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后刘禅闹出绯闻,为了皇帝名誉,诸葛亮不得已杀害忠臣

青文评过去 2025-01-09 03:26:35

公元223年,蜀汉皇帝刘备在白帝城去世,临终之际,他将诸葛亮叫到身边说道:“我儿子刘禅如果能力尚可,你就辅佐他。如果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你将他取而代之得了。”

诸葛亮闻言,立刻跪下,痛哭道:“臣一定竭心尽力辅佐幼主。”

就因为这一句承诺,此后十数年诸葛亮为了蜀汉兢兢业业。他甚至为了保全刘禅的名声,不得已处死了一位忠臣。

地位崇高的“小角色”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刘备当初“白帝城托孤”,其实有两名托孤大臣。一个是诸葛亮,而另一个则是李严。

当然,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忠臣并非李严,但是此人却和李严的死有着不小的关系。

刘备当初之所以这么安排托孤,为的就是平衡朝堂上的力量。事实上,蜀汉的朝堂上存在着两股力量,一股是荆州集团,另一股是益州集团。

诸葛亮是荆州集团的代表人物,而益州集团的代表人物正是李严。刘备这么安排,一方面是为了安抚益州集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找个人制衡诸葛亮。两股力量之间矛盾重重,李严自然不会和诸葛亮一条心。

不过所谓的平衡都是暂时的,刘备的这种安排注定了诸葛亮和李严必有一战。

刘备去世初期,诸葛亮是想方设法安抚李严,稳住益州集团。以免给曹魏可乘之机。

但是李严却不领情,他甚至想要划出五个郡的地方成立巴州,由他出任巴州刺史。很显然,李严这是想和诸葛亮分庭抗礼。

这种事情诸葛亮自然不会答应。李严此举已经引起诸葛亮的不满了。

后来诸葛亮打算北伐,他要李严去驻守汉中。汉中这位置很重要,足以说明诸葛亮对李严的看重。然而李严却以此为要挟,要求有开府的权力。

所谓开府,其实就是单独建立一套自己的行政班子,相当于弄个小朝廷。李世民的秦王府就是这么回事,他手下那帮人忠的是李世民,而不是李渊那个皇帝。

如果再放任下去,李严怕是要自立了。而这也是诸葛亮的底线。于是诸葛亮对李严出手了。

诸葛亮北伐期间,李严负责后勤。诸葛亮为其留下上中下三计,只要李严照着办,至少蜀军不至于为粮草所困。

但是李严却消极怠工,后来干脆以天气为由拒绝运送粮草。此举导致了蜀军不得不撤军。

诸葛亮以此为由,弹劾李严。但是李严毕竟和诸葛亮一样都是托孤大臣,诸葛亮弹劾李严,分量不够。于是他特意找到了一个人。

此人名叫刘琰,论起资历和地位,远在诸葛亮和李严之上。

刘琰对于蜀汉忠心耿耿,当他听说李严意图不轨后,立刻答应了上奏弹劾的事。最后,在刘琰的领头下,文武百官写出了一份很长的奏表,其中刘琰的名字排在第一个,诸葛亮都只能屈居第二。

虽然刘琰这人没几个人听说过,但是通过此事也足以看出,他在蜀汉的地位不低。可谓说是地位崇高的“小角色”。

被边缘化的刘琰

刘琰,从名字就能看出来,他和刘备一样乃是汉室宗亲。事实上,他和刘备真真就是远房亲戚。论起辈份,蜀主刘禅都要喊他一声叔叔。

皇帝的长辈,光这辈分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刘琰家住豫州,刘备做豫州牧的时候,刘琰就前去投奔刘备。

刘备当时过得那叫一个惨,混迹于诸侯之间多年,依然无人问津。此时有人投奔,甭管是不是人才,他都是双手欢迎。

所以比资历,除了关羽、张飞,真没几个人的资历比他老。就连赵云都差了点。

而且刘琰也是个妙人,他学识广博,能言善道,很会活跃气氛。刘备当时遍访名士都会带上刘琰,有刘琰在,宾主之间其乐融融,永远不用担心冷场。

不可否认,刘琰在早期帮着刘备提升知名望,结交人才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当然,刘琰的作用也止步于此了。因为他并不是个做事的料,大多数时候他更喜欢夸夸其谈。加上刘备后来得到不少人才,刘琰便开始坐起了冷板凳。

