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成送来10万韩国人,我军锻炼成精兵,牺牲前高喊:毛主席万岁

梦想起航迎霞光 2024-12-17 09:32:16

金日成把10万没啥战斗力的韩国人送到中国,还真不是为了省口粮。

1950年朝鲜战争打到后半段,金日成的日子不好过了。美军仁川登陆,直接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后路,十几万精锐部队被围,损失惨重。没办法,金日成一边指挥残兵撤退,一边让10万南朝鲜籍的新兵撤到中国东北整训。这些人训练水平低、装备差,放在战场上就是送人头。毛泽东同意接收,安排我军帮着训练,苏联还顺带送了装备。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金日成深知自己的军队“扶不起”。

再怎么吹嘘,朝鲜人民军在战争初期的确打得不错。但别忘了,那是靠苏联的装备和中国的战术。金日成的将领们,大多是打游击出身,指挥小规模战斗还行,一碰到美军的大兵团作战就完全不顶用了。尤其是仁川登陆这种经典的两栖作战,直接打得朝鲜军队溃不成军。此时金日成手里的10万南朝鲜籍士兵,连基本的军事训练都没完成,送上战场也是白白送死。于是,他干脆把这10万人甩给中国处理,等于是说:“你们帮我把他们练成能打仗的兵。”

这个决定看起来聪明,实际上有点“甩锅”的意思。金日成明白,朝鲜的资源和能力根本不足以把这10万人训练成合格的士兵。而中国当时的军事体系和训练经验,尤其是在东北建立的朝鲜族部队,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所以,这10万人的命运,金日成放心地交给了毛泽东。

2. 毛泽东同意接收,是“帮人也是帮自己”。

毛泽东为什么愿意接收这10万“拖油瓶”?表面上是“国际主义精神”,实际上是战略考量。当时抗美援朝刚开始,中国志愿军入朝战斗压力巨大。接收这10万韩国人,不仅可以拖住美军的攻势,还能为中国培养一批能打仗的“预备队”。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在中国训练期间,能接受中国的战术思想和军事文化,未来即便返回朝鲜,也会成为中国在朝鲜的重要力量。

当时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比较微妙,苏联向朝鲜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而这些装备通过这10万人的训练,实际上也变相增强了中国的军事能力。从这个角度看,毛泽东的决定不仅是对金日成的支持,更是为了增强中国在朝鲜半岛的长期影响力。

3. 苏联提供装备,但“算盘打得精”。

苏联在这件事里看似大方,给了朝鲜人民军大量的武器装备,但实际上斯大林的算盘打得比谁都精。他建议金日成把部队撤到中国东北,目的很明确:一旦朝鲜彻底失败,美军就可能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而朝鲜人民军驻扎在中国,既可以保护中国东北的工业基地,又能为苏联赢得时间重新部署。

更有意思的是,苏联提供的装备虽然先进,但主要是步兵武器和坦克,几乎没有涉及空军和海军。原因很简单,斯大林不想让朝鲜人民军真正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而是希望他们始终依赖苏联的支持。对于斯大林朝鲜只是一枚棋子,而中国和美国才是棋盘上的主要对手。

金日成的这波操作,说是“合纵连横”也好,说是“甩锅”也罢,最终还是得益于中国的支持。如果没有毛泽东接手这10万人,朝鲜人民军的战斗力很可能彻底崩盘。不过,这也暴露了金日成对外界的高度依赖和苏联在朝鲜问题上的精明算计。朝鲜战争表面上是南北朝鲜的对抗,但从这10万人的命运来看,背后牵扯的却是中苏美三方的大国博弈。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