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半途而废!有始有终习惯的培养

斯威国学 2025-04-03 11:03:11
智学老师问过一个问题,现在有一万块砖,要求你一天之内搬完,徒手搬,不能借助任何工具,而且不能求助任何人。你看着这一大堆砖,你知道自己肯定搬不完,你怎么办? 我听到有三种声音。 有人说,搬不完就不搬呗! 搬不完就不搬了,反映的是这个人看问题的现实想法。换一句话说,任何一件事情,我觉得搞不了的时候,我就不搞了! 有人说,我能搬多少搬多少。 这实际上是另外一种办不到就不办的表现。我能搬多少搬多少,会产生思想惰性。搬一半搬累了,有人就会想,唉!能搬多少搬多少呗!看起来好像没什么。比如你是单位的领导,你讲,把这件事情干了。员工讲,我能干多少干多少,尽自己的力呗!我对得起这份工资就行了!这个员工的思想容易产生惰性。再比方说,几个人一起干活,多数会这样讲,搬不了怎么搞?我尽力了,不能搞死我吧! 那怎么办? 其实换个目标就行。我看看我全力搬,一天到底能搬多少。 尽全力搬,搬了五千块砖,能搬多少搬多少也搬多少,也搬了五千块砖,貌似这两者有同样的结果,其实思想完全不一样。一个主动,一个被动。未来走的人生路也不一样,一个是踏踏实实往上走,一个容易半途而废。主动,一定有收获,被动,没什么收获。主动有结果,被动不叫结果。主动的人会边搬边给自己加数字,搬到两千块了,争取搬到五千块,如果他毅力起来了,搬完了,就有了成就感。如果不是的话,很难。 我能搬多少就搬多少,这是没有规划、没有策略的,反正就是搬呗! 为啥会有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路呢? 情境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不单是气候的变化,也是做事的规律。二十四节气是一个循环,有始有终,人做事都有终有始,目标达成就是下一个结果。下一个结果就是下一个开始。一件事情有始无终,半途而废就没有下一个开始,只能从头再来。 一件事有始有终,有结果,才能拿到经验,这个经验是下一个经验的基础。 哪吒中有一个台词,没有路,走出一条路。那么,没有路怎么走出一条路?一个孩子刚出生,父母讲,孩子我啥也不管你,你自己走出一条路!这个孩子会走出一条什么路?假如就妈妈和孩子两个人的情境。孩子遇到一个东西,妈妈,妈妈,这是什么?不知道,你自己觉得呢?孩子就叫这个东西不知道。 这个孩子走什么路,一定有一个过去,没有过去,他就没有路走。没有过去,哪有未来!之所以这个孩子要走什么路,一定是父母在日常生活当中所说的话影响到他。他问妈妈,妈妈,妈妈,这叫什么?叫笔。笔是干啥的?写字的。他就认识了这个笔是写字。如果妈妈说,这笔是戳人的,他就认知到这个笔是戳人的。 所以,孩子能走什么路,看着好像是他自己走的,其实,他过去有什么,他才能走出来。 比方讲,你要求一个经济学家造导弹,造飞机,他造不出来。超出他的认知,他是做不到的。好多人做事老是从头开始,有的孩子没考上大学,就去学理发,学几个月就不想干了,再去学厨师,学厨师又嫌太累,就去奶茶店打工,打工赚不到钱,就去送快递……一直在从头开始的路上。他的这条人生路,没有深度。 一件事情哪怕我干得不好,效率不高,我得把它一步步做下去,做到最后,做一个总结。这个时候,我再开始,就不是重复了。因为我对这里面无效和有效的那部分,都已经清楚了。有效的那部分怎么扩大?我在这个上面去想办法,无效的那部分怎么避免。我再开始就不再重复过去简单的行为了。但是,看起来仍然像。 就像我们练大字,如果练完不总结,看这个字练得不好,重练,很难练好。练完了看一看,是结构问题,力道问题,横平竖直问题,一琢磨,就跟下次不一样了。要是没有这个琢磨,练一万遍还是那样。 做事要有始有终,下一个行为再发生的时候,做的虽然都是同样的事情,但是会越做越好。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经验上面不断叠加,不断进化,这就叫自我进化过程。这是人最大的优势。 因为我们这个行为发生是依据上一个行为的结果。所以孩子出问题了,千万不要讲他现在才出问题,其实他老早就出问题了。只不过是他的行为不断叠加,叠加到父母忍无可忍的时候,父母才讲他出问题了。 其实父母是从一开始就出问题的时候,没有去给他修正,反而是给了他行为可以不断进化的土壤。 孩子负向的习惯是培养出来的,正向积极的行为当然也是培养出来的。做父母的看看自家的孩子,孩子有多少次拿不到任何结果?这种事情多了,孩子身上经验就少。他身上经验少了,负面情绪就多。没有结果,只剩下负面情绪。如果有结果的话,他这个结果有可能是正向的。这件事情的结果是干得不怎么好,他一总结,我下回怎么干好,变成正向情绪了。没有这种总结的时候,干得不好,因为啥?因为我妈不让我干。这就没结果。 所以,培养孩子有始有终的习惯,不管什么原因,让他干完。 一个小孩在搭积木,有的家长总是在旁边指指点点,这个地方搭得不对,那个地方不好,颜色不好看。你会发现,家长上去讲孩子不对,孩子马上火大,不玩了!家长再叫他搭,他不搭了。这样的孩子容易养成内心的抗拒。 那么,有始有终的好习惯怎么培养?即使孩子搭得不对,也要有耐心等他搭完。 所以说,孩子未来是半途而废还是有始有终,并不在自身,而在于家长。如果你已经成年,就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觉察,并加以改进。 —《情境思维理论》之五大品质
0 阅读:8

斯威国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