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报187:保定市实施六分之一工程,我撰写的三篇社论获好评

花木花木 2024-11-03 03:27:59

1995年4月,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之后,韩总编让我写几篇关于“六分之一工程”的社论。“六分之一工程”,是保定地市合并后新的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要求,制定的通过六年努力“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的六分之一”的奋斗目标。

1995年1月24日,市委书记张士儒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第一次大会上就提出,到本世纪末,保定主要经济指标力争接近或达到全省六分之一水平。在25日举行的第二次大会上,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么金铎提出,1995年要为本世纪末全市经济总量达到或越过全省六分之一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1995年3月13日,张士儒在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讲了这一奋斗目标的来历,他说,在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省委书记程维高提出:“保定市要成为带头的市,成为贡献的市, 成为大于六分之一的市。”

1995年4月1日,张士儒在保定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要求,宣传工作要担负起推动“六分之一工程”的使命。市委副书记刘树欣要求,紧紧围绕“六分之一工程”,把宣传思想工作提到新水平。

韩总编找我的时候说,我们现在处于与《保定日报》竞争的关键时期,所有市里安排的宣传都要赶在前面,而且还要出彩,不能让《保定日报》占了上风。他要求我一定要把社论写好。最后,我们商量决定一共写三篇,标题分别是《让六分之一工程深入人心》、《把六分之一工程扶上帅位》、《将六分之一工程落到实处》。

第一篇社论刊登于1995年4月21日《保定市报》。内容如下:

让六分之一工程深入人心(社论)

新保定市成立后,我市各条战线抓住地、市合并创造的良好机遇,扎扎实实谋求大发展,已取得了可喜成绩。前不久省委、省政府领导又对我市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保定成为带头的市,成为贡献的市,成为大于六分之一的市。根据这一要求,新的市委、市政府立即制定并着手组织实施我市的“六分之一工程”,即通过今后六年的艰苦努力,到2000年时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的六分之一,把我市建设成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科教发达、功能完备、辐射力强的现代化城市。要实现“六分之一工程”的宏伟目标,今后六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需年递增15.3一19.7%,工业、农业、乡镇企业、内外贸易等各项经济指标必须实现重大突破,各项社会事业也必须取得长足进展。总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涉及到我市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战略举措,只有使“六分之一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真正凝聚和激励起全市人民的力量,才能如期实现。

要让“六分之一工程”深入人心,就要深刻领会实施这一工程的重大战略意义。新的保定市成立后,原地、市根据当时自己的情况制定的发展规划,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必须根据新保定市的特点来规划新的发展蓝图。新的保定市人口占到全省的六分之一,但国民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八分之一,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十一分之一,农民人均收入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要使我市在全省所做的贡献与所处的地位相适应,就必须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而“六分之一工程”不仅提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具体指标,而且提出了相应的实现途径,完全适应了地、市合并新形势的需要。近几年,东南沿海一些以前与我市经济实力相近的城市,抓住机遇,有较大发展,拉开了与我市的发展差距。实施“六分之一工程”也是我们急起直追,力争在下世纪前步入全国经济强市行列的重要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正在逐步与国际经济接轨,一个城市只有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才能求得更快的发展,而它能否有上乘的表演,关键还要看其综合实力,因此,实施“六分之一工程”也是我市迈出的迎接世界性挑战的重要一步。

让“六分之一工程”深入人心,还必须科学地分析实施这一工程的现实可能性。从经济发展速度看,“八五”期间我市的增长速度都在18%左右,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今后几年仍可维持这一水平,就基本可以满足年递增15.3-18.7%的需要;从区位优势看,我市毗邻京、津、石,有助于借助它们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发展自己;从资源优势看,我市的矿产资源、林果资源、旅游资源都比较丰富,有利于各产业的发展;从工业生产基础看,全市国有企业已发展到600多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98家,轻纺、机械、汽车、电子、化工、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从县城经济看,已形成了安国药材、满城建材、蠡县皮毛、容城服装、高碑店箱包、曲阳雕刻、徐水酿造等特色经济;从乡镇企业看,我市乡镇企业起步较早,现已有了较大发展,一些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全市人民振兴保定、发展保定的强烈愿望,新的市委、市政府知成并重的务实精神和一定建设好新保定的决心与信心,也是将“六分之一工程”变为现实的重要保证。

