 年 5 月首次千机轰炸科隆,出动 1047 架飞机。

第二阶段(1943.1–1944.1):
鲁尔战役(1943.3–7):43 次空袭,出动轰炸机 18506 架次,投弹约 13 万吨。
汉堡战役(1943.7–8):四次夜间轰炸,共出动 17021 架次,首次使用电子干扰技术。
柏林战役(1943.11–1944.3):英国出动 20224 架次,美国配合昼间轰炸,损失惨重。
第三阶段(1944.2–6):为诺曼底登陆做准备,盟军集中轰炸德国交通线和炼油厂,轰炸机日出动量增至 800–900 架。
后期阶段(1944.7–1945.4):重点打击石油工业和坦克工厂,1944 年投弹量超过前几年总和。
P-51 战斗机护航效果
技术改进与作战半径
P-51D “超级野马” 于 1944 年春投入使用,配备副油箱后作战半径达 1300 公里,可全程护航至柏林。

其最大速度 703 公里 / 小时,装备 6 挺 12.7 毫米机枪,兼具空战与对地攻击能力。
对盟军的影响
损失降低:护航前(如 1943 年 10 月施魏因福特轰炸),轰炸机损失率高达 20%;P-51 加入后,损失率降至 5% 以下。
制空权争夺:P-51 有效压制德国 Fw 190 和 Bf 109 战斗机,1944 年德国空军月损失超 600 架,飞行员训练质量下降。
战略优势:盟军轰炸机编队规模扩大,1944 年单次任务可出动 1500 架,德国工业目标(如飞机厂、炼油厂)遭毁灭性打击。
对德国的打击
防空体系崩溃:德国高射炮需 8000 发炮弹才能击落 1 架盟军轰炸机,资源大量消耗却无法阻止轰炸。
工业瘫痪:1944 年德国石油产量降至 1942 年的 5%,飞机、坦克生产因燃料短缺陷入停滞。
民心士气瓦解:频繁空袭导致 750 万人无家可归,工人生产效率大幅下降。
盟军通过 44.4 万次轰炸行动,逐步摧毁了德国的战争潜力。P-51 战斗机的加入是转折点,其远程护航能力使盟军掌握制空权,加速了德国工业和军事的崩溃。尽管盟军付出了巨大代价(约 4 万架飞机、9 万飞行员损失).
所以作为战略轰炸机作用巨大,但如果没有战斗机护航作战那也是相当危险,而且这种大飞翼隐身轰炸机造价昂贵,损失不起,本来是一个比较尴尬的事情,但在歼36这种超远程战斗机出现后,就解决了护航的问题,二者都是高空巡航飞机,高度甚至达到15公里,二者都是高度隐身轰炸机,虽然歼36航程只有大飞翼的轰炸机的一半,但可以轰20本身就是可以作为加油机使用,基本上可以做到全程护航。歼36支持超远程作战,这个是其他战斗机无法提供的。

轰20+歼36二者联合作战的战斗力将是这个星球上最顶级的打击力量!
退一步说,即便没有大飞翼的轰20,现实中还有几百架轰六系列,在高强度作战时也需要远程战斗机护航,在未来作战中“千机轰炸”确实是没有,但“百机轰炸”还是拿得出来的,歼36+轰-6一样摧枯拉朽!


虽然大家一直热烈期盼大飞翼试飞的场景,但总是落空,但随着南六代,被六机的出现,相信也不会太远,总的来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