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文:18岁嫁给叶挺,婚后20年生育9子,39岁和叶挺一同牺牲

静待花开时候 2024-12-17 14:53:11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元好问的这首词道尽了情之一字,金庸又在《神雕侠侣》中通过李莫愁一口,将此句广为流传,成了无数人心中对于爱情的最高礼赞。

而在近代,由于受到新思潮的冲击,反抗包办婚姻则成为了人们追求自由与思想解放的一大捷径,不少接触过新思想教育的青年人,有志一同的选择和封建礼教进行切割,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所谓的“糟糠”划清界限,更甚者直接停妻另娶。

叶挺就是其中最鲜明的一个例子,他经历过包办婚姻的桎梏,也感受过自由恋爱的圆满,他和夫人李秀文便是自由恋爱的一大典范佳话。

有意思的是,民国史上有两位出名的“李秀文”,她们同名却不同命,一个是李宗仁的原配,另一个则是叶挺的夫人。

前者活了101岁,后者却在39岁时和叶挺一起在空难中牺牲。

李秀文18岁时嫁给叶挺,陪伴他20年,婚后两人一共生下了9个孩子,即便在叶挺身陷囹圄时,李秀文也始终不离不弃,还主动陪他一起坐牢。

1946年4月8日,她和叶挺从重庆坐飞机到延安,中途因为飞机失事而遇难,机上全体人员无一幸免,其中还包括她们11岁的女儿扬眉以及3岁的儿子阿九。

那一年李秀文39岁,叶挺50岁。

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叶挺和李秀文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这一点。

那么他们是如何认识的?又有着怎么样深重的爱情故事呢?

一见钟情

1907年,李秀文出生在澳门的一个富裕家庭中,父亲李少村在当地颇有资产,且威望甚高,因此李秀文从小过得就是富家千金的生活,接触的也都是顶级的教育资源。

李少村不仅是事业有成的富商,还和孙中山元帅府上的宪兵司令李章达是至交好友,两人既是同乡又是同族,感情自不必多说,来往也是甚为密切。

值得一提的是,李章达和叶挺更是战友加兄弟,当时叶挺担任宪兵部的参谋长,正是跟着李章达做事的下属,一来二去的,便也和李少村一家搭上了线。

1924年,17岁的李秀文就读于执信女子中学,她长得漂亮,性子又温婉大方,家世还格外出众,就连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因此便被冠上了“校花”的美称。

李章达和叶挺是至交好友,经常邀请他来自己家做客,巧合的是,李章达和李少村家是比邻而居,前者二楼客厅的窗户正好对着李秀文的闺房,白日里很容易看到对方的身影,而这便是叶挺和她的缘分所在。

这天叶挺受邀前去李章达家做客,在二楼客厅闲坐时,忽然发现对面窗户被人缓缓推开,一位身着白上衣、绿萝裙的少女出现在了窗中,一张俏丽的芙蓉面和一双含情的美人目,看得叶挺愣在了原地。

只见那位年轻的女郎来到窗前,怀揣着一股好奇的神情向外张望,窗外明媚的阳光撒在了那张年轻而白皙的脸庞上,少女的灵动和娇俏让叶挺深深着迷,就这一眼便再难忘却。

而看到对面一个直愣愣的男人盯着自己瞧,李秀文也顿时慌了神,满面羞红地低下了头,然后迅速离开了窗台,退回了房间。

叶挺对这位妙龄女郎一见倾心,作为老大哥的李章达哪能看不出他这副少男怀春的模样?当即心领神会地同他介绍了李秀文的身份,并从中牵线搭桥,让两人正式见面。

彼时叶挺已经28岁,比李秀文足足大了11岁,因此他虽心生爱慕,但也没有操之过急,反而十分克制,并不想以此来耽误对方的学业,故而他和李秀文见面的次数并不算多,且多在周末相会。

可他没想到的是,李秀文早就对“叶挺”这个名字有所耳闻。

早前新文化运动爆发时,叶挺就曾在《新青年》上发表过一篇长文,其中一句话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牺牲怕什么?不过是振污世、起衰弱!”

从那时起,叶挺在她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具有家国大义、敢于反抗的英雄人物,只不过叶挺态度忽近忽远,搞得她也不好太过主动,只能默默观望。

1924年,孙中山决定和共产党合作,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时准备派遣干部前往苏联学习,叶挺就是其中之一的人选。

面对这样一个可以充实自身实力的机会,叶挺自然不会白白放弃,他立即同意辞去现有职务,打算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但他又怀着对李秀文满腔的热恋之情,一时间生出了些许犹豫。

随后经过反复考虑,叶挺决定在临行前向李秀文剖白心意,直接一步到位进行求婚,不过在这之前,他还有一段包办婚姻需要解决。

喜结良缘

在叶挺10岁那年,父母给他安排了一个12岁的童养媳黄春,当时的他或许还不明白童养媳意味着什么,但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的两个妹妹同样被送给了别家当童养媳,这件事给叶挺埋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因此当他后来得知童养媳的真正意思后,非常反感这个腐朽的封建制度,但他却无力反抗,只能眼睁睁看着父母操控他的婚姻和感情,把他和黄春绑在一起。

18岁那年,叶挺被迫和黄春成亲,婚后他们或许是亲人,但绝不是爱人,叶挺对黄春有责任、愧疚、感激等等复杂的感情,却从始至终都没有爱情。

尤其是当他在10年后认识了李秀文,真正意识到了男女之情,更明白不斩断这段过往,便再难有新的开始。

于是他特地回了一趟老家,和黄春解除了婚姻关系,并将自己攒下的300多块大洋全给了黄春,承诺她今后但凡遇到困难,都能给他写信求助,如此一来,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解决了后顾之忧的叶挺,随即向李秀文求婚了,对方当然满心欢喜,毕竟她对叶挺也是心仪良久,两人之间不仅有着共同的革命信念,还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在一起时从不会无话可谈。

