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8岁就担任师政委,授衔时当众扯下肩章,到死下葬也没有穿军装

建程 2025-01-12 17:18:13

前言

1955大授衔上,几乎每一位将军都洋溢着喜悦之情,满怀敬意地接受了中央颁发的军衔。

但有一位将军,却对自己获得的军衔十分不满,他当众扯下军衔肩章。

并表示以后都不会再穿军装,很快这一操作引起了参会众人的侧目和关注。

那么这位将军为何敢于在大授衔时做出如此惊人的操作?难道真的是中央赋予他的军衔“打折”了吗?

18岁军旅新星

段苏权出生在湖南当地一户普通农家,靠着祖上庇佑,家里也有几亩薄田,所以他少年时可以在私塾启蒙,后来还在高等小学读过书。

再后来,受革命思潮的影响,段苏权10岁时就参加过当地的农民运动。

14岁加入共青团,不久后转入我党,入党后,他先后担任过茶陵县的县书记、组织部部长等职,负责组织和指导当地革命工作。

1932年,年仅16岁的段苏权带着一批模范少先队员正式加入红军。

这一举措不仅壮大了我军的队伍,还巩固了湘赣根据地,因此他被提名为红八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

后升任湘赣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这段参军经历,使得段苏权军事生涯起点比其他人都要高。

到1933年,担任过连指导员、营指导员等职务,并在战争的炮火中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指挥经验的段苏权,已经变成了一名名副其实,且有影响力的指挥官。

1934年,段苏权被任命为黔东独立师政治委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标志着他在红军中的地位得到了质变的提升。

一路乞讨回部队

在长征期间,段苏权担任黔东独立师政委,在一次战斗中,他的脚踝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伤势严重??。

为了不拖累战友,不影响部队的整体行动,他让通讯班长李通珍将自己安置在一个山洞隐藏,而其他人则继续前往指定的战场执行任务。

在当地老乡的帮助下,段苏权逃过了敌军的追捕,但这时他也和部队失去联系,只能乞讨着回了老家再做打算。

此前他少年时期带着一队人参军,在当地也引起不小的震动,段苏权这次回乡,自然引起了当地国民党的注意。

不过因为他是瘸着腿一路乞讨回家的,国民党以为段苏权当了逃兵,所以虽然上层要求特别关注段苏权的动向。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地乡长对段苏权的监视十分懈怠,尤其是段苏权在当地结婚后,再加上段苏权父亲的上下打点,对他的监管就更是日渐放松。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全国统一抗战,段苏权也终于从一个老乡中知道了八路军办公所在地。

他这次没有大张旗鼓的说要去参军,而是在父母和妻子的帮助下以到长沙打工的名义。

悄悄的离开茶陵,之后由长沙辗转到西安见到任弼时,才算是真正的回到了部队。

任弼时见到段苏权是既惊又喜,惊讶的是在敌人的疯狂围剿之下,段苏权所在的黔东独立师弹尽粮绝,将士几乎全部牺牲。

大家以为段苏权也在牺牲之列,还为他以及他的战友举办过追悼会;喜的自然是段苏权不仅没有牺牲,还自己找回了队伍。

之后段苏权将自己离开部队后的经历一一道来,并着重强调说,幸亏当地几个老乡冒着生命危险将他救了下来,否则真的是凶多吉少了。

遗憾的是当时通讯条件简陋,段苏权回乡后在国民党的监视下又不能兴师动众的回去找他们,所以对于老乡们的救命之恩,只能期盼来日再报。

当然段苏权的来日再报可不是嘴上说说,在建国后,他专门安排人到当年落难的地方去寻找救命恩人。

经过一番努力,相关人员终于找到了当年给段苏权提供庇佑和食物的老乡,并将段苏权的感谢和敬意传达给他们。

有说段苏权给他们送了一些钱财作为感激,也有说那位恩人没有提任何个人要求。

只是恳请段苏权将当地道路修缮一下,以改善当地交通,不管事实真相如何,段苏权的这段往事都是当时军民鱼水情深的一个生动例证。

回到部队后,段苏权先是到杭大学习了一年左右,学习结束后先后在军委政治部、平北军分区等部门从事政治工作。

在北平工作期间,他还曾巧设“铁桶阵”,在龙门所一战中歼灭了伪满国军一个营。

在解放战争期间,因在辽沈战役中表现出色,段苏权由程子华的力荐,曾担任过东北野战军(四野前身)第8纵队指挥员。

但后期因为军队编制和人事调整需求,军长的职务由黄永胜执行,而段苏权则改任东北军区作战处处长,并在第二年担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

军衔只是少将的原因

段苏权少年从军,还参加过朝鲜战争,大授衔时年龄也十分合适。

但仅得了一个少将的原因,大家众说纷纭,其中流传最广的的说法,主要与他1934年至1937年期间的离队经历有关。

段苏权的这次离队,在后来的整风运动中被多次提及,因为整风运动的目的是清算党内的历史问题之一,确保党员的政治立场和革命信仰的坚定。

而当年长征时,段苏权所在部队在战争中几乎全部牺牲,当时的事情也仅凭他自己说,自然有一些人会提出异议。

另外,这也成为段苏权的一些政敌攻击他的一个“污点”,所以这件事情,对段苏权在军中的地位和军衔评估都产生了一些影响。

还有一点就不得不说,当年我们军中那真是人才辈出,内卷的厉害。

而段苏权虽然少年参军,但抗日战争初期,他先是在杭大学习,后又多数从事政委等行政工作,在军功上,确实略显不足。

对于这些情况,段苏权自己也心知肚明,但心里总有些意难平,最终,这个“打折”的少将军衔,就这样成为段苏权一生中唯一的心结。

结语

因对自己军衔不满,段苏权在晚年很少穿军装,甚至还提前和家人留下遗嘱:在他死后,不穿军装、不配军衔,只用红旗覆面。

1993年,78岁的段苏权因病去世,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八宝山公募,而家人也遵循段苏权生前遗愿,让他身穿一身中山装入葬。

0 阅读: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