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女娲初创世,先是造了六畜,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因此这六天被称为“六畜之日”,而到了初七才创造了人类,因此这一天被称为人类的生日,也叫做“人日”或者“人胜节”。
“人日”大概是从西汉时期就已经有记载了,做为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人日同其他节日一样有着诸多的民风习俗,民间常说“人日三不做,家兴人也旺”,那么这3不做指的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不出远门民间有句老话叫做“七不出,八不归”,意思就是每逢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三个日子,都是不能出远门,或者不远行的。人们认为“七”与“弃”是谐音,认为这一天出门的话恐怕会发生一些不吉利的事情。
另外在生活中“七”往往还代表着“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可是一日三餐,每日生活的必须品,可以说是家里生活的保障。如果这些东西都没有安排妥当,那么出远门后,家里其他人的生活可能会出现问题,这其实也反应出古人对于家庭的担当。
二、不打骂吵架每逢春节,民间习俗中就有一个很重要的禁忌,那就是不能打骂孩子,不能吵架,毕竟春节是一个热闹祥和的节日,凡事讲究喜气洋洋,打骂吵架,明显会破坏节日的气氛。尤其是一些小孩子比较调皮,过年的时候父母家人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着过年无所谓。
到了初七后,年味渐渐淡了,大家也开始收心准备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有些孩子可能还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中,学习也落下了。对于家长来说,这是很恼火的,所以时不时会打骂孩子,因为孩子的问题,还可能造成家庭不和睦,争吵等问题。
大年初七既然是“人日”,其核心也是和睦相处,所以这一天是忌讳打骂吵架的,认为这是一种不吉利的行为。当然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任何时候也不该打骂孩子,父母应该采取积极、正面的教育方式,通过鼓励、引导和支持来帮助孩子成长。
三、新媳妇不留在婆家大年初七除了是人日之外,还是“火神节”,火神名祝融、回禄,又称火德星君,是司火之神。初七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火神,并且举行活动,希望新的一年不会发生火灾。
但是这一天民间又习俗就是结婚未满3年的媳妇不能留在婆家,要回娘家过,这个叫被称为“躲火”,据说留在婆家会对家里不吉利。其实这仅仅只是迷信的说法,比较靠谱的说法就是,古时候媳妇家到婆家后,一年回不去几次,除了大年初二之外,很少回娘家,所以初七接着躲火的名义,让媳妇回娘家和父母好好团聚。
四、要吃面条大年初七在多数地区都有吃面条的习俗,首先过年的时候大鱼大肉吃腻了,初七的时候来碗面条确实很适合胃口。第二就是在传统习俗中,过生日时都会吃一碗面条,称之为“长寿面”,初七是人类的生日,那么吃面条就最为合适了,寓意着健康长寿。
除了以上两种说法之外,还有说法就是初七的面条叫做“还魂面”,主要意思就是初七到了,意味着年快过完了,是时候收收心了,别总想着吃喝玩乐的事情了,吃碗面条准备迎接新一年的学习和工作。
明日大年初七,这些传统民俗大家不要忘记。话说每一年过年真的很害怕大年初七,因为初七一过意味着家人又要分开了,又要开始新一年的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