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的春天,鲁迅的手稿和一些书信手迹被别有用心的人从文化部拿走,许广平得知这个消息后,又急又气,为了拿回这些重要的文件,她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甚至病倒在床上。
在鲁迅去世后,许广平用自己的后半生保护了鲁迅的一些重要文稿,她将这资料看得十分重要,甚至高过了自己的生命,而这都是因为她对鲁迅的深厚感情。
出身名门望族的叛逆者
1898年许广平出生于广东省,她出生于一个混乱的时代,当时鸦片战争结束后,因为西方列强的入侵,国内抗英斗争越发高涨,广东地区更是成为了重要阵地。
许广平的名字承载着父亲的巨大希望。因为当时广东斗争激烈,许广平的父亲给她取这个名字其中一个原因,是希望广东能够太平。
正是因为她的名字中承载着的家国情怀,也让这个少女的命运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让她也成为了一名斗争者。
虽然她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有不少封建思想。但是在那个宣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许广平不仅能够读书,而且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还经常去图书馆读新书报。
后来到了年龄,母亲要给她缠足,许广平拼命反抗,她的反抗还得到了父亲的支持。
虽然许广平的父亲很疼爱女儿,但是也很难突破传统的观念,比如在许广平的婚嫁问题上。
在许广平小的时候,许父就给他定下了娃娃亲,这门亲事对于许广平来说是一个灾难。
第一是因为对方口碑并不好,经常在乡里为非作歹。在得知对方家中品行有问题后,许父十分后悔,但是因为早年间的约定,还是收下了聘礼。
后来许广平得知自己有这样一门婚事后,不断反抗。
在她的父亲去世后,她跑到了天津的姑妈家中,在天津她进入了女子师范学校学习,并且在哥哥的帮助下,在1922年解除了婚约。
在这一年,她也考上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
鲁迅曾经是许广平的老师,两个人真正熟悉起来是在1925年,当时许广平因为学业问题十分迷茫,于是就给鲁迅写了一封信,鲁迅当天就回了信。
从这封信开始,两个人的联系开始密切,许广平不仅经常给鲁迅写信,有时候还到鲁迅的家中拜访。
当时她对鲁迅十分崇敬,经常向他询问问题,并且在鲁迅的影响下也开始撰写一些揭露黑暗统治的批判文章。
后来因为避难许广平住进了鲁迅的家中。因为思想同频,志向一致,两个人走得越来越近。
后来两个人共同生活了十年,这十年对于许广平来说是十分甜蜜的。
虽然那个时候他们的生活条件并不好,因为鲁迅没有固定的住处,许广平不得不跟着他四处奔波,但是这十年,她十分满足。
她一边扮演着妻子的角色,一边充当着鲁迅的秘书。除了照料鲁迅的日常生活起居外,许广平肩负起了帮鲁迅誊抄稿件、校对文稿的任务。
这也是为何许广平会对鲁迅的文稿如此看重,因为这其中不仅有鲁迅的心血,还承载着他们相处那段幸福时光。
一肩两个担子
也是因为有了许广平的帮助,鲁迅这十年的创作数量远超之前。但是许广平没想到,他们之间的缘分只有十年。
1936年,鲁迅去世,悲痛中的许广平决定继续完成鲁迅的事业,她开始将鲁迅在1934年到1936年撰写的杂文编辑成书出版,后来又出版了有关鲁迅文稿的其他书籍。
上海沦陷后,有条件的都逃出了上海,当时许广平也有机会离开,但是为了保护鲁迅的遗物和文稿,许广平选择留在上海继续编辑工作。
在鲁迅去世之后,许广平除了要编撰鲁迅的书稿,照顾她与鲁迅的独子周海婴,她还要照顾鲁迅的母亲和他的原配朱安。
苦难的生活,让许广平更加思念爱人,但是鲁迅再也不能像过去一样,通过书信开解她的苦恼。
许广平只能将自己的悲伤诉诸到文字中,她曾在《纪念还不是时候》中这样写到:“你曾说过:‘我有一个担挑,一边是老母,一边是稚子。’自你死后,不自量力然而也逼于无奈的我,硬担起来了”。
一边赡养鲁迅“年高体衰”的老母,一边要照顾“体弱多病”的稚子,“然而亲友无多,相见且难,遑论照料。则其悲戚,谅不待言。所谓事姑育子,诚有未尽。倘精灵不泯,尚荷督我助我,先生先生,我向你伸手了! ”
