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在意识到苏德之间必有一战之后,为何首先选择同德国合作?

历史微鉴时事 2023-09-22 19:28:0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斯大林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发表第一次演讲时,距离德国入侵已经过去了整整12天

在这12天中,这位以“钢铁”为名的苏联领袖,几乎被突如其来的消息击溃,陷入长期昏迷当中

此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依然生效,在西方世界眼中,苏联还是以德国潜在盟友身份存在着的“邪恶国家”

斯大林昏迷的原因并非是德国的背叛,事实上他对于德国入侵,有着十足的心理准备,甚至贯穿整个三十年代的斯大林模式,其不惜一切代价提升国家实力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应对德国的入侵

为何斯大林选择在德国入侵前同其深度合作?那是因为苏德战争对于斯大林而言,是一场命中注定,且向死而生的豪赌

命运之战

在上一期的内容中,我已经讲过,毒药般的“斯大林模式”,实际上是斯大林掌管下的必然选择

不过过于偏科的产业结构、对农村的过分剥削、以及过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决定了该模式不可能成为一个正常国家的常态

日苏签约现场

然而苏联之所以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坚持这项“剧毒策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苏联的阶段性终点,是面对一场针对苏联本身的全面战争

苏联自诞生之日起,就面临来自整个世界的恶意,当我们以上帝视角去审视苏联历史时,会发现这个国家自诞生到解体,始终面对着至少一个能对其产生致命威胁的对手

在最初,苏联的假想敌是英法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而美国虽然没有在二战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同苏联翻脸,但也很快进入了冷战状态,并以敌对的姿态最终迎来苏联解体

外部世界的恶意让苏联领袖的精神高度敏感,因为同外界的冲突几乎是苏联的“宿命”

所以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考虑的首要问题,从来不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是如何在战时能最大程度上动员国家力量

能让国民心甘情愿地接受这样的体制,也同样要求苏联国民自发地相信,外部世界真的在筹划着灭亡苏联

大清洗时代的斯大林

对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高层而言,敌人是谁并不重要,而敌人真的存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当世界于1936年擦出一丝火花时,斯大林立即意识到,苏联的命运之战,即将到来

对手浮现

1936年的斯大林并不是什么知名人物,同样,这一年的苏联也只是一个边缘国家

虽然在这一年,苏联已经在“斯大林模式”下成为了世界第二工业国,然而在西方的认知中

脱胎于俄罗斯帝国的苏联,从版图上讲是被阉割过的,从意识形态上讲是不能被接受的

没有人能想象得到,这样一个国家在十年后,会成为一个同西方分庭抗礼的阵营领袖,同时,苏联的实力与意识形态也决定了,这个国家不可能在1936年挑起入侵战争,也无法在此时打赢她的西方对手

苏联人虽然已经相信外部世界正在筹划着灭亡苏联,但是到底谁是他们的对手,连斯大林自己都不太清楚

然而就在这一年,两件事情让斯大林确定,苏联的命运之战的对手,将会是纳粹德国

希特勒及其私人医生

第一件事便是在多次谈判之后,由德日两国首先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该协定虽然并未明确针对苏联

然而纳粹在政治光谱上本身就属于同苏联极度对立的极右翼,且希特勒的上台过程,同样也是德国共产党的失势过程

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红色政权,斯大林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份协定就是针对苏联的军事同盟,其签订目的就在于展开灭亡苏联的全面战争

而另一件事则完全验证了他的这一判断,那便是开始于1936年7月、时长近三年的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内战的交战方,为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政府与西班牙国民军

同以往的叛乱不同,西班牙内战是一次因意识形态而起的、有多国干涉的微型世界大战

在西班牙内战中,苏联以及苏联控制下的共产国际,是西班牙共和政府的主要援助者,而德意两国,则是佛朗哥及其国民军的重要帮手

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

在西班牙战场上的正面交锋,已经暗示了在这次局部战争后,苏德之间有极大概率爆发更大规模的战争,而其他国家的反应,则令斯大林对自己未来的敌人,有了更明确的判断

作为苏联过去的头号敌人,英法两国在西班牙内战中充分暴露其既担心苏联扩张,又恐惧纳粹主义的心理

两国即使在意识形态上更加同情西班牙共和政府,但在多轮协商后,还是带头签署了不干涉协议,决定在这次微型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

英法的决定让斯大林明白,纳粹德国的存在,大大减少了苏联同英法两国直接冲突的可能,特别是在英国决定不进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后,纳粹德国已经成为了苏联最大的潜在敌人

而美国的决定则更加有趣,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政府从表面上看,在一切国际冲突中都贯彻着中立立场

