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橘罐头呐
编辑|青橘罐头呐
前言
在如今的社会,不少的女性也走出了家门,到职场上工作。
而有些女性的工作能力也是相当优秀,同样的也获得了不错的报酬,但一些女性在怀孕之后,却遭遇到了不一样的对待。
就有这样一位女工程师在怀孕后遭遇了职场不公,她的月薪从1.7万元骤降至3千元,同时还被调离原有岗位。
而面对如此不合理的对待,这位准妈妈的做法可以说是大快人心,做出了一个正确的操作,让公司“吃亏”。
怀孕引发的职场风波
赵某的职场生涯本该一帆风顺。
2022年1月,她以工程师的身份加入了一家科技公司,月薪高达17000元。
这份工作不仅薪酬可观,还能让她在专业领域大展身手,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2023年2月,赵某发现自己怀孕了。
本该是喜事一桩,却没想到成了职场噩梦的开端。
赵某怀着忐忑的心情向公司报告了这个消息,期待着公司能够体谅她的特殊情况,可惜现实远非如此美好。
这是因为根据双方签署的劳动合同,赵某的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参与具体项目和等待项目。
在参与具体项目期间,赵某的月薪由基本工资3000元(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和项目岗位津贴14000元组成,这样的薪酬结构显然给予了她较高的经济回报。
而在等待项目期间,赵某的收入则仅限于基本工资,没有额外的津贴。
这种安排不仅体现了公司对参与项目员工的重视,也反映了在项目缺乏时的收入保障机制。
虽然在项目期间,赵某的薪水相对丰厚,但在等待阶段,收入的减少可能会影响其经济稳定性。
所以这也就是为何赵某在被公司踢出项目组之后,只能拿到3000元的原因。
但这一变故让赵某措手不及,她不禁陷入了深深的困惑,难道怀孕就意味着要放弃自己的职业发展吗?
难道成为准妈妈就要承受如此巨大的经济损失吗?这种遭遇在职场中并非个例。
不少女性在怀孕后面临着类似的困境,有的被降职降薪,有的甚至被直接辞退。
赵某的遭遇并非孤例,在职场中,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
朱女士一位人力资源经理,在入职后没几个月发现了怀孕后被公司降职降薪,月薪从1.4万骤降至4000元。
卢女士在2024年担任餐饮管理者期间,发现自己怀孕后,立即向公司汇报了这一情况。
然而在调岗调薪的问题上,她与公司产生了严重分歧,卢女士认为,虽然调岗是公司考虑到她怀孕的特殊情况,但薪资从6000元降至3000元的降幅过大,她无法接受。
由于她不同意这一调整,公司口头表示将终止合同。
而这一事件反映了公司在处理员工怀孕问题时的态度,以及卢女士在维护自身权益时的坚持。
虽然调岗可能是出于对卢女士身体状况的考虑,但大幅降薪显然不符合她的预期,导致双方关系紧张。
也有人提出了更极端的观点,称如果员工连续生三胎,公司岂不是要白给81.6万?
这些言论反映出部分人对职场女性权益的漠视。
然而也有不少网友为赵某打抱不平,他们指出这种做法是赤裸裸的职场歧视,严重侵犯了女性的合法权益。
确实在当今社会,女性不应该因为生育而在职场上遭受不公平待遇。
毕竟生育是社会延续的必要条件,也是每个家庭的私事,不应成为职场歧视的理由。
面对如此不公,赵某并没有选择默默忍受,她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一决定无疑需要莫大的勇气,毕竟与公司对簿公堂可能会影响今后的就业前景。
但是如果每个人都选择沉默,那么这种不公平现象只会愈演愈烈。
赵某的维权之路并不平坦,她先是向公司提出了抗议,在抗议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之后,她选择了回家休息。
同时她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按原工资标准补齐自己孕期的差额。
不过法律始终是职场女性最坚实的后盾,在赵某的案例中,仲裁委员会最终裁决公司必须按原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这一裁决的法律依据主要来自《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八条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
这些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或者予以辞退。
不过一些网友对公司受到的惩罚不满意,认为其处罚的力度太轻了,已经构成违法行为, 应该进行严惩,而这样轻轻的处罚,就像是在纵容这样的行为。
同时法律专家指出,调岗降薪确实有其合法边界。
企业不能随意调整孕期女职工的工作岗位,除非是出于保护孕妇健康的考虑,并且必须征得员工本人同意。
确实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员工怀孕会增加用人成本和管理难度。
尤其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来说,承担这样的社会责任确实存在一定困难。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女性的合法权益,毕竟生育不仅关乎个人幸福,更是社会延续的必要条件。
同时女性自身也需要提高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在职业规划中要考虑到可能面临的生育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此外,提升沟通能力亦颇为重要。遇有问题时,应学会与公司理性沟通,探寻双方皆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光明网2025-04-18——女工程师怀孕后被调岗,月薪从1.7万元降至3千,她做了一个正确的操作
柳州晚报2024-10-08女——子孕期被要求调岗,月薪缩水3000元!公司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