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上看,嘉峪关与酒泉的距离非常近,两市直线距离只有20公里,开车走连霍高速或者是国道312,实际路程只有25公里,也就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嘉峪关是甘肃的地级市,因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才得名叫“嘉峪关”,这里是西北重要的工业城市,主要是以钢铁产业为主。

酒泉是甘肃面积最大的地级市,酒泉的面积占甘肃的42%,涵盖河西走廊西段。嘉峪关设立的时间也不长,在1958年“酒泉钢铁公司”要开始修建,才带动这里发展,直到1971年才设为地级市,行政独立于酒泉。酒泉是传统河西走廊中心城市。
从产业上看,嘉峪关以钢铁、电解铝为主,酒泉以新能源的风电、光伏、航天为主。那就有个疑问,为什么两个城市要分开,不能合并为一个城市发展吗?
首先,嘉峪关是西北地区的重要历史名城,既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现代工业与文化遗产并存的独特城市。明朝初年,为防御北元残余势力和西域各部侵扰,大将军冯胜在河西走廊中部选址筑关,因关城建在“嘉峪山”西麓。这里扼守丝绸之路咽喉,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与东部的山海关遥相呼应,形成“天下第一雄关”与“天下第一关”的格局。

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为应对蒙古鞑靼部的威胁,嘉峪关逐步扩建为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包括内城、瓮城、罗城、箭楼等,并修筑南北两翼长城。配备烽火台、屯兵营、粮仓等设施,成为控制西域与中原交流的核心枢纽。
清朝统一蒙古与新疆后,嘉峪关的边防作用下降,逐渐转为商旅驿站和税收关卡。19世纪末,随着海运兴起和铁路建设,丝绸之路衰落,嘉峪关周边区域人烟稀少,关城荒废。
1958年,因“酒泉钢铁公司”建设,嘉峪关从戈壁荒滩崛起为工业城市,1971年设立地级市。1961年,嘉峪关关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作为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位置上,它在甘肃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东临酒泉市肃州区,西接玉门市,北靠黑山,南倚祁连山。是甘肃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地级市。
酒泉是甘肃省地级市,在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是现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源地。历史跨越2000余年。历史上的汉武帝,派霍去病击败匈奴,收复河西地区,设立酒泉郡。酒泉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商队在此补给,汉长城与烽燧体系沿河西走廊延伸。
魏晋时期,酒泉成为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中转站,敦煌莫高窟开凿始于前秦时期(366年)。唐朝设“肃州”,作为安西都护府的重要后方基地,商旅云集,胡汉文化交融。清朝平定准噶尔后,酒泉成为经营新疆的跳板,左宗棠曾在此屯垦兴农。

酒泉最出名的就是航天事业,自从1958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立,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神舟五号);2021年天宫空间站核心舱发射。
酒泉在甘肃西北部,东接张掖,西邻新疆,南依祁连山,北抵内蒙古。就光一个酒泉的面积,基本都和浙江的面积差不多了。
嘉峪关有嘉峪关的重要性,因为在历史上,实在太过特殊。虽然酒泉和嘉峪关并不远,但合并并不可行。嘉峪关-酒泉片区被列为“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但两地分别承担不同职能——嘉峪关侧重工业转型,酒泉侧重生态屏障与新能源基地。两地共建嘉酒经济技术开发区、共享机场。甘肃更关注兰州新区、陇东南经济带建设,河西走廊资源有限条件下难以支持大规模区划重组。

历史上,武汉三镇合并,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并而成,1954年正式确立为武汉市。合并后整合了长江与汉江的航运优势,成为中部地区核心城市,2023年GDP突破2万亿元。2019年,莱芜市由地级市调整为济南市莱芜区,解决济南发展空间不足问题。合并后济南GDP总量提升,增强了对山东中部的辐射能力,并优化了区域产业布局。
西咸一体化,2002年签署经济一体化协议,已实现电话区号统一、地铁互通(西安地铁1号线延伸至咸阳)。合并后GDP总量将超万亿,人口达1400万,有望成为西部重要增长极。广佛同城化,2009年启动同城化协议,广佛地铁贯通,产业互补性强(广州服务业+佛山制造业),两地日均通勤超百万人次。合并后GDP总量或超4万亿元,人口超2500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

武汉与鄂州,鄂州机场(花湖机场)与武汉天河机场形成“航空双枢纽”,10条跨市道路已贯通。合并后武汉可突破土地瓶颈,鄂州依托临空经济提升产业能级。
南京与镇江,南京都市圈规划涵盖镇江,两地高铁车程仅20分钟,教育资源共享逐步深化。合并后GDP总量或超2.2万亿元,强化长三角西翼竞争力。合并虽然能带来城市的发展,但对于历史上的演变过程还是尽量的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