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作为春节的象征,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情感与中华文化内涵。日前,展览“年画里的中国”在新疆喀什地区博物馆开幕,通过展出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广东佛山4地遴选出的81幅年画作品,引领观众回望春节传统习俗,品味传统节日所凝聚的文化底蕴。
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殷商时期,并在北宋时期初步形成。明朝时,随着小说的盛行和戏曲插图的兴起,年画得到进一步发展。到了明朝中期以后,随着雕版印刷术中彩色套印技术日臻成熟,木版年画得以快速发展,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地成了著名的年画产地。每逢农历新年之际,悬挂年画成为民间习俗,寓意驱邪避凶,祈求来年好运。这种艺术形式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同时也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木版年画是年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利用木版雕刻印刷画的轮廓,再由人工或套版上色,其内容和题材源于社会生活,取材广泛、笔法细腻。2006年,杨柳青木版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陆续有10余个地区的木版年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展厅内,一件件年画作品栩栩如生,从吉祥喜庆的《福字图》、庄重威严的《“尉迟恭 秦琼”门神》到慈祥可爱的《一团和气》,传统文化元素丰富多样。这些作品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大家纷纷驻足、拍照,品味不一样的过年氛围。
年画《一团和气》 喀什地区博物馆供图
年画《“尉迟恭 秦琼”门神》 喀什地区博物馆供图
“福”字是中国人非常喜欢的字,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福”字,寓意接福、纳福。展览现场,不少观众在《福字图》前驻足欣赏。该作品直观表达了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中包括麒麟等祥禽瑞兽、牡丹等吉祥花卉、财神爷等神话形象,通过隐喻、象征、谐音等手法表达福气降临。
年画《福字图》 喀什地区博物馆供图
“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是观众最熟悉的年画内容,具有驱邪避害、保佑平安的寓意。作品中,一幅描绘秦琼和尉迟恭的门神年画格外引人注目,画中秦琼、尉迟恭头戴武冠、身穿铠甲、足蹬战靴、腰佩弓箭,形象威武。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始于明代,盛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其代表作品《一团和气》是民间年画喜爱的题材之一,画中人物扎羊角发髻,身穿锦团服饰,颈戴“日月同春”银锁,手捧“一团和气”卷轴,憨态可掬、喜气十足。该作品呈圆形,表达了群众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遂的良好愿望。
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南桃北柳”的天津杨柳青年画也不乏精品佳作。展览现场,不少观众在年画《新年多吉庆 合家乐安然》前拍照打卡。该作品描绘我国北方几代人同堂过大年的热闹场面,画面人物众多、聚散有序——有包饺子的,有吃年夜饭的,有推骨牌的,老老少少笑逐颜开、各得其乐。小狗欢快地奔跑,猫咪懒洋洋地卧在桌边,一派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据介绍,本次展览由“年画·神祇”“年画·人物”“年画·风物”“年画·故事”4个部分10个单元组成,将持续至3月1日。其中,“年画·神祇”部分主要展示武门神、文门神、灶王爷、福禄寿三星、财神爷等中国传统神话人物和妙趣横生的祥禽瑞兽等形象;“年画·人物”部分以百姓的热情质朴、日常劳作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等为内容;“年画·风物”部分则以中国传统节日、自然四时风景为题材,融入农业丰收、民俗活动等内容;“年画·故事”部分以神话故事、传统戏曲名场面、古人的智慧感悟等为内容。
“年画作为中国古老而珍贵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年画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了解春节传统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喀什地区博物馆党支部书记何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