让“六分之一工程”深入人心,关键是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对此。市委领导在最近召开的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已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要集中力量宣传好“六分之一工程”这个大局,要宣传“六分之一工程”的内涵、与全党工作的关系、在建设经济强市中的重大意义及其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各级党委要认真组织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切实落实好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让广大群众形成高度的认同感,为推进“六分之一工程”做出应有贡献。

第二篇社论刊登于1995年4月24日《保定市报》。内容如下:

把六分之一工程扶上帅位(社论)

市委、市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六分之一工程”,是我市在本世纪要完成的总目标、总任务,要把这一宏伟蓝图变为现实,任务非常艰巨。由于它涉及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就必把各项工作都纳入其中,用这一工程来统揽全局,真正把“六分之一工程”扶上帅位。

要把“六分之一工程”扶上帅位,就要更新观念,排除思想障碍。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旧体制的城乡分割、条块分割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尽快树立城乡一体、区域经济的新观念,在考虑和处理问题时真正把立足点转移到地市合并后的新保定市这样的高度上来。只有这样,“六分之一工程”才能在思想深处扎根。其次,还要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故步自封思想,树立起谋大思路、干大来业、求大发展的超前意识。我市的经济建设及其它各项事业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经济总量偏低,实力不强,投入偏少,后劲不足等问题。这种状况与我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人口规模相比,是很不相你的。我们在加快发展,而一些本来就较先进的市也在竞相加快发展,我们只有树立超常发展的信心,谋划出超常发展的思路,并付出超常的心血和汗水,才有可能做出与自己地位相称的应有贡献,并进而步入全省先进行列。不然,我们便有可能拉大与先进市的差距。我们对形势有了这样清醒的分析,对“六分之一工程”的重大意义才会有充分的认识。再次,还要克服无所作为的畏难情绪,树立敢为天下先、争当排头兵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对“六分之一工程”充满信心。那些条件较好的沿交通干线的县、平原县也要象省要求市的那样,争当带头县、贡献县;那些欠发达的边远县、山区县,也不能甘于落后,要力争尽快步入先进行列。各工业主管部门要拓宽视野,尽快谋划新的思路,力争多培育出一些对全市经济有较大影响、能起到拖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要把“六分之一工程”扶上帅位,就要集中精锐,给予组织保证。毛泽东同志曾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元帅出征,手下必须有精兵强将,光杆儿司令绝对打不了胜仗。“六分之一工程”要执掌帅印,升上帅位,也必须使帐下人才济济。我们在力量摆布、干部配置、队伍组织上要给予优先保证。口头喊“六分之一工程”重要,而在实际工作中搞多中心,搞四面出击,搞平均使用力量,便会架空了“六分之一工程”,使它无法落到实处。真的想把“六分之一工程”扶上帅位吗?就要把精通业务,视野开阔,具有开拓精神的干部派上火线;就要把多谋善断,真抓实干,具有合作共事能力的干部派上火线;就要把懂经营,会管理,已经取得了良好工作业绩的干部派上火线;就要把年富力强,德才兼备,具有培养前途的干部派上火线。真的想把“六分之一工程”扶上帅位吗?就不能重用那些思想僵化,不思进取,为官多年,山河依旧的干部;就不能使用那些夸夸其谈,华而不实,走一处败一处,走一处乱一处的干部;就必须果断处理那些把党的事业放在一边,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闹权、闹官、闹事的干部。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大干“六分之一工程”有功,不干“六分之一工程”有过的政治氛围。