但美国政府并不能完全代表美国民间的意见,在美国宣布中立的同时,以通用、福特、杜邦为首的美国大公司大发战争财

西班牙内战中的国际纵队

他们同时卖给交战双方大量军火,而这一切都被斯大林看在眼里,他据此判断美国并不会主动挑起同苏联的战争,并且会在战争爆发后,以物资支持控制战争的走向

最终斯大林于1937年即做出判断,苏联命运之战的敌人,正是纳粹德国

决策转变

斯大林很清楚,对于苏联而言,战争既是威胁,同样也是机会

与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会让苏联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但同时也能改变苏联在此前二十年“边缘国家”的国际地位

在战争对手已经确定之后,斯大林要做的,便是考虑如何打赢这一场命中注定的战争

纳粹德国并没有让他等待太久,西班牙内战还未结束,希特勒就开始了在欧洲的扩张

德奥两国突破凡尔赛和约于1938年3月合并之后,捷克斯洛伐克便成为了纳粹的下一个扩张目标

德奥合并时的奥地利国民

1938年9月,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不宣而战,欧洲各大国进行紧急会议,讨论是否要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以换取希特勒的和平承诺

此时的苏联虽然是欧洲主要大国,且同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之间都存在军事互助条约,然而英法两国从未真正接受这个边缘国家

因此斯大林并没有被邀请参与会议,场外的斯大林非常清楚,希特勒不可能给出任何和平承诺

在慕尼黑会议召开的同时,他紧急致电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表示苏联愿意履行三年前签订的《苏法互助条约》与《苏捷互助条约》,联合绞杀意图灭亡捷克斯洛伐克的纳粹德国

实际上对于西方而言,此时来自苏联的承诺,几乎是掐死希特勒的最好时机,然而英国反共之心甚于反纳粹,加上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之间,还横亘着一个反俄甚于反德的波兰

最终会场之外的斯大林除了干着急做不到任何事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德国在短短半年后就撕毁慕尼黑协定,彻底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令斯大林意识到,西方国家不可能主动帮助自己对抗纳粹德国

慕尼黑协定中的张伯伦

而二战前的地缘又决定了,纳粹德国在同苏联展开生死之战前,首先要成为苏联的邻国

面对西方的恶劣态度,斯大林决定与其让西方世界坐山观虎斗,还不如同德国展开合作,让英法成为德国扩张的下一个受害者

1939年开始,斯大林无视《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存在,同纳粹德国之间展开了深度交流

在德国攻略中欧与西欧的过程当中,苏联首先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解除了德国的后顾之忧

同时还在德国的默许之下进行了“东方战线”计划,为日后的苏德战争争取到了数百公里的战略纵深

为了支持德国闪电战的成功,苏联在二战初期还向德国大量出口其急需的石油、矿石与粮食

直到巴巴罗萨计划开始的当天,还有苏联列车向德国运送物资

对于斯大林而言,同德国合作有两个目的,其一是祸水西引,通过德国的军事行动将英法拉下场,断绝其意图坐山观虎斗的幻想

其二则是通过与德国进行交流,判断其入侵苏联的可能时间,为苏联准备同德国的战争提供情报

尾声

从结果上来讲,斯大林成功实现了上述两个目标,与德国的握手言和,最终让英国不得不于1940年独自面对空前强大的纳粹,也使其再也没有精力充当反共先锋

而同德国人的交往也让他得到了两个结论,其一是德国不会冒两线作战的风险,英国战役结束以前,德国不会对苏联展开入侵

其二是德国最晚会在春夏之交展开对苏入侵,越接近冬季,德国进攻苏联的可能性越小

当时间来到1941年春天,斯大林看向半死不活的英国,警惕地望着苏德边境的军事调动

然而在几个月后,英国的起死回生与德国军队集中攻略巴尔干半岛,令他即使已经收到多份“德国将在夏天展开进攻”的报告,也相信着“自己才是最了解德国的那个人”

斯大林

最终在1941年的夏天到来时,做出“德国不会顶着不利条件,在此时展开对苏联入侵”的判断

然而这最终成为了斯大林在二战初期,做出的唯一一个错误判断,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的命运之战终于打响

面对自己的错误判断,斯大林两眼一黑,陷入了将近两周的精神恍惚当中,直到7月3日,他才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脱身,发表演讲以应对德国的入侵

不过斯大林的判断虽然出现了一点错误,但德国在预料之外的时间发动战争,本身就意味着苏联会在战场内外都占有巨大优势

而苏德战争虽然为苏联带来了亡国危机,但同时,也将成为苏联走向巅峰的,命运转折点

0 阅读:3

历史微鉴时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