能得这样一个知心伴侣,李秀文没有什么不乐意的,但她提出还要征求父母的意见才能最后决定。

李少村起初对叶挺十分欣赏,可这也只局限于看别人家的孩子,一旦这个孩子流露出了要拱自家孩子的倾向时,作为老父亲的李少村就头一个不乐意了。

曾经认为的年少有为,在得知女儿和他恋爱时,也成了“老牛吃嫩草”的反对,不过李秀文立场坚定,并不会因为父亲的几句反对就心智动摇。

见状,李少村便故意搞起了激将法:

“叶挺是一个有为青年,现在正是你们两个求上进的时候,婚姻要作为鼓舞对方前进的力量,而不是拖累对方。”

对于父亲的这番话,李秀文听得似懂非懂,倒是一旁的母亲心软了,悄悄给她泄了题:

“其实你父亲早就看上叶挺了,他是想让你们多读点书,多经点事,有点出息,再谈这件事。”

母亲的这句话给了李秀文一记定心丸,等她讲这些话全部复述一遍告诉叶挺时,他同样大为感动,还立马做出了允诺称:

“叶挺此生绝不会向第二个人求婚!我们同生共死。”

事实证明,叶挺还真是说到做到,真的践行了这份诺言。

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1925年,叶挺从苏联深造回来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没过多久,他和李秀文就在肇庆阅江楼上举行了婚礼,从此相依相伴,同生共死。

可惜的是,新婚的甜蜜还没来得及细细感受,叶挺就因为时局动荡,不得不奔赴战场,迎接一场又一场的狂风暴雨。

同生共死

北伐战争后,叶挺参加了南昌起义,并率军南下,转战闽粤。

1928年,他参与领导广州起义,担任总指挥,但敌众我寡,最终惨遭失败,叶挺更是迫不得已带着家人流亡海外,度过了艰苦的10年漂泊生活。

在这期间,夫妻俩为了维持生计,先后开过饭馆、做过零工,还帮人摘过水果,总之能赚钱的活计,他们都能涉足过。

旅欧五年后,叶挺一家人回到了澳门,宋庆龄听说了他的处境,曾寄钱帮助过他们一家,就连国民党政要也想趁机拉拢叶挺入伙,但都遭到了他的严厉拒绝。

对叶挺来说,他一心是要跟着共产党走的。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叶挺为筹建新四军到延安,受到了毛泽东的热烈欢迎,并由他担任新四军军长一职。

然而军队建立起来了,经济问题却成了众人心头的一块巨石,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系统的军队,又怎么能没有完善的装备呢?

但新四军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困难,装备落后的“新生军”,别人手中的大枪大炮,新四军的战士们却只能拿着什么梭镖、大刀和为数不多汉阳造的“中正式”。

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一个字:穷。

为了提升军队的装备和战斗力,叶挺耗费了大量的心血,一边从国民党那边的老战友手里要来了几百支全新的匣子枪,一边又从日军手中缴获了不少新式的武器。

最重要的是,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和大义,李秀文不惜动用娘家的金钱,将父母的棺材本都拿了出来,投进了买枪一事中,先后从广东、香港一带买了3600支手枪,亲自运到皖南,用来给新四军抗日。

除此之外,李秀文还会主动在新四军内教战士们读书写字,给他们传授知识,帮助大家脱离文盲行列;有时候后勤部队忙不过来时,她也会主动帮忙。

全军上下,就没有不喜欢李秀文的,在战士们看来,她和叶挺就是一对模范夫妻,神仙眷侣。

1940年,考虑到战争形势的变化,为了保障家人的安全,叶挺决定让妻子先回广州。,为了孩子,李秀文只好选择和丈夫暂且分别。

结果谁也没想到,仅仅过去几个月,蒋介石就不顾合作抗日一事,发起了皖南事变,7000多名新四军战士惨遭围剿,身为军长的叶挺直接遭到囚禁。

等到消息传到李秀文耳中时,叶挺早就被国民党扣押起来了,她千辛万苦寻人帮忙,散尽家财也只见了丈夫三次面。

蒋介石曾多次派人威逼利诱叶挺,但凡他稍稍屈服,便能重见天日,甚至高官厚禄不在话下,但叶挺始终不改其色。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1942年下半年,在李济深的帮助下,李秀文带着女儿扬眉,决定和叶挺一起囚禁,即便是落难,她也要和他在一起。

囚禁的日子既压抑又艰苦,但他们仍然苦中作乐,可惜没过多久,李秀文再一次被迫和叶挺分开了。

1943年12月,叶挺被押解至湖北恩施,李秀文则带着孩子开始逃难,夫妻两人从此天各一方。

直到3年后,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共产党的极力斡旋下,叶挺终于在1946年3月得以释放,结束了长达5年的囚禁生涯,重获自由。

得知这一喜讯的李秀文,当即带着女儿扬眉和最小的儿子阿九前往重庆,临走前她向其他的孩子保证,过不久就会和爸爸一起接他们团聚,谁知这一去竟然成了永别。

1946年4月8日,叶挺一家人乘坐飞机前往延安,等在目的地的毛主席等人还热切的盼望着给他接风洗尘,谁能想到飞机途中失事,撞上了海拔2000多米的黑茶山,导致机上全体人员全都不幸罹难,无一生还。

叶挺那年50岁,李秀文才39,他们的女儿11月,儿子更是只有3岁,何其悲哀?

叶挺没有倒在战场上,也没有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下,却倒在了胜利的前夕,黎明的前夜,何其令人唏嘘?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