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经营的曹魏政权为何被司马氏取代?司马氏的军中地位不可忽视

啊坤说历史 2023-05-18 16:23:23

前言

公元220年,曹丕继位并且政变逼迫汉献帝禅让,东汉王朝在天下的名义统治就此结束,曹魏政权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实曹丕东汉的灭亡早就已经是历史趋势了,曹操虽然没有自立为帝,但是他却享受着实际帝王的待遇。汉献帝当时也只不过是曹操手中的玩物罢了,其能够起到的作用就是帮助曹操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罢了。

《三国志》载:“二十五年,魏文帝稱尊號,或傳聞漢帝見害,先主乃發喪制服,追諡曰孝愍皇帝。九侯七傑爭命民炊骸,道路籍籍履人頭,誰使主者玄且來。”

其实到现在爱好历史的人也经常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曹操没有称帝?按照常理来说,曹操称帝是完全由资本和底气的,凭借当时表面上曹操的优势来判定其是可以将汉献帝取而代之的。从实际上的东汉末年政局我们可以看出,曹操保留汉献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希望能够利用汉献帝这颗政治棋子,去稳固自己在北方地区的统治,同时能够名正言顺地插手蜀、吴的内政。

汉献帝

毕竟曹操时期的三国仍然名义上都是以大汉天子为最高政治领袖的,像刘备、孙权等地方势力都是得到了汉献帝封赏,当然这也是曹操所玩弄的政治权术。除了政治优势需要继续保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曹操本人可能对于称帝并不是那么渴望,他自己已经实现了功成名就。

换句话说,一个新王朝的建立一定会进行功臣封赏,用来拉拢自己的政治势力。曹操把这个封赏大臣的机会留给了曹丕。的确,曹丕称帝之后,魏国政权的建立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延续多久就开始被当时魏国内部的司马氏逐渐破坏了。高平陵事变之后,司马氏成为了曹魏政权的实际控制者,为西晋的建立提供了可能。

魏文帝

司马氏的崛起

东汉时期其实已经成为了地方豪强地主不断泛滥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地方的豪强大姓通过西汉时期的察举制已经开始进入了国家的统治机构,通过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不断为自己谋取更高的政治地位,就这样豪强地主在经济与政治的融合中变成了地方的当权者。曹魏时期的司马氏已经是当时曹魏内部势力比较大的世家大族了,司马懿的出现让司马氏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从影视剧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司马懿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所谓的文,对于世家大族来说不用多说,重点是武,当然司马懿的武并不是说他武功多么高强,这里的武讲的是司马懿有着非常难得的军事指挥才能。众所周知,诸葛亮能够率领蜀汉政权再次崛起并且5次北伐,凭借的就是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指挥才能。

《三国志》载:“魏使司馬懿由西城,曹真由斜谷,斜,余奢反。欲攻漢中。丞相亮待之於城固、赤阪,大雨道絕,真等皆還。亮復出軍圍祁山,始以木牛運。”

司马懿

司马懿虽然可能比不上诸葛亮,但是在三国时期也是一位富有文韬武略之才。曹操时期,司马懿虽然已经凭借世家大族身份被启用,但是并没有得到曹操重用,只是担任不重要的行军司马之职。曹丕时期则是司马懿政治地位不断上升的重要阶段,但是的蜀汉大军正在诸葛亮的带领下不断向曹魏政权进攻,而司马懿则是抵抗蜀汉军队的主要将领。

诸葛亮最终病死五丈原完全是受到了司马懿的军事阻挡,北伐大吉毁于一旦,让司马懿能够在三国时期留下一个重要镜头。公元238年,司马懿率领曹魏大军直奔当时公孙渊割据的辽东地区,一举歼灭公孙渊主力。魏明帝时期,司马懿权势已经非常大,但是受到了明帝的限制,曹芳即位之后,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被任命为辅政大臣,这使得司马懿的权力得到再次上升。

高平陵事变

高平陵事变

司马懿和曹爽二人同时被魏明帝曹叡任命为了幼子曹芳的辅政大臣,从魏明帝临终之前的这个政治托付和决策我们也能够窥探出当时曹魏政权的内部政局已经十分混乱。为何魏明帝没有单独任命曹爽一人作为辅政大臣,反而还要加上司马懿呢?首先曹爽虽然是曹氏家族的权力代表,但是他却不能代表当时曹魏政权的所有世家大族,所以说曹爽没有广泛世家大族的基础。

而司马懿就不一样了,首先他作为曹魏大臣能够在朝廷之上拉拢自己的党羽集团,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了,再加上司马懿常年征战,功勋卓著,并且官至太尉,一度成为曹魏朝堂之上最有威望的大臣,这就使得司马氏家族在当时的朝堂之上有着广泛的额统治基础。魏明帝临终之时也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尽管他之前尽力削弱司马懿势力,但是并没有什么明显效果。

