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只有6位冠军侯,第一位叫霍去病,另5位是谁,都凭啥?

河山明志 2024-08-07 21:58:45

在我国古代历史中,谈到卓越的军事统帅,西汉时期的名将霍去病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一位。他不仅身负着一代名将的光荣称号,更是在年轻时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华。

霍去病在年仅18岁的时候,就开始亲自带领军队参与战斗,率领800名骑兵奋勇突袭匈奴。令人瞩目的是,他这位初出茅庐的少年,在首次战役中就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胜利,成功击败匈奴,俘获敌军2000多人,《汉书》中载有"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的惊人战绩。

而这些俘获的敌人并非普通士兵,而是包括匈奴的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在内,其中更包括匈奴单于伊稚斜的祖父辈籍若侯产以及单于的叔父罗姑比等重要人物。

这场18岁少年的处子战不仅是他的成名之战,更是他后续辉煌战绩的序曲。随后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见证了他刷新战绩的壮举。

在经历了一场惊人的大战后,汉武帝刘彻对少年霍去病展现的卓越军事才能赞叹不已,心生欣喜。对于这位年轻将领,汉武帝不吝赏赐,授予了他一个前所未有的封号,这个赏赐更是在后世延续了数百年,衍生出新的官名和县城。

这特殊的赏赐便是封霍去病为冠军侯,象征着在三军中独占冠绝的荣誉。这个封号在历史上可谓独一无二,仅有六位人物曾获得,传世近三百年。为了彰显这一封号的崇高地位,汉武帝特意创立了冠军县,将穰县的庐阳乡和宛县的临駣聚两地改设为冠军县,成为霍去病的封地。

冠军侯的封号不仅传承了几百年,而且在整个封号历史上,仅在东汉末年之后再无人获得。冠军县更是保留了七百多年,直至唐代贞观年间才告终。

关于历史上获封冠军侯的人物,他们都取得了怎样的伟业?为何冠军侯和冠军县在后来失传呢?我们将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1、霍去病

前文已提及,霍去病在战场上崭露头角,然这只是他辉煌生涯的起始。尽管他初登场即展现出惊人的战斗才华,但更加耀眼的成就还等待着他。

年仅19岁时,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他两次率军奔赴河西走廊,直逼祁连山,成功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其中包括匈奴的王、王子、相国、大臣、将军等数百名重要人物。这场战役之后,大汉王朝西北边境几乎没有遭受匈奴的入侵。

21岁时,霍去病率领5万名骑兵深入漠北,迅速奔袭两千多里,彻底击溃匈奴左贤王部的主力,使其损失七万余人。他追击匈奴军队一直到狼居胥山与姑衍山。在此之后,匈奴节节败退,漠南地区再无匈奴的踪影。

接下来,他在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举行了盛大的祭天封礼,随后又在姑衍山(今蒙古国肯特山以北)举行了庄严的祭地禅礼。这象征着大汉朝的疆域已经扩展至狼居胥山和姑衍山。

这场战役让霍去病彻底确立了在大汉朝的战神地位,他的威名一度超过了舅舅、大将军卫青。

这便是著名的“封狼居胥”事件,可谓是历史上武将最崇高的荣耀之一。若有人询问一位武将人生的巅峰追求是什么,那他心中必然涌现出“封狼居胥”这四个字。

霍去病以惊人的战功告诉世人,一位举世无双的名将已经崭露头角。在他面前,汉朝的其他武将,甚至是后来的众多名将,都显得黯然失色。

然而可惜的是,命运对英才并不宽容,霍去病年富力强却在24岁时病逝。他就像是上天特意选派来征服匈奴的使者,匈奴一战打破,他的使命也随之完成。

2、霍嬗

霍嬗,乃是霍去病之子,生于公元前120年。在霍去病辞世后,他继承了父亲的荣耀,于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继承了冠军侯的爵位,成为第二代冠军侯。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钟爱延续至霍嬗,将所有的宠爱都倾注在他身上,希望在他成年后能够继续父亲霍去病的伟业。

然而,霍嬗命途多舛,年轻而早逝。公元前110年,他随汉武帝登泰山封禅,不久之后便因病而辞世,年仅10岁。

霍去病和霍嬗父子双双英年早逝,令汉武帝深感悲痛与惋惜。为此,他特地创作了一首《思奉车子侯歌》以纪念:“嘉幽兰兮延秀,蕈妖淫兮中溏。华斐斐兮丽景,风徘徊兮流芳。皇天兮无慧,至人逝兮仙乡。天路远兮无期,不觉涕下兮沾裳。”

由于霍嬗逝世时无子嗣,霍去病一脉从此断绝,冠军侯的封号也随之终结。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这样记载:“居,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

3、霍云

霍云,乃是霍去病的孙子,其封号为冠军侯,是在公元前67年由汉宣帝所封。

或许有人会疑惑,霍嬗既亡,霍去病一脉岂非无人继承,那么霍云是如何成为孙子的呢?

