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到了秋天,最让人开心的,莫过于挑选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叫上亲朋好友一起,徒步爬山、登高远望。今天推荐给你马鞍山十座绝美山峰,群山苍翠,岗峦起伏,走,一起去寻找自然的野趣吧!
采石矶挑个秋意满满的周末爬山吸氧,那采石矶绝对是不错的选择。山上层峦叠嶂,山下湖光如镜,公园内还有多条路线可以登顶,新建的登山路网直达山顶,与原有的登山道相连接,形成南北相同的登山路网,备好装备就可以爬山了。
海拔131米的翠螺山探入西侧的长江,月牙形的锁溪河包围了山的东面。采石矶因李白而出名,在前来寻访诗仙足迹的同时,看一看这里秀丽的园林景观和壮阔的长江水色也是极好的~
鸡笼山鸡笼山坐落在和县善厚镇,旧名亭山,又名凤台山。位于和县城西北25公里的群山之中。海拔240米。鸡笼山状若鸡笼,纯石无土,高数百仞,登高望远,如出云上。登上山顶,极目远眺,佳山秀水,尽收眼底,令人志清意远,心旷神怡。
鸡笼山群山环拱,一峰独秀,拔地而起,享誉“江北第一山”、“江北小九龙”、“中华四十二福地”之称。山上有“三清殿”、“南天门”、“一线天”、“溶岩洞”、“百岁缺”诸多景点。
太湖山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813.5公顷,太湖山以峰奇、石怪、洞幽、水美四绝著称。森林景观多姿多彩,森林覆盖率95%,是动植物的天然宝库。太湖山拥有千余年历史的古寺建筑群——太湖禅寺,素有“江北九华”之称。
深秋的太湖山登山步道两侧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红、橙、黄、绿各色相间山林,形成了树树皆秋色、色彩各不同的美丽景观,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绚烂画卷,美不胜收,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领略大自然的“妙笔丹青”。
横山横山古称衡山、番离。千百年来,这里因山色风光秀美、地理位置特殊、历史遗迹众多,被“仙家”选为修炼之所,兵家列为战略要地,文人则称之为“世外桃源”。
横山石门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峡谷深处的天然石壁形状酷似一座大门,石壁上留有唐代时镌刻下的“石门”二字,笔力遒劲,直径达1.2米。游客若是低头专注爬山,冷不丁地迎上面前这石门,则有赫然入目之感,气势格外恢宏。
登上主峰太阳宫,三十五峰依次环立,峰峦叠起,林壑幽美,溪水潺潺,自然景观十分秀丽。
大青山大青山位于马鞍山市当涂县境内,李白墓旁边,因李白多次在此停留游览而出名,大青山文物古迹丰富,北麓有著名的晋墓群及明代琉璃瓦窑址,朱元璋建都南京古城时曾用此窑烧制琉璃瓦。
大青山岩壑灵秀,蜿蜒起伏,大小山峰二十余座,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东晋大司马桓温曾屯兵青山,南齐山水诗人谢朓曾多次“双旌五马”畅游青山,并在山南筑室而居,称之为“山水都”。
秋日的阳光肆意地穿过叶子,留下斑驳的树影。凉爽的微风轻抚着地上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好像在轻轻诉说着,大青山闲适静谧生活的点点滴滴。
西梁山位于和县的西梁山,既无泰山之伟,亦少黄山之秀,但此山俯临大江,与芜湖市东梁山夹江对峙,像一座天设的门户,故合称“天门山”。自江中远望,水色空蒙中的东、西梁山,色如翠黛,修妩静好,形似峨眉,故又名“峨眉山”。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川“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此一生中的大多数时光都在漫游中度过,行踪遍及大半个中国。出川第二年,乘舟下金陵时李白第一次途经西梁山,留下千古名篇《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夫山小九华山原名望夫山,取市志、镇志有云:“清代方志中以小九华山为望夫山的记载颇详。其云:石高一人许,颇似人形。上刻有‘望夫石’三字,大一尺六寸,似篆似隶。”
小九华,位于采石古镇一公里滨江处,海拔157米,山体突兀江边,更显得一峰玉立,擎天镇地,独具奇观。千百年来,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七月三十,进香者络绎不绝,由于山峦秀美,香火不断,酷似百里外的九华山,所以人称“小九华”。
佳山佳山原名家山,高176米, 位于雨山湖东,与雨山遥遥相望。佳山四季常青,松树繁茂,有十多条道路直达山巅。山顶有望景台,可以观赏日出,也可俯瞰全市。每天清晨,登山者络绎不绝,欢声笑语唤醒了沉睡的山峦。
寻香登山你有体验过吗?佳山公园的桂花树多分布在公园步道和登山道两侧。在佳山脚下便能闻到甜蜜的香味,拾级而上,只见多株桂花树已经缀满了点点金花,远远望去,几乎看不到花的影子。它们藏在繁茂的树叶中,就像一个个害羞的姑娘,时不时露出眼睛瞄一下外面的风景。
凌云山凌云山位于当涂县城南郊姑溪河畔,因明代嘉靖年间在山顶建造的一座凌云塔而得名。它和当涂县城北郊的黄山塔、西郊的金柱关塔遥遥相对,成鼎足之势。这三座塔和当涂县城原先的上、下两座浮桥,被并称为当涂的“三塔两浮桥”。
不知道李之仪的“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写于当涂,不知道当涂“三塔两浮桥”中的风景和风情并存的凌云塔屹立于此。大悲庵、和合洞……这里的故事还多着呢!
行至山顶,微风拂过一阵阵清脆悦耳的铃铛声,抬头往上仔细一瞧,原来是那座八角七层的凌云塔的檐角下铃铛的在舞动。闭目,深呼吸,听着悦耳的铃音,整个人可以瞬间静下来。
慈姥山慈姥山原名鼓吹山,亦称慈母山。因古时居江中,四面环水,积石为壁,故亦称慈姥矶。又因远望其山,形似猫卧,当地人遂称之猫子山。
慈姥山得名于南北朝时期。相传梁昭明太子萧统曾在此苦读,累岁不还,其母劝其返宫,太子执意不从,信手将一双竹筷插入土中,表示竹筷如能长成竹子,即随母而归。因母爱真挚,感动天皇玉帝,片刻间,筷子果真长成竹子,后人便将此山所产竹子叫做慈姥竹或慈母竹,鼓吹山也因此改名为慈姥山或慈母山。千百年来,慈姥竹为许多文人名士所景慕吟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