曹爽

为了保证曹魏政权的稳定,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魏明帝既然现有的政治局面无法改变,干脆运用相互牵制的政治手段,他任命曹爽和司马懿共为辅政大臣,为的就是想要支持司马氏的世家大族和支持曹氏家族的世家大族相互牵制,他想要在这种政治博弈的空间当中寻求一种政治平衡。但是没想到明帝刚刚去世,曹魏政权就陷入了激烈的党派政权斗争。曹爽认为自己在权术上玩弄不过司马懿,便直接将其权力全部架空,让他当只有名誉声望的太傅。

曹爽则趁机掌握了军政大权,正在曹爽暗自得意,认为一切顺利之时,殊不知司马懿及其家族已经彻底被曹爽行为激怒。司马懿曾经因为年事已高留家休养暗中积攒了大批力量,尤其是军事武装。公元249年由司马懿领导的高平陵政变彻底摧毁曹氏家族的统治,司马氏由此上位。

《三国志》载“車駕謁高平陵。太傅司馬宣王奏免大將軍曹爽、爽弟中領軍羲、武衞將軍訓、散騎常侍彥官,以侯就第。又尚書丁謐、鄧颺、何晏、皆與爽通姦謀,夷三族。”

淮南三叛图

司马氏平定“淮南三叛”及其政治统治的巩固

高平陵事变是曹魏政权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事件,这次事变发生之后,曹氏家族的势力开始走向衰落。最明显的就是在曹魏的中央统治集团内几乎看不到曹氏家族之人能够担任重要官职,基本上全部由司马氏及其支持势力所掌控。这对于曹氏家族来说是一次及其严重的统治危机,司马氏这种夺权行为很快就引起了曹魏政权支持者和曹氏家族子弟的军事反抗。

公元251年时任曹魏太尉的王凌因为深受曹氏家族的提拔,并且曹氏家族对其有知遇之恩,认为司马氏这种篡取草是权力的行为乃大逆不道,便率领自己家丁和武装组建反叛军队在扬州起兵讨伐司马氏,同时王凌推举曹操的儿子曹彪为新帝,表示兴复曹魏政权的决心。公元255年,时任曹魏的镇东将军贯文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再次起兵反叛,声势浩大。

司马昭专权

这两次反叛全部被司马氏率军平定,但是在之后的叛军当中由于不支持司马氏的行为,也存在着向曹魏敌对势力靠拢的现象。比如公元257年,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便率领10万大军和孙吴政权结合,曹魏方面在军队上损失惨重。由于这三次大规模叛乱中两次出现在扬州,一次发生在安徽寿春,因此被称为“淮南三叛”。

这三次叛乱对于司马氏的专政产生了巨大冲击,司马懿及其长子司马师为了能够迅速平定叛乱,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叛乱兴起之时亲自率军平定,虽然得胜班师,但是二人回到洛阳之后不久全部病死。司马氏随后在司马昭的率领继续通过平定叛乱和大兴党狱使得司马氏对于曹魏政权的控制更加稳定。公元265年,已经穷途末路的曹魏政权最终走到了生命尽头,司马炎称帝,西晋王朝建立。

《三国志》载:“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

魏元帝

评价

曹魏政权在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时期的实力比较强盛,当时无论从政治制度还是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来看曹魏都是三大王国割据政权中占有绝对优势的一个。不过世家大族的力量也在曹魏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司马氏作为当时世家大族的代表,向统治集团的曹氏家族展开了政治挑战。

司马懿凭借着其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能够抵挡住诸葛亮时期的多次北伐攻势,这样司马氏家族逐渐在军事和政治上崛起。司马懿在已有的广泛世纪大族支持的社会基础上,由掌握了当时曹魏政权十分重要的军权,司马氏的发展如日中天,成为了当时仅次于曹氏家族的政治力量。司马氏快速上升的势头引起了魏明帝的不安,为了保证曹氏家族对于魏国的控制权,他一直限制司马懿的权力。

但是当时司马氏势力的扩张已经不再是仅仅通过限制司马懿的权力就能够实现的,世家大族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一旦结成就是非常稳固的,一旦司马懿被明帝削弱的过于严重的话,其他支持司马氏的世家大族必然会集体抗议明帝的决定。这就让魏明帝始终没能够实现彻底打压司马氏的政治目的。

高平陵事变实际上是外姓司马氏政治势力和统治集团曹氏家族势力的一次正面交锋,这次交锋也是双发长期以来政治矛盾的以此根本性解决。此次事变之后,曹氏家族再也没有能力和资本去和司马氏相较量,司马氏再通过镇压“淮南三叛”保证了对于曹魏中枢机构的控制力,改朝换代的时机再次出现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1 阅读:30

啊坤说历史

简介:挖掘史料背后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