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下旬,国民党集结了17个整编师43个旅近45万人的大军,组成3个野战兵团,在另外7个整编师的配合下向山东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
按照徐州指挥部里的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的部署,就是学习曾国藩“结硬阵、打呆仗”的办法,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法,第一步把津浦铁路打通,把华野挤出鲁南,第二步向莱芜、新泰、蒙阴、沂水一线齐头并进,迫使华野与国民党军决战或北渡黄河。
不得不说,顾祝同这种老派军人的军事思想还停留在将近十年前,就是薛岳使用“天炉战法”,用阵地战对抗阵地战,在长沙城下挫败日军的作战方法。
这种战法有非常苛刻的前提条件,就是我方部署明确,敌方攻击方向明确、规模明确,而且敌人会和我方积极打阵地战进行对抗。
然而粟裕的套路和太平军、日本鬼子都不一样,是以异常灵活的运动战不断调动分割对手,在动态中寻找作战机会,因此这种战术也被陈毅形象地称为“耍龙灯”。
说句实在话,有时候就连粟裕自己都不知道下一仗在哪里打,跟谁打,国民党军从上到下更是没有一个人知道。
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
当然国民党军队里也不是没有人才,比如那个让陈毅恨得牙痒痒的第74师师长张灵甫就是。
1946年初秋张灵甫使用一招“毒箭穿心”,直接占领了华中解放区的首府淮阴县城。随后第74师和华野两战涟水,虽然伤亡惨重,但华野损失更大,涟水也失守了。
解放军在战争中惯用的一招“化装潜伏”,第74师也用上了,而且一次性混进淮阴城2个连,给我军造成很大混乱。
张灵甫所部机动性强,老兵战斗意志强,在高强度的两军对峙中74师作为一支奇兵突出,前期打得解放军措手不及。被粟裕评价为:“你越觉得安全的地方,他越爱往那里钻。”
淮阴、涟水相继失守,给解放军整个南线作战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战役结束后,华野对74师的作战风格做了分析,认为其具有以下特点:
“正面佯攻侧后迂回”、“超越攻击”、“集中使用兵力先以集中炮火打我阵地一点掩护步兵攻击,且善于使用小部队,以锥形渗入我侧背,错乱我部署”……
张灵甫及“友军”同仁
部队精锐,而且并不像战区级指挥官那样墨守成规,这是张灵甫作为一个军级指挥官给解放军造成的主要威胁。
话说国民党军对鲁中的全面进攻开始后,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部队从4月初开始到5月初的一个月时间积极寻机调动敌军,前后5次试图创造作战机会,但战役目的均未实现。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顾祝同及前方指挥的汤恩伯、王敬久、欧震等人并非无能之辈,虽然华野在侧翼打得非常热闹,但国民党主力部队就是不为所动,顽强地向东推进。
另一方面,也是部分国民党军单位被粟裕打怕了,双方一旦接触,只要判明华野是主力部队出击,国民党军立马向后龟缩,让粟裕完全吞不下去。
当然,这一个月的连续机动也不是毫无收获,至少华野时分时合,时东时西,让国民党军高层无法判断解放军的真实意图,以为陈毅、粟裕面对强大的国军兵团已经无能为也已,打算逃跑了。
5月10日,在错误地认为“共军伤亡惨重,无力再战,被迫向淄川、博山地区撤退”的前提下,蒋介石这个微操大师命令顾祝同“跟踪追剿,进出于莒县、沂水、悦庄、淄博一线”。