实际上,霍去病有两个孙子,分别为霍山和霍云,均为他的弟弟霍光所过继。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在霍光尚年幼之际,霍去病便将他带至长安,并倾心培养。正因如此,霍光后来得以深获几代皇帝的赏识和信任。

在汉武帝时期,霍光历任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在汉武帝临终之际,霍光被任命为托孤大臣,辅佐幼主汉昭帝。此后,霍光还废除昌邑王刘贺,推选汉宣帝刘询为帝。

霍光在汉武帝、昭帝、宣帝三朝间备受器重,位列人臣之冠,深得恩宠。而这一切,都源于霍去病当年对他的悉心培养。

鉴于霍去病一脉无嗣,公元前68年,霍光生命将终之际请求汉宣帝,将自己的两个孙子霍山和霍云过继给霍去病,以继承其衣钵,为霍去病进行祭奠。

《汉书》中载,公元前68年,霍光上表陈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征战立功,英年早逝,谥号景桓侯,绝嗣终身。臣光甘愿将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享予霍山。”汉宣帝批准,并册封霍山为乐平侯。

紧接着,于公元前67年,霍光辞世。汉宣帝颁布诏书称:“骠骑将军去病征匈奴有功,封为冠军侯。病逝,子侯继位,然早逝无后。按照春秋时代的礼制,功德善良者其子孙亦应受赏,因此将三千户封赐给霍云,封号冠军侯。”

由此可见,公元前68年和67年,霍山、霍云相继受封,前者成为乐平侯,后者则荣膺冠军侯之尊。这标志着霍云成为霍氏第三代冠军侯。

然而,命运对霍山和霍云两兄弟并不垂青。在霍光去世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66年,霍家因涉及谋反罪被满门抄斩,霍山和霍云也相继自缢。至此,霍氏冠军侯一脉彻底断绝。

4、贾复

贾复是西汉末期至东汉初年的一位杰出将领,以其勇武而著称,在东汉中兴的功勋中排名云台二十八将的第三位。

在西汉末年,由于权臣王莽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新朝,结束了西汉长达214年的统治。

然而,王莽虽然称帝,但内外朝野众多人士并不服从他的统治,国内外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西汉刘氏家族的成员,一直渴望恢复汉室的统治。

在这其中,刘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刘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刘秀在南阳率军起义反对王莽,而正是在这个时候,贾复选择投奔了他。

贾复是一位既通经典又善于用兵的儒将。他不仅博览群书,通晓经义,而且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勇猛非凡。加入刘秀的阵营后,贾复一直随着刘秀东征西讨、南征北战。

在刘秀与王莽对峙的时期,贾复屡次在关键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如击破信都、攻占邯郸、战胜真定、攻克邺城等。可以说,贾复为刘秀的崛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就了不世之功。

公元25年,刘秀登基称帝,奠定了东汉王朝的基石,贾复因其杰出的战功而被封为冠军侯。这是自霍氏冠军侯被废除90年以来的第一次,也是历史上第四位获得冠军侯封号的人物。

贾复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一特殊爵位,一方面源于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可谓勇冠三军;另一方面,或许也因为他恰好出生在当年冠军侯霍去病的封地——冠军县。

尽管贾复的战绩远不及被誉为“战神”的霍去病,然而他之所以能够获封冠军侯,足以显示刘秀对他的高度认可和厚爱。值得一提的是,与霍嬗、霍云不同,贾复并非凭借祖上的荫庇而获得封爵,而是凭借自身的卓越功绩而获得的。

此后的12年里,贾复荣耀地佩戴冠军侯的头衔,直至公元37年,他被改封为胶东侯。

5、窦宪

窦宪是东汉中后期杰出的将领,他的曾祖是东汉开国名将窦融,身为窦氏家族的后裔,堪称汉朝第一皇家外戚。

众所周知,窦太后是汉朝历史上一位卓越的女性,她辅佐了汉文帝、景帝、武帝三位帝王,借助她的关系,窦氏家族在大汉王朝的几百年历史中扎根深厚。

窦宪除了承袭窦氏家族的荣耀外,还有一个独特的身份,他的亲妹妹窦氏也成为第二位“窦太后”。

窦氏在汉章帝时被封为皇后,而在汉和帝时,她掌握朝政,再次使得窦氏家族达到了汉朝历史的巅峰。

由于这层深厚的家族背景,窦宪也因此成为当时权倾一时的人物。然而,窦宪并非凭借家族背景而自满,他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并取得了显赫的战功。与霍去病一样,他的一项重大功绩就是成功抵御了匈奴的侵袭。

当时,匈奴已经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归附了大汉,而北匈奴则一直与南匈奴、大汉保持敌对,频繁在边境进行骚扰。

正值此时,南匈奴单于请求大汉出兵征讨北匈奴。于是,窦宪开始了与北匈奴之间长达三年的大战。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仗发生在稽落山(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窦宪与北单于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北匈奴遭到重创,北单于溃败而逃,窦宪乘胜追击,一直追至私渠比鞮海(即乌布苏诺尔湖)。

接着,窦宪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在那里刻石纪功,记录了大汉的威武之举,这一壮举被称为“燕然勒功”。这与霍去病当年的“封狼居胥”功绩可媲美。

