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和煤田下都有铀,中国“缺铀”几十年时间,原是“被骗”了?

玫瑰色之吻 2024-12-09 17:42:51

铀,这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核能、军事等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中国,作为核电发展迅速的国家,对铀的需求量巨大,自主保障铀资源供应成为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

在十几年前,中国还是一个“贫铀”的国家,如今却拥有着令世界瞩目的铀矿资源储量,那么,这些铀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从“贫铀”标签到自主保障

时间回溯到十多年前,彼时,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被公认为“贫铀”国家,有限的已探明储量远不足以支撑国家战略需求。

然而2013年的一系列发现彻底颠覆了这一认知,中国铀矿的“真实面目”逐渐显露,丰富的储量让世界为之侧目。

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几十年来坚持不懈探索的结果,也是国家战略眼光和科研人员辛勤付出的结晶。

铀,这种在元素周期表上看似普通的元素,实则是支撑国家实力的重要基石,核武器这种令人闻风丧胆的战略威慑力量,以及核能发电,这种关系千家万户的清洁能源,都离不开铀。

正因如此,铀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具有无可比拟的战略价值,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确保铀资源的稳定供应更是国家发展的命脉所在。

中国核电装机容量的持续增长,预示着未来对铀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可高度依赖进口的状态使得中国在铀资源的获取上存在着潜在的风险。

科技自立自强的能源安全之路

有人可能会好奇,既然铀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如此贫乏,那我们的核武器又是怎么研发的?

近代饱受外敌欺凌的中国,深知核武器的战略意义,于是我们决心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上世纪50年代,苏联伸出援手,派遣专家协助中国研发核武器。

但是因为一些问题,苏联将自己的所有资料,以及技术人员全部带走了,而钱学森等一批杰出的中国科学家,以其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带领中国突破重重技术封锁,最终成功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这一壮举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为中国日后在核能领域的和平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研发原子弹是需要铀的,所以在我们刚研发原子弹的时候,中国和苏联就一起进行了铀矿勘探工作,苏联专家带来了先进的勘探技术和经验,为中国早期铀矿勘探提供了宝贵的支持。

然而,受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和地质条件,勘探进展缓慢,已探明的铀矿储量十分有限,1957年,广东翁源县下庄,一群神秘的身影出现在这片宁静的山区。

年轻的地质工作者罗鹏飞和他的小分队,在勘探过程中意外地闯入了一片被花岗岩覆盖的区域,在当时的社会中普遍认为花岗岩地区不含铀矿,苏联专家也建议跳过这片区域。

然而,中国的地质工作者们并没有轻信固有的认知,他们秉持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坚持对这片“禁区”进行勘探。

事实证明,他们的坚持是正确的,经过仔细的分析研究,这片花岗岩地区竟然蕴藏着丰富的铀矿资源。

这一发现不仅打破了国际地质学界的传统认知,也为中国铀矿勘探开辟了新的方,下庄铀矿的发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证明了中国的地质条件与其他国家存在差异,也展现了中国科研人员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的精神。

两个铀矿的发现,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原料保障,也为中国核武器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陆地到海洋的多元化格局

截止目前,中国已探明的铀矿储量已达288万吨,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在铀资源保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可中国每年仍然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铀,其实主要还是国内铀矿的品位普遍不高,开采难度较大,开采成本较高。

一些高科技领域对铀的纯度要求极高,而国内的部分铀矿难以满足这些需求,二是出于战略储备的考虑,中国有意控制国内铀矿的开采速度,避免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枯竭。

铀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和战略储备至关重要,为了解决铀资源供应的瓶颈,中国积极探索新的勘探技术和开采方式。

传统的铀矿勘探方法主要依靠地表放射性测量和钻探,效率较低且成本高昂,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开始尝试“煤铀兼探”和“油铀兼探”等创新方法。

这些方法巧妙地利用了煤田和油田的勘探数据,在寻找煤炭和石油的同时,也探测地下铀矿的分布情况,大大提高了勘探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2012年,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国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砂岩型铀矿——“大岩”铀矿,估计储量高达5万吨。

这一发现不仅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铀矿储量,也标志着中国铀矿勘探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大岩”铀矿的发现,也为“煤铀兼探”、“油铀兼探”等创新方法提供了实践基础,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铀矿勘探技术的进步。

除了陆地勘探,中国也积极探索从海水中提取铀的技术,但从海水里提取铀的难度非常大,但是我们没有放弃,反而在这方面进行钻研……

从“贫铀”到如今,中国铀矿发展之路是一部充满智慧、毅力和自力更生精神的奋斗史,这条道路上,有早期地质工作者们披荆斩棘、不畏艰险的探索,有科学家们夜以继日、攻坚克难的钻研,也有国家战略的引领和支持。

科技创新是解决资源瓶颈的关键,从打破花岗岩“禁区”的发现,到“煤铀兼探”、“油铀兼探”技术的应用,再到海水提铀技术的探索,中国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铀矿资源的开发利用。

铀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开发利用铀资源的同时,我们也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努力减少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参考资料:

【1】中国石化新闻网——《探秘油气共伴生“宝藏”》。

【2】澎湃新闻客户端——《我国铀资源“对外依存度”高?》2024.2.4。

【3】中科院物理所——《大海捞“铀”,取沧海之一粟》2022.7.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