国民党军从西向东大举进攻
从地图上看,此时汤恩伯率领的第一兵团和王敬久率领的第二兵团已经形成了2个攻击方向,一路指向沂水,一路指向博山,企图将华野从鲁中山区全部撵出去。
这时,习惯于抢风头的汤恩伯决定抢先行动,于5月10日命令第一兵团的5个整编师纷纷出动,准备抢占自沂水至蒙阴的公路,截断华野东西之间的联系。
5月11日,中央军委向陈、粟发出指示,要求华野集中主力,在敌人进至适当地点时果断发起反击,首先歼敌一两个师。
毛主席发出该电报原先的考虑,是消灭第一兵团所属的1-2个较弱的师,华野的原定作战目标是属于桂系的第7军和整编48师。
但陈毅、粟裕慎重考虑之后认为桂系部队狡猾且顽强,战斗要拼消耗且难有缴获,为了彻底打破国民党的决战企图,决定还是歼灭第74师更为有利。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收到中央军委电报后当天陈毅、粟裕毅然改变原定计划,立即命令由蒙阴向东出发的华野主力返回原地,准备吃掉74师这个硬骨头。
接受表彰的华野3纵英模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华野调整部署的依据主要有3点,可谓吃定了张灵甫的软肋。
第一点是第74师虽然是国民党的头号主力部队,装备精良兵员众多,但这类美械重装师并不适合鲁中山地的作战,因此大部分重型火器都没有带到山东前线。
事实上,74师如果齐装满员,起码要带300多门各种口径的迫击炮、山炮和榴弹炮,1000多挺轻重机枪,3000多支冲锋枪,还有火箭筒,枪榴弹,火焰喷射器等各种武器,以及其他大批装备。
特别是被美军称为化学迫击炮的107mm重型迫击炮,这种迫击炮可以投射作为燃烧弹的白磷弹,对暴露在开阔斜面和平面上冲锋的部队威胁都相当大。
但是张灵甫为了抢占头功可谓是轻装简行,把绝大多数的重装备都扔在了后方,导致带到鲁中山区的只有28门山炮、野炮和100多门小口径的迫击炮。
全是乱石山的山区不通公路,重装备根本带不上来,为了达成作战的突然性,换任何一个人当师长都不可能带着汽车和重炮在不通公路的山区武装游行。
沂蒙山区
而张灵甫更是自恃武力强大,认为就算是手上的100多门小口径火炮也足以平推华野的防线,何况74师又不是没有和华野交过手,对方有几斤几两他是清楚的。
张灵甫的算盘打得很响:从地图上看,渡过汶河以后东面是相对平坦的丘陵地区,距离华野指挥部更是只有50公里左右,这样的距离如果急行军一天就能到达,那时候就能再打陈毅、粟裕一个措手不及。
所以,他的计划是穿越孟良崮及后方不到5公里纵深的山地,直接打过汶河,打穿我军的防线,把位于坦埠西王庄的华野指挥部一锅端。
第二点是:74师自从解放战争以来多次抢风头,打头阵,气焰嚣张十分骄横,和其他国民党部队的关系较差,现在74师的位置稍显突出,如果突然围歼该师,其两翼的其他国民党部队未必会全力救援。
但这么说不代表张灵甫是个轻敌冒进的傻瓜,他对74师的进退都有充分的考虑,当然,核心依然是对所部战斗力的自信。
多年后粟裕回忆说:“在这里我想指出,在后来的若干材料中,把我军捕捉孟良崮战机,说成是敌74师孤军冒进,送上门来的,这种说法是不符合战场实际的,既没有反映敌军的作战企图和动向,也没有反映我军的预见和战役决策。”
西王庄曾经是华野临时指挥部所在地
从战前双方的排兵布阵来看,由于国民党军拟对解放军的阵型实施中央突破,而74师的位置是这个中央突破的箭头,所以其态势势必稍形突出。
这种布局绝不是意味着张灵甫属于孤军深入,在孟良崮战役发起前,位于74师两翼的国民党部队距张灵甫仅14-16公里,第一兵团的5个军级单位差不多沿着临沂到蒙阴的公路一字排开。