到了永元三年(公元91年),窦宪派兵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破北单于,使北匈奴溃散。这场胜利标志着窦宪终结了汉朝与匈奴之间长达300年的战争。

窦宪征服匈奴,威望鼎盛,因此被封为大将军、武阳侯,地位超越了三公,封地食邑高达二万户。窦宪一时权倾朝野,成为当之无愧的人臣之首。

然而,随着窦宪的崛起,他开始逐渐放纵自己的权力,不仅个人独揽大权,还纵容其门下的人干预朝政。窦宪的势力逐渐渗透朝野,甚至出现了一些反叛的迹象。

汉和帝看到窦宪的权势日益膨胀,感到不安,于是在汉永元四年(公元92年)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的策略,收回了窦宪的大将军职务。然而,鉴于窦宪的卓越功绩,他被改封为冠军侯,名义上有封号却失去实权。

最终,窦宪被迫放逐到他的封地,并在那里自尽。窦宪的功绩虽然堪比“冠军侯”的封号,但这个封号也成为了他权谋生涯的终结者。

6、王甫

在东汉末年,朝政被宦官和外戚牢牢掌控。东汉末年的四位皇帝,即汉桓帝、汉灵帝、汉少帝和汉献帝,都深受宦官和外戚的影响。

在这些宦官中,有一位名叫王甫的太监尤为显赫。王甫是汉灵帝时的常侍之一,当时汉灵帝刘宏年幼,朝政由皇太后窦妙掌握,这是汉朝历史上的第三位“窦太后”。

那个时候,外戚与宦官之间的争斗激烈异常。宦官以曹节、王甫为代表,而外戚则以窦太后的父亲窦武为代表。

不幸的是,窦氏家族在这场斗争中遭遇了失败,最终导致窦武惨遭王甫杀害,而窦太后则被软禁在宫中。曹节和王甫迅速崭露头角,权势一时无两。随后,曹节被封为育阳侯,而王甫则荣升为中常侍。

随着时间推移至熹平元年(172年),由于王甫与渤海王刘悝结怨。值得注意的是,刘悝不仅是汉桓帝的弟弟,还是汉灵帝的叔叔。

因此,王甫开始在汉灵帝耳边散布谣言,声称刘悝企图谋反。由于汉灵帝最为忧虑藩王的谋反,他信以为真,最终导致刘悝被逼自尽。

刘悝的离世让糊涂的汉灵帝误以为王甫立下了大功。因此,不可避免地对王甫进行了丰厚的封赏,将其封为冠军侯。

由此,王甫成为东汉末期臭名昭著的“五侯”之一,其地位更加嚣张。可惜汉灵帝的糊涂之举使得这个“冠军侯”的封号不再具备光彩,而这也正是王甫的地位在历史中不断受到质疑的原因。

冠军侯和冠军县为何在后来消失,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霍去病在过去的战绩中表现太出色,作为年轻的军神,他的军事成就足以配得上冠军侯的封号。然而,在后来的历史中,几乎没有人能够达到他那样的辉煌战绩,因此没有人能够胜任这一封号。

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冠军侯这一封号只在霍去病和贾复身上展现出了无敌的形象,其他一些人要么是依赖父辈的庇护,要么是形象太过负面。特别是,即便像王甫这样的人也获得了冠军侯的封号,让这个称号失去了光彩,显得毫无分量。因此,在后来的历史中,再也没有人被封为冠军侯。

整个冠军侯封号的历时为公元前123年至公元172年,持续了整整295年。这段时间内,冠军侯的封号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不再出现。

为什么后来冠军县也不复存在呢?

冠军县曾是六位冠军侯中的封邑,最初仅有两个乡,不过一千余户人家。随着霍去病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封邑逐渐扩大至一万多户,形成了一个相对规模较大的县城。

据《汉书》的记载,霍去病的封邑在最鼎盛时期达到了17600户。

在贾复时期,刘秀进一步给予冠军侯封邑的扩展,增设了穰县和朝阳县,使得冠军侯的封邑规模至少有三个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冠军县的存在并未得以延续。值得注意的是,唐武德元年(618年),隋末一位名叫朱粲的大将在冠军县自封为帝,建立楚国。同年,李渊也称帝,最终李世民擒杀了朱粲。

综合来看,冠军县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存在,未再显现于后来的历史舞台上。

冠军县的历史跨足几个世纪,一直延续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当时并入了新城县,宣告了冠军县的终结。冠军县的存在时间跨足了公元前123年至公元627年,总计750年。

在五代十国时期,冠军县更名为临濑县,随后在宋代又改名为穰县。然而,在明洪武年间,穰县被废除,纳入了邓州。

根据明朝《嘉靖南阳府志》的记载:“冠军城位于州西北五十里,即为汉代的冠军县。当时武帝封霍去病为冠军侯,此地即为封地。窦宪也曾在此地受封。”

直至今天,河南省邓州市西北的张村镇还保留着一个名为冠军村的地方,这正是曾经冠军县的遗址。在冠军小学门口不远处,可以找到霍去病的衣冠冢,其墓底平面呈圆形,高达7米,底直径达30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