要把“六分之一工程”扶上帅位,就要身先士卒,一把手亲自抓。在各部门、各单位统管全局、负全面责任的是一把手,居于“帅位”。要把“六分之一工程”扶上帅位,一把手就必须亲自挂帅。“六分之一工程”虽不能取代各部门、各单位的日常工作,但它作为总目标,总任务,已基本上把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工作作为其子系统包含在其中,抓住了“六分之一工程”也就抓住了全部工作的总纲,从而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因此,一把手要想很好地把握全局,就绝不能抛开“六分之一工程”另搞一套。另外,要把“六分之一工程”扶上帅位,还要求主要领导用主要精力来抓这项工作。“六分之一工程”具有总规划的意义,抓住它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和损失,因此,各级领导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那些与此工程无关,而又耗时费力难有成效的应酬、会议,真正把主要精力用在“六分之一工程”上,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社论刊登于1995年4月26日《保定市报》。内容如下:

把六分之一工程落到实处(社论)

市委、市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六分之一工程”是令人振奋的宏伟蓝图,但也是只有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完成的实实在在的具体指标。一些指标尤其是财政收入等指标距离全省六分之一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全面完成“六分之一工程”,靠一般号召不行,靠大轰大嗡也不行,必须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谋划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制定出操作性强的实施措施,采取扎扎实实的行动,才有希望有把握在2000年时完成或超额完成各项指标。总之一句话,我们必须将“六分之一工程”落到实处。

要将“六分之一工程”落到实处,就必须搞好深入细致的组织发动。“六分之一工程”说到底是关系我市前途、涉及全市人民福祉的大事,它不仅是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也是全市人民的事业。只有人民群众广泛而又深入的参与,才能组织起实施“六分之一工程”的浩荡大军,夺取最终的胜利。“六分之一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与我市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事业单位,乃至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着有机的联系。大干“六分之一工程”,除了集思广益,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每一个人都能高质量地超额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做好“六分之一工程”的组织发动工作,通过深入的宣传和教育,使之变成全市人民的共识,化作全市人民的工作动力,大大提高全市人民大干“六分之一工程”的自觉性。

要将“六分之一工程”落到实处,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出山要修路,过河要架桥,我们要全面完成“六分之一工程”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也必须谋划出具体的保证措施。尤其是各市、县、区和政府各部门,具体承担着“六分之一工程”某一块块,某一条条,要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也必须制订自己的“小”“六分之一工程”,确定自己的指标体系,完成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可行性分析,谋划出完成指标的具体途径。像定兴县实施“十六分之一工程”的做法,就值得效仿。在制定自己的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各地、各单位要注意突出自己的特点,注意发挥自身优势,切忌硬搬硬套。

要将“六分之一工程”落到实处,还必须建立奖惩分明的考核制度。首先,要层层明确责任。要把“六分之一工程”的各项指标,细化分解,逐级落实,做到层层有指标,人人有责任,千斤重担众人挑,形成“六分之一工程”的落实网络。其次,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六分之一工程”是一个为期近六年的工程,要把它落到实处,就不能算总帐,而必须明确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任务,并及时进行检查。对那些为“六分之一工程”做出实出贡献的干部、群众要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对那些没有办法没有能力按时完成“六分之一工程”阶段目标的干部,要及时调整;对那些因玩忽职守而给“六分之一工程”造成损失的人员,要果断处理。并使上述做法成为制度。

要将“六分之一工程”落到实处,就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要反对弄虚作假。各地、各单位如实地向上级反映情况,准确地上报有关数字,是保证上级宏观上正确决策的基础。我们绝不能为了个人名利,搞“报喜不报忧”,搞“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那一套。浮夸误事,浮夸误国,在实施“六分之工程”中,绝不能容许浮夸存在。二要反对形式主义。图红花热闹,做表面文幸,也是“六分之一工程”的大敌。我们要把实劲使在追求实效上,而不要把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奠基、典礼、剪彩、庆祝等活动上面。要坚决反对那种“把虚事办成实事,把实事办成虚事”的恶劣倾向。三要反对官僚主义。各级领导对“六分之一工程”必须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落实。绝不能用召开会议取代具体落实,用发放文件取代具体指导。各级领导必须经常深入到“六分之一工程”的第一线,必须亲自参与“六分之一工程”的攻坚战,以把握全局,抓住重点,使“六分之一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三篇社论刊登后,反响很好,主管新闻的领导很满意。这组社论也荣获本报好新闻一等奖。

现在读这些社论,觉得仍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