刘备夺取益州后,任命刘琰为固陵郡太守。此后多年不闻不问。

当然,也不能完全怪刘备。益州之战完了,接着是汉中之战。后来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又有了夷陵之战。

刘备这位老大太忙了,实在没空去搭理刘琰。

但是刘备去世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是皇帝的长辈,加上资历最老,刘琰一跃成为朝堂上地位仅次于诸葛亮和李严的存在。

其实一开始诸葛亮对于刘琰还是寄予厚望的。毕竟刘琰这人对于蜀汉的忠心是绝对可靠的,诸葛亮为了蜀汉呕心沥血,自然希望身边多些忠臣帮衬。

可惜刘琰的表现太令他失望了。刘琰这人说穷奢极欲有些夸张了,但是确实贪图享乐。他的府邸,出行的车驾,以及日常的伙食都十分奢华。

此外,他家中还养着几十个歌姬,每天都忙着享乐。

除了弹劾李严这种不费力的事情,他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在尝试了几次后,诸葛亮彻底放弃了刘琰。

此后,刘琰大部分时候都是带着几百个护卫,每天上朝打卡,下朝玩乐。

一开始,刘琰觉得这日子还不错,可是时间一长,他开始觉得不对劲了:我堂堂卫尉、中军师、车骑将军,现在竟然无事可做?不行,绝对不行。

于是他多次向诸葛亮谏言,但是他那智商怎么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他的建议在诸葛亮看来都是笑话。诸葛亮表面上客客气气,其实一律不予采纳。

到最后,刘琰彻底被边缘化了。有次他和魏延发生争执,魏延这人此生只服诸葛亮,对于刘琰这个“老前辈”一点也不客气。

这事最后闹到诸葛亮这里,诸葛亮自然是拉偏架,将刘琰狠狠地训斥了一番。毕竟魏延的价值是100个刘琰也无法比拟的。

此事直接刺破了刘琰那可怜的自尊心,因此他开始闷闷不乐,整日借酒消愁。

祸从口出,诸葛亮不得已斩杀忠臣

原本刘琰就这么混吃等死,也没啥,蜀汉还真不怕多养几个闲人。

可问题是刘琰由于长期郁郁不得志,开始变得不正常起来。

别看刘琰这样,他的妻子胡氏可是当时少有的美女。刘琰没少在同僚面前炫耀老婆。

公元234年,胡氏按照惯例进宫给太后贺寿。太后长期居住在深宫之中,除了身边的宫女、太监,一年也见不到几个人。至于皇帝刘禅,整天忙着享乐,也就逢年过节没办法才前去看望一二。

太后与胡氏聊得很投机,舍不得让其回去。干脆将其留在宫里,直到一个月后才送胡氏离开。

这原本没什么,但是等胡氏回去后出大问题了。

刘琰死活不信刘琰只是进宫去陪太后了。想着妻子貌美,又想到皇帝刘禅也在皇宫之中,刘琰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觉得将胡氏留在宫中的并非太后,而是刘禅。

对此,胡氏可谓是“比窦娥还冤”。无论她怎么解释,刘琰就是不信。为了让胡氏说出“实话”,刘琰甚至让自己的护卫用鞋底板敲打胡氏的脸。

是可忍,孰不可忍。刘琰的娘家也是朝堂上有头有脸的。有娘家人撑腰,胡氏自然不愿善罢甘休,干脆将此事告到了衙门那里。

衙门的人一看,此事牵扯到当朝皇帝以及朝廷重臣,他们谁也不敢管。于是将此事捅到了皇帝那里,交由皇帝决断。

刘禅听说有人污蔑自己,也是大为震惊。但是一看对方是自家长辈,也不好决断,干脆踢皮球让正在北伐的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一看,还能怎么办?如果刘琰不死,必定谣言不止。他可是向先帝拍胸脯保证会好好辅佐刘禅的,自然不能允许这种毁坏刘禅名誉的事情发生。

说实话,诸葛亮并不讨厌刘琰。毕竟这人没什么心眼,而且对蜀汉忠心耿耿。但是为了心中的大义,刘琰必须死。

最终,朝廷的决断是将刘琰当众问斩,以儆效尤。果然,刘琰死后,关于刘禅的谣言也烟消云散。

以刘琰的身份、地位,本不该落得如此下场,怪就怪他乱说话,以至于祸从口出。这一切都是他自作自受。

参考资料:

《三国志》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