这就是所谓的“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皆应”,而74师正好处在这个阵型的居中位置。
说白了,这种布阵方式无论是汤恩伯还是在徐州的顾祝同看来都非常稳妥,反倒是华野围歼74师的作战十分冒险,属于钻牛角尖。
因此粟裕批评说:“所谓张灵甫‘孤军冒进’被围歼的说法,可能是由于不了解我们创造和捕捉战机过程的缘故,从我军通常采用的传统战法出发来臆想战场情况,这未免是‘削足适履’,而且也把敌人想得过于愚蠢。”
第三点是:歼灭该师后对打乱国民党军的整个阵型,震慑敌人,打击其士气,以及鼓舞山东军民乃至全国解放区军民的胜利信心有重大意义。
74师正好是在国民党第一兵团5个军的中间
就算战前的预计如此,但这也只是华野指挥员对战役决心的支撑,为了消灭74师,粟裕用上了华野几乎全部兵力,5个纵队加特种兵纵队围歼,4个纵队打援。
1纵叶飞,8纵王建安的行动极为神速,到14日凌晨1纵、8纵就劈入国民党军阵型,把74师和其他部队分割开来。
张灵甫骤然发现前后左右都是解放军,却并没有慌张,其选择退守孟良崮,正是因为看中了孟良崮的地形易守难攻,守几天不成问题。
只要有几天时间,外围的10个整编师的兵力就可以向他靠拢,把华野的主力碾得粉碎。
只是他虽然并非马谡,却犯了和马谡一样的错误:不仅孟良崮这个石头山上没有水,而且周围几个石头山上也没有水。
本来如果张灵甫排好阵势,1000多挺机枪打出的火网就算你是铜头铁臂都攻不上去,但是74师本来带上山的弹药就不多,一顿疯狂消耗之后机枪子弹就用得差不多了。
孟良崮上的华野部队
而且水冷式的重机枪打得发热却没有水可以降温导致无法使用,只好用马尿。
张灵甫直到死前才意识到国民党美械部队的致命弱点:极度依赖弹药,没有美军的命,却得了美军的病,一旦离开重火力掩护就没法打仗了。
被围三天之后,74师上下饥渴交加,加上弹药不足,士气涣散,已无法继续进行有组织的抵抗。
在这里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是:虽然整整72小时里孟良崮都没有下雨,而部队出发作战前粟裕却提醒全体将士带好雨具。
进攻对进攻,主力对主力,到这个时候,战役的结果不是华野吃掉74师,就是国民党军吃掉华野,没有其他选择。
因此陈毅给前线的几个纵队指挥员交底:“你们打掉一千我给你们补一千!你们打掉两千我给你们补两千!谁能拿下孟良崮,谁就是战斗英雄!”
大批枪炮最后全都送给了解放军
粟裕则带领少数参谋人员直接到一线指挥,在5月15日发出命令:“限24小时内攻下孟良崮。”这已经是把部队的所有潜力用得丝毫不剩了。
军令如山!
5月16日下午5点,孟良崮战役全部结束,74师伤亡1.2万多人,被俘1.9万多人,基本上全军覆没,而解放军的伤亡也有1.2万人左右,双方伤亡比几乎是1:1,这在解放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74师的战斗力之强可见一斑。
张灵甫死后3个小时,沂蒙山区阴云密布,白昼如同黑夜,很快大雨倾盆,孟良崮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山溪。如果74师能再坚持3个小时等到天降大雨,恐怕战役的结果将很难预料。
正在打扫战场的华野将士全部用上了事先准备好的雨具,纷纷称赞502料事如神。
敢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孟良崮战役的结果不要说蒋介石没料到,就连毛主席都没料到,若非粟裕来指挥,换了第二个指挥员都打不出这样的神仙仗。
蒋家王朝倒行逆施,民心失尽,搞得天怒人怨,74师只不过是蒋介石的陪葬品,恐怕这就是天意。
抗日战争游击队,解放战争大兵团,十几万成建制的部队,就问老蒋,服不?!
粟裕大将!
命运