而许广平的付出得到了鲁迅母亲和朱安一致认可,特别是朱安,在她临终前,她曾这样对外人讲述许广平对她的帮助,“许先生待我极好。她懂我的想法。她肯维持我,不断寄钱来。物价飞涨,自然是不够的,我只有更苦一点自己。她的确是个好人。”
在抗日战争时期,因为日本人得知了许广平与鲁迅的关系,而且许广平在上海文化界是十分活跃的左翼文人,所以敌人想要通过许广平作为突破口,迫害其他的进步文人。
敌人没有办法,在关押了她76天后,还是将她放了出来,这些上海的进步文人正是因为许广平才得以安全脱身,郑振铎更是称她为“中华儿女们最圣洁的典型”。
抗战后,她一边继续撰写进步文稿,宣传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一边继续收集鲁迅先生的书信手稿和抄件,编撰书稿。她对鲁迅先生的遗物、稿件的搜集和保存可以说是殚精竭虑,费尽心血。
在新中国成立后,她将鲁迅先生的遗物、房产都捐给了国家,可以说她将自己的生命都寄托在与鲁迅先生有关的一切事务上。
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但是没想到她的生命也因为鲁迅先生的书信手稿被窃走而消逝。
在特殊时期,当时的国家文物局长王冶秋担忧鲁迅书信手稿可能会遭到混坏,于是就提出了报告,要将在鲁迅博物馆保存的书信手稿存放在文化部档案室。
这个请求原本是要精心保护这批书信手稿,但是没想到被有心之人利用。
在1968年之前这批书稿都在文化部的档案室安然无恙,但是在1968年1月的时候,当时鲁迅博物馆文物组长叶淑穗等人突然得知了消息,有人私自取走了这批书稿,虽然后来这个人已经被抓进了监狱,但是书稿的下落却成了谜。
叶淑穗赶紧与许广平取得联系,希望许广平可以出面找有关部门请示寻找书稿。许广平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向有关部门写信提出请求,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回音。
于是许广平找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的董秋斯、凌山,作为许广平的老朋友,他们对许广平的身体状况也比较了解。当时许广平患有冠心病,年龄也很大,如果没有十分紧急的事情,不会在如此特殊的情况下联系他们。
当时许广平希望通过他们向有关部门递交信件,但是在面对老朋友的时候,许广平再难压抑心中的情感,在诉说事件经过的时候,十分悲痛,引发了心脏病。
周海婴得知母亲病发后,赶紧将她送到了北京的医院,但是因为当时的特殊情况,医院已经无法开展正常的医疗秩序。
许广平的病就在辗转就医中被耽误了,等到他们找到可以进行抢救的医院的时候,许广平已经抢救不过来了,在1968年3月3日去世了。
在许广平生前的遗嘱中,她这样交代了自己的后事:“我的尸体,最好供医学解剖、化验,甚至尸解,化为灰烬,作肥料入土,以利农业,绝无异言。但是,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的身体最后也听党的决定。”
周总理得知许广平去世的消息后,马上赶到了医院向她告别,在得知许广平的遗嘱后更是感动,尊重许广平对自己后事的嘱咐。
许广平就这样带着巨大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在母亲去世后,周海婴强忍悲痛,他没有忘记母亲的临终嘱托,继续想办法寻找鲁迅先生的书稿,后来想尽办法将信件送到了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对这件事也做出了批示,周海婴才放心下来,也算是全了一点母亲得遗憾。
许广平用自己一生来继续了鲁迅先生的事业,以这种方式纪念着自己的爱人,完成着他们共同的梦想。
参考文献:
1.《鲁迅的夫人许广平 ——纪念她诞生120周年,逝世50周年》 纵横2018-10-18 17: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4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